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待小升初以搖號的方式,大家覺得公平嗎?

地球只有一個好好珍惜


為了避免名校小升初掐尖招生,教育部開始對小升初報名電腦排位,以搖號的方式來招生。教育部的初衷是好的,想讓重點和非重點,私立和公立都能均衡起來,但實際上,搖號在一些地區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因為:


一、家長為孩子前途考慮,追逐名校。

人往高處走,家長都希望讓孩子上一個不錯的學校。即使沒考上,找關係,掏高價也得讓孩子進重點。感覺進了重點,孩子就有了前途。

雖說不太認同家長盲目的選擇學校,但有的家長說的話,貌似也有道理。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把他放到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孩子會有所進步的。如果進一個普校,沒有競爭力,孩子學習就廢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吧。


二、各個學校的差異,軟硬件的不同,師資力量的懸殊,公立和私立招生規則的不同,也讓搖號實行起來困難。

現在私立學校追求升學率,以質量求生存。逐漸變成了人們口中的重點學校。對於成績優異的學生,私立想法設法也會挖掘的。除非教育部就不給私立學校自主招生的權力,全部搖號,那樣還顯得公平。如果允許招生一大半,剩下一小半搖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再加上公立學校有招生區域的限制,不是片內不能入學,這也給私立創造了機會。尖子生就這樣流失了。


三、即使搖號,搖上了,對於家庭一般的學生來說,學費仍是個負擔。

好學生會覺得如果自己考試,也能考上,為啥非得掏搖號的高價呢?

學習落後的學生會自暴自棄,覺得自己去上也是浪費錢,不如不去。所以搖號搖上的學生,也不見得去上。

小升初,既拼的是孩子的實力,也拼的是家長的實力。這種現象是真的需要整治,但如何做,才能更合理?這需要我們不斷地調整政策。

對於我們家長,也要理智對待孩子的升學,不跟從,不盲目,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


閱讀的天空


搖號的措施出臺,是教育部門為了平衡學校之間的生源而採取了一種方法,去年鄭州市採取搖號和人機對話的方法來進行小升初選拔,採用搖號40%,面試60%的錄取方式,對鄭州市私立學校的學生進行選拔。今年將全部採用搖號的方式。

去年搖號的過程中,電視臺進行現場直播,名單現場公佈公證人員現場公證,結果出來之後,有不少成績不是太好,抱著試試的態度報的名,被搖進名校之後,那叫一個高興,許多成績不好的沒有選中,最後走的劃片入學,所以從搖號的過程中,是公平的。

雖然今年才全部搖號的方式,但各個學校也會有措施,選拔自己的後備生源,畢竟要保持名校的口碑,靠的就是成績,不過經過幾年的搖號之後,會慢慢的拉近私立學校名校與公辦學校的距離,從而減少差距,達到教育部門平衡的目的。無論哪種方式入學,我們的目的都是一個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一個很好的教育。

心/夢想 孟想教育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滿意。謝謝!也希望以後我們能共同討論關於還是教育的事。


孟想教育


公平


老胡說職場


小升初搖號,是把雙刃劍。

最大的公平是優秀的教育資源得以平衡。

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好學校和部分無緣好學校的優生。

一、優秀的學生+好學校

這絕對是雙贏!

優秀的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環境,

有優秀教師的教育

優秀或更加優秀的同學的陪伴,

享受門類齊全的運動設施,

在逼格高端的學校藝術大廳演出或者看演出。

有機會得到同樣優秀學校交流的機會。

可以在設施齊全的實驗室裡開發自己的科技小宇宙。

………

優秀的孩子,越來越優秀

二、普通的學生/較差學生+好學校

  • 學生方

學生和家長做夢都要笑醒!

不過,也不要高興得太早。

也不排除有孩子跟不上學校的節奏。

………

老師雖然不會明著嫌棄這類學生,

但是總歸是拉慢了教學進度,

影響了班級或者學校的平均分。

孩子也因壓力過大而痛苦不堪……

—————————

  • 學校方

好學校一般不會輕易放棄一個孩子,

尤其是私立學校(畢竟交了那麼多學費)。

但是,好學校的教學進度是比較快的,遇上資質略差一點的學生,

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

引經據典,

孩子在下面恍恍惚惚,一臉懵,

非常耽誤教學進度。

老師也很心累。

三、好學校還是應該分層教學

也就是說,

精英班,

實驗班,

火箭班🚀,

這些還是必須要存在的,

領悟力強的孩子,

確實應該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

差生優生混編,

優生要陪著聽很多基礎性的,

重複性的知識點,

浪費時間!

優生向更廣,更深的領域引導,

只要孩子願意學,

就讓孩子使勁學!

也許,科學家就會誕生在這些孩子中間。

總之,從大範圍來說,搖號對教育資源平衡有一定的促進。

但是,不能保證絕對的平等和均衡。

也要允許學校適當的進行優秀學生的選拔。

同時,,搖號也會導致學區房房價節節攀升。

雙刃劍吧!

