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01

前兩天,多媽孫莉在微信曬圖,頭尾兩張是妹妹扮演小飛象的可愛形象,中間則是暖心的姐姐多多在幫妹妹裝扮的照片。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原來是妹妹要裝扮成最喜歡的書裡形象,去參加學校的活動。

面對小飛象這個高難度的挑戰,姐姐多多主動請纓,幫忙精心裝扮,滿足妹妹的心願。

如此溫馨的畫面,獲得網友們的紛紛點贊:

@洋小廚: 多多真是集取了多媽的美貌和多爸的智慧為一身了,多多長大一定很棒。

@飛天小豬: 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限的,多多很棒,這也少不了多多父母的教育,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

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面對妹妹難度係數挺高的小飛象造型,姐姐多多並沒有取“曲線救國”的方式,勸說妹妹換一個簡單的造型,而是努力幫忙實現,說到做到。

02

小小年紀的多多有這般暖心的行為,自然少不了孫莉和黃磊兩夫妻平日裡的言傳身教。

錄製《爸爸去哪兒》的時候,多多想要養小狗,於是諮詢孫莉的意見。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面對多多的請求,孫莉採用約法三章的辦法,小狗可以帶回家,但是同時多多要答應媽媽幾件事,這樣協議才可以兌現,黃磊則在旁邊補充了一句說話算數。


這句話既是對孫莉說,也是對多多說,更是他們全家人一直以來秉承的家規。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家庭教會孩子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孩子才能夠決定自己是誰,該如何與人相處。”

只有父母身體力行了,孩子才會朝著父母希冀的模樣成長。


03

前段時間,《少年說》裡的一個小男生跟自己的父親來了一場靈魂質問,“爸,你為什麼總是拿你做不到的事情來要求我呢?”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從孩子的吐槽中,我們可以瞭解道,爸爸經常叼著煙,一本正經地告訴兒子,不管今後怎麼樣,都不許抽菸,這玩意毒害可不小。

吸菸是不好的,自己是因為生活壓力大,孩子不能學他。

聽到爸爸這麼自相矛盾的話,孩子反駁道,既然毒害不小,你還吸得津津有味,這不是在逗人嗎?

是不是以後也可以這樣抽著煙教育自己的小孩。

不僅如此,爸爸還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是爸爸經常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哪怕是無足輕重的小事,都會變得暴跳如雷。

這樣的只“言傳”不“身教”,如何讓孩子可以信服呢。

社會學家林·扎克說: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倘若父母說話不算數,那麼有什麼底氣來要求孩子言出必行。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有時候,父母覺得無關痛癢的一些承諾,其實在毀約的時候,早已悄悄地傷了孩子的心。

網友條紋沙瓤大西瓜曾這樣吐槽自己的爸爸

“小學3年紀,我爸說期末考95以上帶我吃KFC。

然後我語文99數學99,找他兌現,他居然說學生就應該考得好。

學得好,是為我自己好,根本不能要求。

天天就喜歡吃垃圾食品,電視上的小孩人家考雙百回家還要去砍柴,全原話我記了十幾年。

再後來他的承諾我都當耳邊風,不知道放了我多少次鴿子,還要求我言而有信。”

短短數語,竟收到了快兩千的點贊,很多人感同身受。

雖說是一個小小的KFC,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代表著父母的一個承諾,可是父母卻親自將其摧毀,如同打碎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一樣。

即便是過去十幾年了,孩子卻依舊曆歷在目。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中國調查中發現:中小學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佔43.6%,排在第一位。

由此可見,有一個言而無信的家長,會對孩子的童年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04

閨蜜的孩子果果非常乖巧,經常有什麼事情都會跟閨蜜商量,幾乎沒有看過他哭鬧的樣子。

見到別人家的孩子這般懂事,閨蜜同事向她取經,是如何將孩子培養成這樣的。

其實,從小到大,閨蜜並沒有給孩子灌輸好孩子的標準,而是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閨蜜是個非常有原則的人,輕易不承諾,但一旦答應別人了,那麼絕對會準時完成的。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即便是一件小小的事情,都會盡全力。

