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山本土散文賞析:《鎖口,盆地中凸凹的村莊》

鎖口,盆地中凸凹的村莊

  從山樑到山溝,一個俯衝,讓一個人的視線有力的停頓:有河流,有民居,有校園……更有一種聲音給你一種親切,就像春風拂過心田。

營山本土散文賞析:《鎖口,盆地中凸凹的村莊》

以橋命名的鎖口村

  鎖口,有鎖之口嗎?答案眾多,一層層如泥土一樣鋪疊著我的身體。有鎖無鎖無關緊要,來鎖口,我們會找到現實與原始結合的部分,在陽光下會晃出春暖花開的氣息。身臨其境,彷彿自己是一隻鳥雀,一隻蜜蜂,甚至是一隻黑黑的山羊,來來去去,不知疲憊。也許從一條河開始,波光粼粼中,會看到比水更柔和的倒影, 被一些水草興奮地簇擁,有些漂浮的感覺,把自己想象成浮萍或雲朵,給微胖的身體於清瘦,直到減輕重量為止。
  鎖口村, 位於營山縣綠水鎮東北部,與猴坪山、水洞坪兩山對峙,山高嶺峻,溝壑縱橫。兩年前的三月,一個雨天的下午,從縣城出發,汽車沿著蜿蜒崎嶇的公路盤旋。經過綠水鎮後,因為正在修路, 身子一下子忽高忽低起來。看見桃花了,我一陣驚呼。是的,粉紅的桃花只有零星幾朵,在突兀的枝頭耀眼起來,比縣城的桃花開得早。來不及用手機定格畫面,汽車一個急轉彎,就晃了過去。
  儘管早已是春天了,下車的那一瞬間還是感覺有些冷,大家都不得不撐起雨傘。村辦公樓側面不遠處的石碑上的《鎖口村賦》吸引了我:秦嶺巴山餘脈,儀隴營山之間,流江流域,河上有橋兮名鎖口……文殊河,它是由文殊寺而得名,文殊鄉因文殊河而得名,先前有人在文殊河上游的狹窄之處建有一石板橋,使文殊河中間部分微微張開,像一把鎖的樣子。傳說村北猴坪山像猴,山底壓著金猴一對,是文殊菩薩呈貢給玉皇大帝的禮物, 就在金猴逃跑的出口,折枝為橋,此橋名為鎖口,村便以橋名叫做鎖口村。


  拾級而上,醒目的“鎖口村支教活動啟動儀式”的紅色橫幅,已掛在村委二樓陽臺走廊外的廊欄上。支教是營山民盟總支部對鎖口村教育對口幫扶的項目。支教的馮老師對我談起了鎖口村的點點滴滴,她的個子不高,微紅的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她是縣中學的一級教師、民盟縣總支委員,也是鎖口村幼兒園與小學教學指導員。據說她往來於鎖口村先前的泥濘路,穿爛了好幾雙雨靴。在這裡,彷彿鎖口村的孩子就是她自己的孩子,陪伴孩子們成長成了她最大的心願。
  二樓是教室,從一片朗朗的讀書聲中,一位年輕老師手捧課本一字一句地帶領天真的孩子們朗讀,孩子們認真的樣子,如同一堆花樹上的喜鵲,調皮地與春天搭訕。我在窗外給他們拍照,竟然沒有一位孩子回頭張望。“有一天,雞媽媽坐在草堆上孵蛋, 過了很久,她覺得腿很酸, 就站起來到河邊去散步”, 這是山村孩子在自己的一幅畫上寫下的語句。看著這畫,我彷彿觸摸到他們純樸的心跳,是鎖口村朝氣蓬勃的那種。
  “去看看黑山羊吧!”同行的一位老師提醒我們說。過鎖口橋,沿著蜿蜒的山路,在山腰處,一棟兩層樓的房屋呈現在眼前,來不及撐開雨傘,養殖戶張軍迎接了我們。經過房屋,他父母正在打理一大堆似麥苗的草,嫩綠的葉片修長修長的,水滴不停地在他們手中晃動著,晶亮得如珍珠一樣。再一拐彎,就是排列有序的羊舍了,那些羊群一聽到我們的談話聲,紛紛探出頭來……黑山羊的美味在於獨特的地理條件:不一樣的水土與不一樣草料,加之人工細心飼養的不同方式,如今成了營山縣養殖業向全國推出的一張閃亮名片。高中畢業外出打工回村的張軍,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不但養黑山羊,還養雞、種植核桃樹、培育富硒黑花生……多種產業並行,成了鎖口村的致富領頭羊。

  桑樹除了肥大的葉片可以用作養蠶外,熟透的桑葚可以用來釀酒,是鎖口村家家戶戶招待客人最好的禮物。就在離開鎖口村的那晚,我們品嚐到了純正的桑葚酒,黝黑透紅的酒中,散發出誘人的清香,酒不醉人人自醉, 若能一杯接上一杯,也許只有豪爽的鎖口村人才能駕馭了。
  當鎖口村被列為第二批四川省傳統村落名錄時,鎖口村人———西華大學教授鄭家治主編了《鎖口村志》,它是營山縣迄今為止第一部村志, 對鎖口村的自然環境、行政改革、人口遷徙、經濟民俗等進行了全面敘述,從中可以看到川東北貧窮的傳統村落, 如今發展成為一個有水泥路、有特色農家小院,宜居、宜業、宜遊的新農村。一座新的村級行政服務中心中,有學校、衛生室、村史館、農家客棧、鄉村影院等,土雞,劍鴨,野生鯽魚……雲水三千,近在咫尺,讀懂了《鎖口村志》,就讀懂了整個鎖口村的歷史。
  在鎖口橋上,文殊河邊,被春風吹拂的不僅僅是低垂的楊柳,還有盆地中凸凹的村莊,有黑色的羊群,黑花生,黑瓜子……更有勤勞樸實的鎖口村人,一直沿著起伏的山脈, 匍匐前行在川北大地上,奮力抒寫著詩與遠方。

來源|南充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