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飛天” 新希望一年利潤暴增8倍

農牧行業起家,掙的是辛苦錢,但風水輪流轉,2019年豬肉價格的瘋狂飆升,迎來超級強週期。

新希望這一波大財收割,2019年生豬養殖營業利潤暴增8712%,打破了生豬養豬的傳統“溫牧正天”四強格局(溫氏、牧原、正邦、天邦),成功躋身生豬養殖第一梯隊。

豬肉價格“飛天” 新希望一年利潤暴增8倍

昨日,A股上市公司新希望發佈2019年報,期內公司實現營收820.51億元,同比增長129.87億元,增幅18.80%;實現淨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長33.37億元,增幅達195.78%。扣非淨利潤同樣增長1.6倍,基本每股收益增幅超2倍。公司擬拿出6.22億元分紅,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5元。

生豬、禽類2019價格“齊昇天”的價格行情讓新希望業績“躺贏”。2018-2019的非洲豬瘟攻陷了全國諸多養殖場,生豬供應鏈受到較大沖擊,打破了國內的供給相對平衡,導致全國生豬存欄全年下降21.6%,年末下降27.5%,這成了豬肉價格飛天的“引爆點”。

豬肉價格“飛天” 新希望一年利潤暴增8倍

新希望2019年生豬產業營收增長132.16%,毛利率提升22.3個百分點,營業利潤增長超8.7倍!2019全年公司共銷售種豬、仔豬和肥豬354.99萬頭,目前公司可實現產能1000萬頭,在建項目可新增產能650萬頭,同時公司還積極完成了簽約及後續儲備產能超4350萬頭,理論上公司最大產能可超過6000萬頭。

在財報中公司的生豬未來產能規劃中,到2022年公司要確保實現2500萬頭的生豬出欄量。

與傳統“溫牧正天”四強產能規劃對比:

溫氏2021年規劃生豬出欄3000萬頭;

牧原2020年規劃生豬出欄2000萬頭,2021要實現翻倍達到4000萬頭;

正邦科技2020年預計實現1600萬生豬出欄規模,未來產能規劃尚未披露;

天邦股份2020年產能規劃500萬頭,2025年力爭實現3000萬出欄目標。

從這個對比看,若新希望規劃進展順利,成功實現2500萬頭的產能目標,那麼未來兩年內將有充足實力進去全國生豬產業全三,屆時傳統四強可能成為“新晉三強”——溫氏、牧原、新希望(排名不分先後)。

繼續飛 or 跌落神壇

進入2020年後,豬肉價格出現一定回落,3月份豬肉均價跌至25元附近,環比下降10元/公斤,迎來近半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回調。這樣的價格表現讓人難免心慌,“超級豬週期”難道已經宣告結束?

豬肉價格“飛天” 新希望一年利潤暴增8倍

先看近期豬肉價格回調原因——

一、產能回升。新冠疫情的“飛來橫禍”讓傳統春節等消費旺季遇冷,壓制豬肉需求;同時全國疫情防控導致物流通道受阻,生豬出欄出現積壓情況。隨著疫情的好轉,交通的恢復,產能的集中釋放致使豬價出現了不小的下跌。

二、儲備豬肉持續投放。年初開始國家便開始主動調控豬肉供給,穩定豬肉價格。三個月時間向市場投放了25萬噸儲備豬肉。由於臨儲豬肉價格低廉,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市場新鮮豬肉銷量減緩,豬價下跌也是正常現象。

三、消費淡季的到來。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我國豬肉消費淡季,人們對豬肉的需求相對其他月份明顯減少。新冠疫情影響了居民收入,疊加消費替代因素,導致豬肉價格下跌。

可本次的“超級豬週期”難言結束。

雖然非洲豬瘟經過最嚴重階段後,生豬供給及豬肉需求兩端均在逐步恢復,但在新冠病毒及豬瘟的“雙疫情”影響下,未來需求端恢復預計明顯快於供給端。隨著餐飲及旅遊等行業的逐步恢復,豬肉需求有望迎來階段爆發。預計“兩會”後需求釋放+調控減弱,豬價很有可能再次出現階段高點。

豬肉價格“飛天” 新希望一年利潤暴增8倍

市場現有的25萬噸儲備豬肉短期內增加了有效供給,但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擴散讓豬肉進口端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在多國關閉大米等糧食進口通道的情況下,豬肉也非常有可能被“禁止出口”。

最重要的一點,目前非洲豬瘟“灰犀牛”疫苗研究雖然有一定成效,可並不是完全有效。未來對豬瘟的防控工作依然嚴峻,在非瘟長期紮根於中國、傳統三元雜交育種體系遭受嚴重破壞的當下,生豬的長期供給是否穩定依然面臨挑戰。

而豬價在經過2019年的跳漲後,2020預計在當前價格上下企穩的概率較大。對新希望來說,營收8.7倍的壯舉已是過去式,當下及未來,新希望的目標早已瞄準牧原及溫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