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唐朝之所以開放是因為李氏家族有鮮卑血統,是這樣的嗎?

鵬友程


隋唐之前的南北朝時期,我國處於一個動盪複雜的時代,各民族征戰頻繁,民族融合步伐不斷加快。隋王朝經歷了千辛萬苦建立了起來,接著就被隋煬帝折騰了個精光,引發了戰爭,當時境內人口銳減,由以前的4500萬逐漸的減少到了1000多萬。之後,唐高祖李淵稱帝建立了唐朝。對於唐朝的血統,歷來質疑頗多, 傳說中的李唐王朝中隱藏著胡人的血統。從歷史發展脈絡分析,可信度頗高。

從血緣傳承看,李唐一脈確實有鮮卑族的血脈。《舊唐書》記載:李淵的父親與鮮卑族獨孤信的女兒結合,隨後李淵又和鮮卑族竇氏結合,這才有了李世民。從血統上來看,其實李世民有了3/4的鮮卑族的血統,李淵本人一半漢族血統、一半鮮卑族血統。李唐一朝,自然或多或少擁有鮮卑族的血統。特別是初唐、盛唐時期,宮廷中還有很多生活習慣和鮮卑族、胡人習慣相類似。


從文化傳承看,李唐一脈屬於中華文明一個階段。浩浩五千年中,中國是一個不斷融合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和平還是戰爭,中華各民族不斷融合發展,形成現在的中華民族。北方很多人都有鮮卑、匈奴、契丹、女真等早期先民的血緣、血脈傳承。但是,無論是哪個民族、哪個血緣,都在交錯融合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文明習慣和規則,形成了中華文化,不論有多大的差別和距離,都形成了一個以儒家文化為內核,兼容釋、法、道等多家文化一個龐大的文明體系。特別是唐朝,更是中華文明鼎盛時期,是中華文明大發展時期。實際上,春秋以下,純正的血統已經不再存在,唐代已經和現在一樣,形成了一個多民族的社會結構,大家只有生活地域的不同,本質上還是一個文明的不同個體。

陳寅恪先生曾經做過一個研究,發現李唐王朝祖上實際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五胡亂華時期,他能夠審時度勢,和不同民族上層交往、聯姻,血統中融入了不同民族成分。正因為這樣,李唐王朝才更有高度包容性、融合性,李唐王朝才會成為一個萬國來朝,備受尊敬的時代。或許,正是由於這種胡人的血性,唐王朝才有了一些豪邁之氣,有了一些慷慨激昂。


北廠厝


李唐皇室的確是有胡人血統,這個不需要懷疑,諸多歷史學者都進行了考證。

唐朝也的確是一個開放的朝代,但要說這種開放和李唐皇室的胡人血統有關就有些牽強了。

個人認為唐代的開放和李唐皇室的血統幾乎沒有關係,理由如下:


首先唐代的開放是一種歷史承襲的結果。

自漢代始,中國就呈現一種開放的氣象,漢開闢了這種開放與擴張的氣象,唐更是將中國開放與擴張的氣象推到了頂峰。

漢代由於國富民強,又為了解決匈奴和西羌等邊患勢力,不斷依靠軍事和武力平定邊患。

在解決邊患問題的過程中就實現了領土的擴張和對外交流以及民族融合,更是通過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

而後經過漢末以及魏晉南北朝超長時間的亂世,這種開放的氣象就越加增強了。

只是由主動的開放變成了被動的開放,尤其五胡十六國時期和北朝,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雖然由於戰亂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這無疑推動了民族融合,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

民族融合從來都沒有想象的那麼平和,主要是通過民族間的衝突和戰爭以及領土的不斷易主,其中流血的衝突往往佔據了主流。

這種融合往往是在戰爭的壓迫下被動的融合,因為資源的有限各民族不得不在同一片土地上生存,所以民族融合就是這樣被動地發生了。

也有通過民族遷徙和貿易往來而實現的民族融合,但其中也有不少衝突。

民族融合過程中的確會有那些象徵著友誼的事件,但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通過南北朝各民族並立的時期,那時的中國各民族都已經習慣了與其他民族相處,即便相處並不和睦,但至少都接受了其他民族的存在。

