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水果”楊梅,全套栽培技術來了~

楊梅是我國的特色水果,果實色澤鮮豔、汁液豐富、酸甜爽口,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果乾、蜜餞等,人工種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當年發掘長沙馬王堆漢墓時,在出土的多種時鮮水果中就有楊梅的身影。

除去栽培歷史悠久外,楊梅還很受古代文人垂青,如李白在《梁圓吟》中寫到“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楊梅用玉盤來盛放,配上色白味淡的吳鹽來漬去果酸,這是連食用方法都給描繪出來了。

由此看來,說楊梅是“國風水果”,一點也不為過。

認識楊梅

“國風水果”楊梅,全套栽培技術來了~

植物學特性

屬常綠果樹,樹皮灰色,樹冠圓球形;葉長橢圓狀或楔狀披針形,密集於小枝上端。

雌雄異株,雄花序圓柱狀或單穗狀,具2~4枚卵形小苞片及4~6枚雄蕊,花葯橢圓形;雌花序常單生於葉腋,每苞片腋內生1雌花,通常具4枚卵形小苞片,每一雌花序僅上端 1~2朵雌花能發育成果實。

核果球狀,外表面具乳頭狀凸起,外果皮肉質,多汁液及樹脂,味酸甜;核常為闊橢圓形或圓卵形,內果皮極硬。

適栽環境

溫度:喜溫耐寒、忌高溫。適宜年平均溫度15~20℃,在長江以南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均能種植。能在-10℃低溫下生長。花期遇0~2℃低溫時,花器易受凍,造成大量落花;幼樹遇高溫烈日,則會被曬死。

光照:喜陰耐溼。栽於北坡的植株,長勢比南坡好;種於緩坡地比平地好。

水分:要求空氣相對溼度在70%以上。空氣溼度大,果實肉質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糖度大、含酸量低。

土壤:喜石礫較多的沙質紅壤。這類土壤比較疏鬆,排水較好,微酸性。

主栽品種

荸薺種:果型中等,果色紫紅,肉質細軟,味甜汁多,香氣濃,核小。

東魁:果型特大,果色紫紅,肉柱較粗,糖度高,口感好。

晚稻:果型正圓,果色紫黑,肉質細膩,甜酸可口,肉柱和核易分離,晚熟。

丁岙:果型正圓,果色紫紅或紫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肉質柔軟多汁。

早佳:果面呈紫黑明亮,果肉質地較硬,酸甜適中,風味濃。

小葉細蒂:肉柱圓形,排列緊密,果面平整,果色紫紅;肉厚質硬,風味濃甜。

黑晶:果實圓形,肉柱先端圓形完熟時果面呈紫黑色,肉質細軟。

夏至紅:果實近圓形,果色粉紅,肉柱頂端平,風味甜酸適口,香氣獨特,味清甜而略帶酸。

深紅種:果色鮮紅,肉質細軟,汁液豐富,味甜微酸,風味濃,有清香,可食率高。

水晶種:果面乳白帶光,肉柱圓,肉質細軟,汁液多,味甜微酸。

楊梅大棚栽培技術簡介

“國風水果”楊梅,全套栽培技術來了~

大棚搭建

搭建:在平地或緩坡地園地上搭建鋼架連棟大棚,棚架呈條狀形,一般棚高4.5m,肩高3.5m,每棟寬8m,一般採用2連棟或3連棟。

棚膜:可選用0.065~0.12mm厚的無滴防塵抗老化的聚乙烯薄膜,12月下旬蓋膜,果實採收後2~3天內揭膜。

移栽定植

一般採用大樹移栽,選擇10~15年生的健壯楊梅樹,在3月下旬至4旬上旬進行較適宜。

種植株行距以4m×4m為宜,栽植穴混入堆肥20~30kg/穴,注意配置雄株或高接雄株枝條。

定植後,壓實澆水,並在根旁土表鋪草20~30cm。

溫溼度調控

溫度:白天棚內溫度不超過30℃,夜間棚內溫度不低於2℃;1~2月儘量少開膜,3~4月溫度超過30℃以上,開膜通風降溫,4月中旬~5月初捲起邊膜,保留頂膜,當棚外最低氣溫連續3天超過10℃以上時,打開頂膜通風降溫。

溼度:蓋棚以前,可將水分灌足。初期溼度可以適當偏高,但後期大棚內的空氣溼度不能超過75%,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不能超過60%;若遇溼度過高,及時進行通風降溼。

肥水管理

施肥管理:生長期三次大肥,即春肥、壯果肥、採果肥,施用時間應比露地栽培早一個月。春肥看樹給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可激活根系,促進梢花生長,利於穩果;坐果後適當施用氮肥,少施磷肥,增施鉀、鈣肥,並結合葉面追施磷鉀源庫、硼源庫、蓋世美等,來促進楊梅商品性的形成;採果後,追施平衡型複合肥幫助恢復樹勢。

基肥9~10月施用,重施有機肥,配施活土君複合菌劑及礦質元素肥。

水分管理:蓋棚以前,將水分灌足;楊梅萌芽、開花、新梢生長期、果實膨大期、花芽分化期土壤持水量低於60%,棚內需及時灌水;其他時段當棚內土壤持水量低於 20%要及時灌水。

修剪

一般在6~7月或10~11月進行,樹形採用扁圓形,樹冠高度控制在3m以內,頂部距棚頂1m。

疏刪和短截相結合,剪除徒長枝、弱枝、病蟲枝、交叉枝。

設施楊梅樹勢容易衰弱,可適當重剪,短截部分結果枝,促發新枝,對於擾亂樹形的結果枝組可以從基部刪除。

花果管理

授粉:楊梅花屬風媒花,棚室中應進行人工授粉,來提高坐果率。此外,花前及幼果期可噴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硼源庫,促進穩果。

疏果:楊梅幼果至黃豆大小時開始疏果,每結果枝留2~3個果。

病蟲防控

楊梅病蟲害主要有褐斑病、根腐病、卷葉蛾、介殼蟲、果蠅、尺蠖等,應以預防為主,農業+物理+藥劑綜合防治,具體方案可參考平臺同類文章。

來源:農業助手(ID:nyzs360)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發佈,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