有一回,閨蜜答應孩子果果,如果他表現好的話,那麼週末帶他出去玩。

可是臨近週末的時候,突然單位來了一些急單。

為了不耽誤跟果果的約定,閨蜜加班加點,愣是在放假前全部完成了。

聽說閨蜜這麼拼命,就只是為了跟孩子出去玩,而且是附近的公園而已,閨蜜同事大為不解。

然而看似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傻行為,閨蜜卻樂在其中。

因為重視對孩子的承諾,比任何物資上的補償都來得更為珍貴。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而閨蜜有如此深的體會,來源於小時候的一段小插曲。

有一回閨蜜幼兒園放學想吃雞腿,但是閨蜜的媽媽出門的時候忘記帶錢了,於是商量說明天買。

第二天,閨蜜自己都把買雞腿的事情忘記的,但是閨蜜的媽媽卻依舊記得,一放學就帶著她去買。

時隔多年,閨蜜自己的孩子都已經上幼兒園了,但對當年媽媽守承諾的感動,記憶猶新。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知名心理學家蔡格尼曾說:“當人未完成某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會一直盤旋腦海,甚至影響人做其它事情的情緒和效率。”

當我們許下一個諾言的時候,無疑是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

唯有父母用心去實現自己的諾言,才能讓種子生根發芽,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光。


05

日本著名教育家井深大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要讓孩子進入‘一流’幼兒園和‘一流’學校,就必須使孩子在‘一流’家庭裡接受薰陶。”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不要對孩子撒謊。”這是養育了三個斯坦福大學孩子的媽媽陳美齡在育兒過程中總結出來的。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陳美齡不建議父母向孩子撒謊,因為這會給孩子產生誤導。

如果承諾孩子明天去公園踢球,那麼即便是很累,也要兌現,否則孩子就會覺得你在撒謊。

要是孩子存在這種不信任的話,那麼一生都會很孤獨的。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這個世界,他們是天生的觀察家,在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中獲得成長。

父母就是孩子觀察和模仿的對象,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個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其實早已藏在父母的格局中。


家長勇於承認錯誤

併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示範

《格林故事》中有一段經典故事:

老人因年紀大,經常吃飯的時候掉飯菜,於是兒子兒媳嫌棄他,只允許他在火爐邊吃。

有一回老人手抖,把碗摔碎了,於是兒媳婦大聲斥責,改用木碗給老人盛飯。

後來有一天,夫妻倆看見兒子把地上的碎木片撿起來,於是問他在做什麼。

兒子回答道,“我要做一隻木碗,等我長大了,讓爸爸媽媽用它吃飯。”

聽到兒子的童言,夫妻倆後悔不已。

從那以後,他們又重新把老人請上桌吃飯,並細心照顧。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父母應該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如同鳥兒愛惜自己的羽毛一般。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更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知錯就改,併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示範,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不輕易對孩子許諾

有諾則必踐

微博上曾有一個熱搜,溫嶺有個父親給女兒小燕許承諾,只要期末考90分以上,就帶她看海。

結果小燕全部達標後卻被爸媽一句話打發了:“這麼冷的天,看什麼海啊!”越想越委屈的她選擇了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這看似是小燕的無理取鬧,其實是對父母的行為抗議。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這麼冷的天,看什麼海啊!”父母的搪塞,無疑是對孩子最大的否定。

在小燕的心目中,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看海,而是一種獎勵,是父母對她成績達標的認可。

因此,對於自己無法完成的任務,那麼就不要輕易許諾,不僅言而無信,還反過來指責孩子不懂事,這更會傷了孩子的心。


06

紀錄片《鏡子》中有一段話令人反思,“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有滿滿的愛,但是錯誤的表達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難於預測的傷害。

父母說話不算數,憑什麼要求孩子講誠信?

唯有父母說到做到,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