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容易上當,可能不是你的錯!

你是個很容易上當的人嗎?

我覺得我是!

我之前在吉芬品牌店裡花近4000元買了一件小黑裙,當時店裡服務員是這樣做的:

2個服務員先給我看了一件5000多元的黑色長裙,但是衣服明顯跟我的年齡不搭,很老氣。

隨後,她們又給我看了一件2000多的。由於風格不低調,所以我也不滿意。

此時,其中一個服務員拿來了一件明顯比之前兩件都要適合我的黑色裙子。

不得不說,我自己一眼就相中了它,而且試穿之後甚是滿意。

唯一擔憂的是胸部的深V設計——性感是很性感,只可恨自己胸前沒有波濤洶湧!

你那麼容易上當,可能不是你的錯!

但我最後還是買下來了。

並不是服務員口才有多好,只不過他們深諳物品展示方式的小技巧,再加上我自己表現出對這件衣服的高度青睞,讓他們掌握了說服我的方法。

而哪怕我有些許不滿意,也在她們送上小禮物後得到了心理補償,所以就買單了……

當然,這件衣服穿在身上的次數至今沒超過5次。顯然,我是後悔的,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傻事。

你以為這種傻事只是個例嗎?不!

否則我之後也不會花1000多塊買一件T恤、花200多塊買一個小發卡了!

《影響力》這本書裡說:

大量的人和動物都有盲目而機械的規律性行為模式,稱為固定行為模式。

彷彿身體裡有個磁帶,一被激活,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自動嘩啦嘩啦的播放。

就像雌火雞聽到小雞的“嘰嘰”聲就會照料它,而小雞要是不出聲,火雞媽媽就不會注意到它一樣。

簡直又蠢又可愛!

但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說到底,是我的“自動磁帶”按鈕被人按住了,而且還是我主動告訴對方我的按鈕在哪裡的,以致於經常變成跟西奧迪尼一樣容易上當的人。

你那麼容易上當,可能不是你的錯!

而根據《愚釣》這本書裡所說:

人們很自然地以敘事性的思維思考,大部分的思想遵循類似的談話模式。

比如在一場談話中,第一個人先說話,然後其他人自然而然的做出反應,發表看法。交流自然的展開,話題到最後可能已偏離最初的軌道。而人們思維的演變意味著由此產生的觀點和決定,可能與原來的大相徑庭!

消費者往往都是因為情感而購買,又因為邏輯而使他們自己的購買行為合理化!

所以聰明的廣告商都會利用這個點去“欺騙”消費者,給合適的人講合適的故事,用合適的方法去激活對方,彷佛按住一個磁帶按鈕,消費者就會自己動起來跳舞一樣!

我買了那件小黑裙,可以說也是被“愚釣””了!

你那麼容易上當,可能不是你的錯!

而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愚釣”,哪怕你非常謹慎,戒備心特別強,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人按住你的磁帶開關,自動跟著商家的思維走,你所做的決定,往往有可能跟你最初的想法完全相悖。

所以有時候你買了一樣東西,過後你會非常後悔,納悶自己當時怎麼就決定買單了,破綻明明這麼多,當時怎麼就沒發現,自己是怎麼被說服掏了那麼多錢的……

而老年人對這種商業手法的察覺力更弱。

老年人更多的是情感購買,固執消費。只要感情刺激到位了,錢也差不多就到位了。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老年人花好幾萬買無效保健品的現象了。

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其實就是一場心理戰鬥。

所以希望你通過刻意練習,可以給自己建立一套防禦系統,防止別人輕易觸碰到你的“自動磁帶”開關。

武裝好自己,做一個相對理智的人,別總是做那個被“愚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