而後隋唐天下再次歸於一統,這種民族並立和開放的氣象也就承襲下來。

中國漢人王朝的歷史自漢至唐都是開放和擴張的,然而從宋開始就陷入令人內斂的趨勢,宋代失去了唐的開放,只保留了政治上的開明。


唐代的開放與胡人血統無關的原因除了歷史承襲以外還在於李唐皇室是刻意迴避自己的胡人血統的,他們想方設法地將自身變成漢人。

唐朝官方較為信奉道教,因為他們姓李,而道家的始祖則有可能為傳說中的老子李耳,於是李唐皇室便追認老子為祖先。

其實李唐皇室與老子是沒有關係的,但以老子為祖先則可以迴避自身胡人的血統,確立自己漢室正宗的統治地位。

中國人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唐代的天下是公認的漢人的天下,李唐皇室要獲得合理合法的名義來統治天下,就要獲得漢人的身份。

不僅要漢人的身份,還要成為名人的後代。

道家始祖李耳自然就被李唐皇室傍上了大腿。


中國自魏晉南北朝開始就已經形成了胡漢雜居的面貌,既然生活在同一片天地,那麼開放與融合就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唐代正好承襲了這種歷史趨勢,形成了一個具有開放與擴張的氣象的大帝國。

然而正是這種開放與擴張造成了領土的過於廣大而實行了節度使制度,最終演變成藩鎮讓中央無法有效地統治。

藩鎮割據的病痛從中晚唐以至持續到五代結束,宋人吸取了這種教訓,以文人治國,避免了軍人掌權,卻也失去了開放與擴張的氣象,以至於在對外軍事上節節敗退,成為了偏安一隅的小政權。


Moriarty0224


中國歷史上唐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最值得驕傲的時代。唐代的開放是政治和生活相對明清而言是寬鬆與開放,這是一個朝代建國時的基調。與他們流淌著什麼民族的血液,是否有關,這無法考證。然而創立李唐帝國的李氏家族,他們的血統流淌著怎樣的基因?是漢族還是鮮卑族?

按照李唐皇室正統的說法:唐王朝皇室家族出自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李淵的七世祖李暠,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割據河西的西涼政權的創立者。

西涼李暠共有十個兒子,其中的李歆就是西涼後主,是李淵的六世祖,李淵家族就是李歆的後人。

李歆有個兒子叫李重耳,注意就是李唐大書特書的李重耳,十分可疑,據史學大家陳寅恪專證:這個李重耳的“經歷”與史書上記載的鮮卑人李初古拔的經歷幾乎完全一致,疑似這個李重耳就是歷史上的李初古拔。

也就是說:李唐皇室極可能是鮮卑人李初古拔的後裔,而不是西涼李暠的後裔

李暠的重孫李衝一族在北魏太和年間是顯赫大族,是隴西顯貴望族,但他們根本不承認自認也是李暠重孫的李熙一族。李熙,李重耳的兒子。李衝的祖父李飜,是李暠的兒子;父親李寶,是李飜的兒子,家族世襲清晰。如果這個李熙真的是李衝堂兄弟,不可能不承認,自古而今,種種假冒的太多,讓人不齒。

由此看來,李唐皇室自稱是西涼李暠之後,雖然這門第不夠十分輝煌,卻也是冒充的。

李熙生子李天錫,李天錫生子李虎。到了李虎這,有關李唐皇室祖先的事蹟才比較清楚起來。

李虎,字文彬,隴西成紀人,北周宇文泰(北周文帝)手下大將,早年追隨鮮卑族宇文泰入關作戰,戰功顯赫,與李弼、獨孤信等人號稱“八柱國家”,被封為太尉、尚書左僕射、隴西郡公,柱國大將軍,並被賜姓大野氏。(透過這賜姓,也流露出鮮卑的信息)。到了隋文帝楊堅在北周執政時,允許其複姓李氏,死後被追封為唐國公。

李虎有八個兒子,小兒子李昺,也就是李淵之父,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

翻閱史料,我們會發現,李淵的祖父李虎,其兄叫“起頭”,其弟叫“乞豆”,這顯然都不是漢語名字,還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名字。

通過史料確切的記載,除了李氏的族屬被刻意粉飾隱瞞了以外,李世民的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是鮮卑人。也就是說,拋開其祖父的族屬不論,李世民身上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鮮卑族血統,而且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也是鮮卑人。





小輝輝部落


唐朝是被世界認為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朝也是當時全世界最繁榮最繁華的國家,唐朝的歷史上被稱為“大唐盛世”,而且唐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朝代,沒有之一。

