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濟寧這些縣市區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經山東省政府同意,3月3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

《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核心區為運河主河道流經的18個縣(市、區);拓展區為沿運5個市,由北向南依次為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濟寧市、棗莊市。

按照重點突破、融合互動、整體推進的原則,集中力量加快突破核心區,統籌推動拓展區和輻射區建設,形成核心區引領、拓展區融合、輻射區聯動的發展格局。

規劃實施期為2020-2035年,展望到2050年。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濟寧這些縣市區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濟寧這些縣市區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核心區

主要是指運河主河道流經的18個縣(市、區),包含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是孕育形成大運河文化的主要空間,也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關鍵區域。包括德州市德城區、武城縣、夏津縣,臨清市、茌平縣、聊城市東昌府區、陽穀縣,東平縣,梁山縣、汶上縣、濟寧市任城區、嘉祥縣、魚臺縣、微山縣,滕州市、棗莊市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其中,大運河文化帶的主軸和具備條件的其它有水河段兩岸各2000米的核心區範圍劃定為核心監控區。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濟寧這些縣市區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拓展區

主要是指運河主河道流經的市,是大運河文化向外逐步拓展與沿線地域文化融合的交匯地帶,也是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帶的重點區域,包括沿運5個市,由北向南依次為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濟寧市、棗莊市。


輻射區

主要是指大運河文化進一步向外傳播輻射的聯動區域,也是支撐和保障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空間,包括除核心區和拓展區之外的地域範圍,銜接“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

大運河山東段規劃出爐,濟寧這些縣市區為文化保護核心區


統籌考慮大運河文化資源、

區位特徵、水系特點、河道現狀

和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條件,

著力構築

“一條主軸、一個高地、五大片區、多點聯動”

的空間格局框架。


提升運河文化帶主軸

以大運河核心區為主軸,充分發揮線性串聯和綜合展示功能,依託魯風運河獨特優勢,推進歷史文脈貫通、南北水脈聯通,實現大運河水域、岸線及沿岸珍貴文化、生態、景觀等資源要素以點帶面、有機整合,構築串珠成鏈的發展格局。


打造齊魯文化高地

依託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統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挖掘闡發和弘揚傳承,加強歷史文化精神空間的再現重構和展示體驗,以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為核心,構築貫通始祖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歷史文脈的高地,打造中華民族早期起源與歷史傳承的時空展示長廊,形成與主軸融合發展的格局。


重塑五大沿運片區

堅持以文化為紐帶,突出各地文化特色優勢,完善一體化合作發展機制,形成對大運河本體的空間支撐。德州市,尊重古運河原始自然風貌,建設運河自然風貌展示區。聊城市,突出挖掘運河時代商業文明,建設大運河商業文明展示區。泰安市,推動運河文化與泰山文化融合發展,打造國際著名旅遊和康養目的地。濟寧市,進一步打響“孔孟之鄉、運河之都”兩大品牌,打造儒運融合交匯的文化聖地。棗莊市,突出古城特色、紅色文化、魯南文化,打造“活著的運河”和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度假休閒區。


促進多點融合聯動

圍繞運河文化主軸、齊魯文化高地和五大片區建設,深入挖掘各地文化資源,推動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齊文化、黃河文化、海洋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與運河文化的互促共進、並榮共生,加強沿運文化交流合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彰顯齊魯文化獨特魅力,形成輻射聯動的發展格局。

本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