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性?它的底線是什麼,具備哪些標準稱之為有人性?

譯藝術


人性就是人之天性,生來具有的本能的東西。任何優點與缺點都是對立統一的。缺點比如貪婪,自私,優點如善良,博愛,奉獻。會隨著環境、教育影響有所改變。

人性的底線,首先,人是動物,決定生存權,人性是社會性,決定人的獨立性和基本尊嚴。所以,人性底線,是相對一個獨立的個體,保證和滿足其最基本的生存權與尊嚴。

道德是約束自己的,法律才是約束世人的


張翼遠


從字面上來說,就是“人類的性格、性情”。但這個涉及到哲學倫理方面的問題,是不好回答的,沒有標準答案,甚至答案可能南轅北轍。

個人對於人性的理解就是人在社會生活當中對於事情的處理方式缺少客觀被動性或者偏向於自己的狹隘想法。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沒有人性”就是講某人做了不符合大眾期望的倫理道德:

1.侵華日軍屠殺中國老百姓沒有人性(這是絕對沒有人性);

2.有人落水吃瓜群眾無動於衷沒有人性(有的人就會說我不會游泳,人家不會水我們又怎麼說);

3.上司領導開除工作50年即將退休的老工人(違反公司規定云云)等等。

它的底線,則是不違背倫理道德,社會大眾能夠接受。當然這個回答比較籠統。人性對於人而言不能過多的用本本主義來解釋,猶如用科學來解釋哲學,是會造成困擾的。我們要遵從自己內心深處的答案,也要考慮社會道德能否接受。世界本來沒有那麼複雜,人與人交往本來就是可以一句話解決的問題,卻成為了“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得不償失。


大源文軒


人性是人類作為人的本能, 如果一個人做出了傷天害理、 殘暴不堪的事情, 那就是已經失去了人的本性 。

所謂人性善惡爭論是人類在行為心理上是以利他為本還是以利已為本的爭論。人本性是利他還是利已這不僅決定了個體個人的處世待人的態度。

主張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慾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種可以覺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與此有關的行為或能力、認識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後天經過學習或引導而獲得或表現的。馬斯洛認為,人性是人的全部屬性的總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現。





圓碗醬的嗨寶吖


從小背誦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明代聖賢—王陽明一代心學大師。也曾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所以我們談人性,也就是談本心,真我,人的心在哪裡人性的底線就在哪裡。

每個人都真我和小我,真我是高尚的,無私的,小我是自私的,利己的。每天真我和小我都在鬥爭,誰能成為主角,誰能成為主宰,其實就要自己的心在哪裡,因為心是純淨的,心會告訴我們一切的答案。比如路邊撿到1萬錢怎麼辦,是等候失主,還是據為已有?丟錢的人這錢一定是有急用,看病,上學等,我若據為已有豈不是對他們來說是巨大的傷害,這就是人性中光輝的一面,心告訴真我怎麼做,我要等失主回來。加入小我主宰了一切,一萬錢,我老可以買個新手機了,買個新衣服了,這是上天來拯救我的,結果就是小我心安理得的把錢據為已有了。

同樣一件事情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其實都是人性,只不過是人性的不同面的呈現了。


諮詢師的奔波生活



wangre哥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人性,其實只有兩點:生存,和繁衍。這兩點,無善無惡。底線是不能觸碰的尊嚴,

底線是不能失去的傲骨,

底線是不能跪下的膝蓋!



胖不了的瘦子


人性就是人的本能。1、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會形成兩個本能: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本能即本性,它是支配人行為最強大、最根本的原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驅動人類行為的所有心理動機,最初都源於自己的慾望,只是在追求利益的方式上,會有善惡之別,從而形成可相互轉化的善人與惡人。

2、 從社會層面觀察人的行為,任何人都有善惡一體兩面,任何單純強調人性本善或者本惡的觀點,都是不全面客觀的,都是不符合事實真相的。

3、人在社會中生存,以積極,陽光,樂觀的態度,對工作,對家人,對朋友。就是任性最好的一面。


情姐愛美食


所謂人本善良,人的底線也是不能失去一顆善良的心~人性的最低標準也要懷揣一顆感恩善良的心!


軍綠色的記憶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當代人學家張榮寰2009年4月全新詮釋了人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達。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慾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人性就是愛的滿全,當真理在人身上的具體表現愛時,愛是法律精神的源泉,愛是人良心的機能,愛是人對真、善、美的嚮往、回應和給予。愛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最高表達,因為人人都擁有真理,真理性是人和宇宙的共同本質,顯示了人生的上升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