當年的唐朝,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實施了開放的政策。聽取下面民眾和大臣的意見,而且接納新的知識和物種,而且非常的歡迎外來的文化,只要是好的從來沒有排斥過。唐朝的最強盛的時候,不論是在哪個方面。都有了對健全的制度,政治、文化、經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接納來自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和各個國家的經濟文化使者,以及各種商客。

王國維在《讀史》中寫道:”南海商船來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遠人盡有如歸樂,此是唐家全盛時”!這首詩可以說是大唐時代最好的寫照。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的父親李昞娶的是鮮卑望族獨孤信的女兒,而李淵同樣娶了一個鮮卑望族、隋定州總管竇毅的女兒(按《魏書·官氏志》,“竇氏”即鮮卑的“紇豆陵氏”)。眾所周知,這個後來被追封為太穆皇后的竇家女兒,就是大唐開國三員戰將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生母。 如此說來,李世民兄弟三人的身上,有四分之三的鮮卑族血統,也就是說,基本上就是鮮卑人了。

由於竇氏的母親是北周的襄陽長公主、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而宇文邕又特別喜歡這個美麗的小外甥女,因此一直把她養在宮中,視如己出。

也許是因為出生於鮮卑的名門望族,再加上在宮廷中的耳濡目染,竇氏從小就聰慧過人,而且具有非常敏銳的政治頭腦。在宇文邕冷淡突厥皇后這件事情上,十幾歲的竇氏特意找了一個沒人的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她的皇帝舅舅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她說:“而今四邊未靜,突厥尚強,願舅舅抑制自己的感情,對皇后多加撫慰,如此才是以蒼生為念!只要真正得到突厥的助力,那麼江南、關東就不足為患了。”

宇文邕大為驚訝,沒想到這個外甥女小小年紀,對政治形勢的判斷居然如此成熟老到!

北周大象三年,亦即公元581年,楊堅篡周,建立隋朝,並將幼主周靜帝和北周宗室群王屠戮殆盡。面對宇文皇族遭遇的滅頂之災,竇氏悲憤至極,撲在床上痛哭,邊哭邊說:“恨我不是男兒,無法拯救舅舅家的災難。”竇毅夫婦當場嚇得面無人色,趕緊捂住她的嘴,低聲訓斥道:“你千萬別亂說,這是會滅族的啊!”

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竇氏身上具有一種非凡的膽識和血性。這也許與她身上流淌的鮮卑血液有關。

雖然竇氏對大唐開國的這段歷史沒有產生直接影響,但是在李氏三兄弟的成長過程中,這位鮮卑母親的影響肯定是不可小覷的。

除了李淵所提供的政治世家的教育和薰陶之外,李氏三兄弟應該也會從竇氏的言傳身教中得到必要的政治啟蒙並培養出相應的政治抱負,同時也能從母親那鮮卑望族的血液遺傳中獲得精明強悍的性格基因。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竇氏雖然早亡,可她的影響力早已通過上述種種方式植入了李氏三兄弟的體內,不但為他們日後縱橫沙場、爭霸天下埋下了伏筆,並且最終為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橫空出世埋下了伏筆。


肉肉的肉丸子


李氏家族是有鮮卑血統的。

公元1世紀,兩漢經過300年的鏖戰,終於徹底打敗匈奴。此後匈奴人的去向分為三支:一支南下,投降漢朝,被稱為南匈奴,逐漸融入漢族;一支西遷,數百年後進入東歐;第三支沒走,約有幾十萬人留在匈奴故地(即蒙古高原),整體加入了佔據該地的鮮卑。這第三支就包括獨孤部落、呼延部落、赫連部落,因此,獨孤姓、呼延姓、赫連姓都是典型的匈奴姓,對外宣稱自己是鮮卑人。

來自匈奴的獨孤家族,後來出了個高官獨孤信,獨孤信(502-557)鮮卑望族,本名如願,後因治績突出,“信著遐邇”,被賜名為信。北周雲中(今大同)人,史稱“美容儀,善騎射”。他初投葛榮帳下為將,後投北魏,曾經匹馬單槍生擒漁陽王袁肆周,並且戰功卓著。 隋文帝即位後,贈太師、上柱國、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戶,諡曰景。太祖初啟霸業之時,他鎮守隴右之地,史稱“及信在州,事無擁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人願附者數萬家。”“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也是唯一的“三朝老丈人”。獨孤信有七個女兒,其中三個成了皇后:長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是唐高祖李淵的老媽(被追封皇后),七女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

