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讓三分處事,退一步做人

老人言:讓三分處事,退一步做人

事當難處之時,只讓退一步,便容易處矣。功到將成之候,若放鬆一著,便不能成矣。《圍爐夜話》

事情遇到了難辦的時候,只要能夠退讓一步,便可以很容易地解決;一件事快要成功的時候,如果稍微有點放鬆,就不能成功了。

老人言:讓三分處事,退一步做人

古時的一個邊境貿易處,有個匈奴的馬商與蒙古的皮草商人在市集的過道相遇,雙方就誰先過誰後過的問題爭論了起來。

匈奴馬商說:“快點讓開,我的馬要過去。”

皮草商人說:“你沒看見我的車子這麼大,讓不了嗎?你該讓我過去才對。”

匈奴馬商說:“我這邊都是高頭大馬,怎麼讓?應該你往後退,讓我過去才對。”

皮草商人不服氣了:“憑什麼要我往後退,我的車子後退起來很不容易,為什麼不是你往後退,讓我過去再說?”

老人言:讓三分處事,退一步做人

匈奴馬商上前一步,吼道:“你若是再不後退讓我過去,我便揍你!”

皮草商人把趕車的皮鞭一扔,上前頂道:“你敢揍我?我摔死你!”

說著說著,兩個人便互相推搡起來。眼見著就要演變成拳打腳踢了,周圍一些人趕緊過來將他們拉住,苦口婆心勸道:“大家在這都不容易,有什麼事情都可以商量著解決嘛!與其在這裡耗著浪費時間,還不如兩邊各退一步,早點過去早做生意不好嗎?”

最後,在眾人的一通好說歹說之下,終於匈奴馬商朝後邊讓開了一條道,讓皮草商人的大車先過去了,然後自己才繼續行進。

一場互不相讓的事情,就因為簡單的退讓一下便解決了。

老人言:讓三分處事,退一步做人

隨後匈奴馬商仍朝著預定地點而去,他是和人約好了一個日子交接馬匹的,眼見日子臨近,自己也將要做成這筆生意,心情十分暢快,便去酒肆喝了幾杯。不成想,一時沒忍住,多喝了不少,等回到落腳的地點時已經是醉醺醺的了,因此沒去檢查自己的馬栓沒栓好,隨意找了個地方倒頭便睡。

第二天起來,匈奴馬商發現自己的馬居然都不見了,急得到處找,有人告訴他說看到一些人牽走了幾匹馬,還有幾匹馬自己跑掉了。

匈奴馬商費了很大勁也只找回兩三匹,最後頹然坐倒在地上,哭道:“辛苦了幾個月,本以為可以成功做成一筆生意,就因為一時大意,導致所有心血全部白費了,這真是上天對我的懲罰啊!”

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多事情顯得難辦,不過是因為當事人不肯退讓罷了。其實這是鑽牛角尖,退一步並不是放棄前進,反而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退讓之後,前方便會因此而多出一些餘地來,而這餘地便是為此後更好地前進打下基礎。

老人言:讓三分處事,退一步做人

事情在沒有真正成功之前是絕對不能放鬆的,因為任何一場意外的出現都能夠讓人功敗垂成,從而導致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費,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越是臨近成功,便越需要小心謹慎,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證獲得成功。

人的一生無非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做事;二是如何做人。人做好了,事半功倍。人沒做好,事倍功半。一個光會做事的人往往是不能或功的。一個光會做人的也無法取得大成就。所以說,決定人生成敗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真正的成功者無不深諳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奧妙真諦,所以才能達到無住而不勝的高超境界。

老人言:讓三分處事,退一步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