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簡史》人類的進化是“錯誤”的結果?

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被它的厚重驚訝到了,這本書是我今年到現在為止看到最厚的一本書了。

這是一本很專業的書,裡面有一定量的術語詞,因此我花費了較多的時候才把它讀完;這也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給非專業的人科普了很多知識增量,比如我這樣的人,讀完後就覺得基因的世界,原來是這樣子的啊。

《基因簡史》人類的進化是“錯誤”的結果?


作者馬克·裡德利,曾任美國亞特蘭大學人類學與生物學主力教授。現為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和牛津大學李乃科爾、奧里爾和新學院研究員。曾經出過一本書《孟德爾妖》,獲得8.1的豆瓣高分。

本書主要是圍繞生命基因的演變史來展開的,解釋了地球上生命的複雜度,論述生命的進化是錯誤突變的結果,經過修正、校對基因,演變成為了現在的人類。人類基因在傳遞的時候,就像進行著一個這樣的遊戲,有一排長長的隊伍,排在最前的人將信息傳遞下去,等信息傳遞到最後一個人的時候,最先的信息早就變得面目全非了;面對基因突變,帶來的複製性錯誤,有性生殖具備糾錯修正的作用,從這點來看,作者認為克隆技術應該不會被人類廣泛運用。

01,人類有兩套遺傳機制

和其他生物採用的遺傳方式不同,人類的遺傳方式並不是只有雙螺旋的一種,我們都知道DNA採用的是雙螺旋結構,可是我們不知道,我們體內攜帶的遺傳基因有兩套,一套來自於父親,另外一套來自母親。

本書強調了”人類會在DNA複製過程中產生這樣那樣的錯誤”,也就是說,人類傳遞遺傳基因的時候,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為人類體內擁有這兩套遺傳機制,就會帶來一種修正的效果:

來自父親遺傳帶來的錯誤,可以用母系編碼來矯正;來自母親遺傳帶來的錯誤,可以用父系編碼來矯正。這樣保證了基因在遺傳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


《基因簡史》人類的進化是“錯誤”的結果?

02,有性生殖的未解之謎

一個被遺傳學家們普遍能接受的觀點是:在人類開始繁衍下一代的時候,基因大概已經發生了200處突變。

雖然發生了上百次的突變,但是人類生命系統內有排錯和修復酶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幫助人類修正一部分的基因錯誤,但不是全部的基因錯誤。

系統的這個修復機制可以清理掉一些基因突變的錯誤,比如在有性生殖中,兩個親代基因首先被組合、打亂、排序,然後拋棄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有性繁殖具備修正功能。

一個可怕的觀點​是​:無性生殖或許會一統天下。產生這樣觀點的原因是相對於有性生殖,無性生殖個體的反應速度要快得很多,速度是另一方的兩倍,似乎更加符合自然選擇的結果。

根據記載,35億年前細菌就已經存在了,大多數的細菌都是進行無性生殖的。在地球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細菌主導的,直到後來有更復雜的生物體出現。

而且,有性生殖的代價是非常高的,它會使生育率大大降低,回看一下以前人類歷史上的生育率,確實是很低。按照自然進化的觀點,大自然應該不會青睞這種的生存模式。

除非,有性生殖有某種特殊的優勢,提高自己繁衍後代的質量倍數,從而來抵消收益效率降低的損失。

有性生殖至今是個未解之謎,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它會存在,現在被大眾接受的有兩種理論:第一種理論就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有性生殖可以抵抗寄生蟲;第二種理論認為,有性生殖能夠幫助我們移除損壞的基因。

《基因簡史》人類的進化是“錯誤”的結果?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有性生殖?

生物學家霍爾丹曾經說過,沒有性,進化也有很有可能有效率的運轉下去,但是這樣的話,這個世界就太枯燥了。


03,動物求偶時的“奇葩行為”

所有動物在生育後代的時候,總會做出一些很奇葩的行為

鳴鳥會歌唱;

果繩會上下飛舞;

青蛙會“呱呱“”的叫個不停;

孔雀會開展一圈扇形的深色羽毛,上面還有眼睛的圖案;

雄性蝴蝶有可向外翻的一個絨毛,在求偶的過程中,會向雌性蝴蝶展示出來;

生活在印尼馬魯古群島北部的帆羽極樂鳥,靠近異性的時候,首先會縱身一躍,垂直速度可以高達11米,然後張開4張又長又白的羽翼,就像降落傘一般的下降。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對於這些現象的合理解釋,也許就如達爾文早期意識到的那樣,這是配偶選擇,也就是說雄性在選擇雌性的時候,進行的個體進行展示和表現。

人類在求偶過程中,也會存在類似以上的個體表現,比如害羞臉紅。

《基因簡史》人類的進化是“錯誤”的結果?

04,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基因的質量是會產生變化的

本書提到了一個觀點:基因的質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一個20多歲的女性,其攜帶的遺傳多餘染色體的概率是積極微小的,而一個40多歲的女性,如果誕下嬰兒,這個多餘染色體額概率就很有很能達到好幾個百分點。

所以,一些年輕一點的女性,取出來一些生物細胞,採取一些保護措施,在選擇懷孕的時候再將它們激活,這樣做可以使基因突變率有所下降,保證這個基因的質量。同理,男性也是一樣的,男性生物細胞的突變會比他年輕時候的多得多。

最後

《基因簡史》主要講述了人類基因的演變史,進化是因為基因突變的結果,以及生命是如何處理突變錯誤的。

正如開頭說的那樣,這是一本厚重的書,可以說它是一本學術性的書,也可以說它是一本趣味性極強的課外讀物,既具備複雜性,亦充滿有趣,作者在書中揭開很多不為人知的生命基因的奧秘,對於想了解生命來源的人,這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