故李淵與楊廣這兩人是姨表兄弟,兩人的母親是同父異母的親姐妹,李淵的娘是獨孤信和正房郭氏所生的四小姐,楊廣的娘是獨孤信和小妾崔氏所生的七姑娘叫獨孤加羅。

而李淵的家族溯源自北周李虎,李虎曾經是北周宇文泰麾下一員大將,早年在入關作戰過程中,因為顯赫的戰功而被稱為“八柱國家”,被賜姓稱名大野虎,這個賜姓有著非常鮮明的少數民族特徵。到了隋文帝的時候,準其複姓李氏。李虎的哥哥名“起頭”,弟弟叫“乞豆”,這兩個名字不光是“起”與“乞”的讀音相同,而且名字本身也都帶有典型的遊牧民族的特徵 。李虎的小兒子叫李昺,李昺的孫子中其中之一就是李淵,李淵之子其中之一即李世民。

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也是鮮卑人,其兄長孫無忌(約597年-659年)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後改為長孫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內兄,文德順聖皇后的哥哥。 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後改為長孫氏。

唐代有明顯的胡人習俗(例有父死子娶母為妻的習俗等)及審美第一,立武則天為後印證了唐朝的胡俗。唐朝人對肥碩豐腴的女子情有獨鍾。像楊貴妃的傳說、《唐代仕女圖》的記載,都證明了唐人有這方面的審美傾向。這與唐的民族融合大有關係,帶有明顯的少數民族趨向。在胡人的風俗中有父死子娶母為妻的習俗,也有一家的男人共用一妻的習俗。在昭君出塞的故事裡,王昭君在死了丈夫後就嫁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唐國公李淵統一天下後,二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一舉坐實了皇位繼承人。而後便將亡弟李元吉之妻楊氏霸為己有,變成了自己的妃子。之後,李淵從父兄子,瀘江王李瑗謀反,李世民將其誅殺後,將其妻納入後宮,陪伴左右。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之間的關係近乎亂倫。

李氏家族深受胡人習俗影響,由於在魏晉時期長期與胡人混住,從各方面都沾染了大量的胡人風俗。從唐朝女子的穿著以及蹴鞠、騎馬打獵的生活來看,當時女性享受了以後歷代女子不曾享受的解放,所以對於開放、繁榮、各民族已有了相當程度融合的大唐朝而言,漢家學者的所謂“亂倫關係”不是大問題,更多的應該是胡人的習俗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髒唐亂宋”是民間流傳的一個俗語,是人們對唐宋兩朝社會風氣的一個形象概括。由此看出,李唐統治者是鮮卑後裔,而鮮卑又是胡人的一支。而胡俗中一直有妻後母,娶兄嫂的規定。意思就是丈夫死後,丈夫的兒子可以娶他的庶母,哥哥死後,弟弟可以娶自己的嫂子。以此觀之,髒唐的由來也不是無憑無據,空穴來風,唐朝能出現這麼多奇葩之事也是胡俗潛移默化的結果。用我們儒家觀點認為這些亂倫的事情,或許在胡俗裡只是家常便飯罷了。

但是正是因為李氏家族有部分胡人的血統,又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因此能夠平等地對待各族人民。李世民有一句名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因此李世民在位時,受到了各遊牧民族的衷心擁戴,共同給他上尊號“天可汗”,承認他是天下各個民族的最高領袖。大唐帝國的寬容、開放與大氣,達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峰,後來的歷代封建王朝也都未能超越。


劉文廣


唐代的確是中國上下幾千年最開放的朝代,有人說這源於皇室中留著鮮卑人的血脈,的確,李世民就有四分之一的鮮卑族血脈。鮮卑族自古就是民風彪悍,放蕩不羈遊牧民族。但對於開放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了解。

1.       唐代皇室的確比較開放。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唐朝二百多年曆史,皇室中的,爸爸娶了兒媳婦,兒子娶了後媽,皇后可以養男寵,嫂子嫁給了小叔子,外孫子可以向外祖母下手等等,當然還有中國第一個女皇帝。對於中國儒教漢風來說的確比較開放。當然這種開放其實也和原遊牧民族的移風易俗不無關係。在這裡我不想贅述,

2.       唐代的服飾是開放的。我曾經到中國各地的博物館會經常走走,通常參觀者不用講解員介紹,就可以清晰的辨認唐朝的服飾和其他朝代服飾的不用。唐朝,中國的經濟和生產得到了空前繁榮,包括絲綢業也是國際領先,我們能看到唐朝的人民服飾可以用華麗,美豔質地精良形容,當然女同志們敢穿敢漏也是一個特點。

3.       唐朝的開放還主要表現在其政治的開放,我應該用開明來形容。這與初唐時期唐太宗不無關係。李世民當時吸取了很多很多隋朝滅亡的教訓。政治上的核心思想是廣開言路,接受勸規,喜聞納諫,君臣共治,拋開階級,善用賢德,整飭吏治,完善制度,輕刑定律。在國家上層的開明的政治思想影響下,人性得到了第一次解放,之後才思泉湧,人才濟濟而出。由於樂也,就會樂業,在這種開明制度下,農業,手工業,商業,科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當時在國際社會,唐朝的先進,絕不是今天的美國可以比肩的。

4.       在軍事上,唐初那真是有名的大將太多了,正確的軍事戰略加上正確的軍事將領。那真是東南西北遍地開花。可謂戰無不勝。無數國家只能做唐朝的附屬國。唐太宗被西域諸國稱為天可汗。

5.       在外交上,唐朝那時候是走出去請進來,帶走錢,乖乖的的戰略。廣交海內外各國朋友。而且這些外國人,還可以在唐朝當官,唐朝還非常歡迎各國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當然日本留學生在中國學的不少。據說當時在長安隨處可見,穿不同服飾,說不通語言的異邦異族。我們現在在很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還能看到有著唐風格的一些建築物。

6.       當然還有科技創新的進步,人口暴漲等等,都說明了唐初期到中期,唐王朝的富強繁榮。

7,我們說開放有諸多含義,皇帝的開放,帶來了政治的開放,政治的開放帶來了人性的解放,人性的解放,帶來的是人心的自由,人心的自由,帶來的是思想的奔放,思想的奔放是國家的進步。這和唐王朝的鮮卑血統沒什麼關係,這應該是和統治者的統治策略有關係。









帥叔愛歷史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由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均達到很高的成就,周邊國家如新羅,日本等政治體制與社會文化都受到唐朝影響。

唐朝前期,經濟,社會都處於上升階段,社會先進,文化繁榮,是歷史上中國向周圍國家文化,藝術輸出的朝代,同時給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了一個空前交流融合的壞境,因而社會風氣開放,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的樣子

但自安史之亂後,中央權威喪失,不斷遭到外族入侵,五代十國時期更是民不聊生,國家混亂不堪,因而宋太祖建立宋朝後,採取了文人治國之策,不再走漢唐開疆拓土的國策,而是隻治漢地,後來加上朱程理學的影響,趨於保守。


景粼玖序


大唐王朝的的高祖皇帝李淵往上倒兩代壓根就不姓李,李姓是後來改的。

為了美化自己,向中原文化靠攏,把自己續家譜續成老子李耳後代了。

你就看看他們老李家乾的那些事兒,盡是兒子搶老子女人,老子搶兒子女人,就知道這風氣該有多開放了。李世民他哥太子李建成就經常往臉上刺面顯擺,這壓根就是中原王朝沒有的習慣。

唐朝是崇拜強權的,只要你強你牛掰,就給你豎大拇指。此外唐朝接納各國交流學習,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詩、書、畫、樂等方面湧現出大量名家。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唐人街就是一個例證。








史海逐浪大徐


唐朝開放與李氏的鮮卑基因有些關係,但是又不全是。李唐發源於北魏鮮卑,帶有少數名族的血液,經過南北朝和隋朝的發展,李氏這樣的貴族早已與漢文明交融在一起了。

隋唐之所以開放一是因為中原地區經過南北朝的上百年動亂,兩漢時期形成的禮法被徹底破壞,這段時間到處都是弒君奪位,弱肉強食。所以經過這段時間的李氏也不會被漢文化的禮法所約束。

第二是因為唐朝立國就是叛亂隋朝,不具備名正言順之道。唐朝初年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治立武則天為後,最重要的武則天登基為帝都是與禮法相違背的,所以唐朝統治者就以亂法為榮,底層百姓更不會遵守禮法。而且唐朝統治階級男女關係極為混亂,李治與武則天暫且不說,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年過七十還在養面首,那些王室公主通姦更是數不勝數。

武則天的登基間接的抬高了女性地位,所以唐朝民風開放,沒有宋明的死氣沉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