我是—— ——

家有初三神獸一枚,

歡迎【關注】,

歡迎【一對一】交流!


睿智的成都媽媽


首先搖號是在當前優質中學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大中城市採用的妥協辦法,我認為不公平,但短時間內好像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從政府角度來說,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辦法是快速補齊公辦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優質教學資源緊張問題。例如,西部城市,作為新進國家中心城市,在國家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戶籍人口快速增長,2019年已突破千萬,還在繼續增長。基礎教育領域表現出了,資源不足,分佈不均,優質資源緊缺,民辦強公辦弱等突出問題,開始採用搖號方式,受到很多家長非議,但是作為一個過渡政策,社會整體還是持理解提態度,2019年西安市提出大踏步補齊基礎教育短板,計劃到2022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70所,新增學位16.44萬個。針對教育質量問題,實施了名校+工程,已經顯現成效。

從家長角度,社會角度看,基礎教育的問題也是社會觀念文化的映射,現在唯分數的基礎教育現實,和人的成長成才規律不符,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口號,因材施教也無從談起,背後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問題,與社會觀念文化互相作用,使基礎教育方向越走越偏。要扭轉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讓所有勞動者都有尊嚴有保障,讓成功的定義逐漸多元化。比如參考德國等發達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質量,讓職業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主流,這也是絕大部分人的最終合適選擇,讓學歷教育更多承擔學術研究性人才培養的職能。


冷眼16967


我們絕不懷疑教育部出於教育公平的初衷,甚至這些舉措可以說是為了破解教育均衡難題、實現教育公平的一大狠招。但是這樣一個隨機的選擇,搖號制真的能做到絕對公平嗎?

對於小升初搖號上學,聽聽家長們怎麼說?

很多家長都覺得搖號制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一直緊俏。為了讓普通學校也能有競爭名校的機會,為了均衡教育資源,也為了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升學條件。孩子們不會因為家庭沒有買“學區房”的條件而讀不了好學校,也不用過早地投入到學習的重壓之中去,搖號已成相對公平的最好解決方案。

也有家長表示並不看好搖號入學。因為家庭給孩子的教育觀念一直都是要勤奮努力地去學習,去哪裡讀書都要憑自己的實力,這是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勤奮付出就會得到回報。但搖號了,當孩子們的命運完全交給了運氣,與長期以往給孩子的教育理論相悖。

追求教育公平應該用更加科學的方式。搖號的偶然性、隨機性太大,不適合用在關係到孩子人發展前途這種具有嚴肅性的教育事件中。

搖號的前提是必須公正透明

“搖號”這一機制,做得好就能淨化教育亂象,促成生源和資源之間平衡。但前提是搖號必須透明、公正。如果不能把搖號完全暴露在陽光的監管之下,誰知又會有多少“有能耐”的人,冠冕堂皇地將孩子“搖”進名校,其中將會滋生多少暗箱操作和貓膩不得而知。

有人說,所有孩子都應該有上名校的權利。這話說的沒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就是為了讓每個孩子們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但是,任何一個人也都沒有浪費其他人學習機會的權利。更直白一些的說法是,招生名額有限,優質資源永遠都是稀缺而供不應求的,搖號制只要搖中了一個後進學生的名額,就會有一個好學生失去機會。

公平從來都是相對論

不管是電腦微機派位,還是小升初學校採用搖號招生,從招生形式上來看都能起到合理調節學校資源、生源去向的作用。無論孩子的家庭背景、成績優差,只要符合報名條件就都可以報名。每個學生都有相同的選擇幾率,並且在擇校後學校教學資源分配,也有相應的政策調整,看著也確實公平公正,至於最後的去向問題只能聽天由命。

但教育公平最本質的不是孩子有多少幾率能上名校,這個幾率是否跟其他孩子一樣平均,真正的教育公平應該是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但只要當學校和師資還存在優質和劣質之分時,家長的態度還有重視和無謂的差別時,孩子的努力程度還分專心和隨意時,必然不會有絕對的公平。

社會管理從來不是追求表面平均,而是追求內在的平衡,包括資源分配平衡和社會心理平衡。對於這種公平的追求,不是靠手段,不是靠機巧,而是靠實實在在的基礎和合理的結構來支撐,中國教育這條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關於搖號上學,我們並沒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借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希望至少能規避類似買房搖號所遭遇的那些激流和險灘,畢竟教育才是立國之本,坑什麼都不能坑孩子!


東昇天下


不公平


施添


公平是一個相對的說法,對不存在競爭的基礎教育來說,是公平的。對未來存在潛在競爭來說,那些有能力,有實力的學生並不能充分享有對等的教育資源,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不幸的是,第二種情況是真實的,但人群卻不佔多數;不幸的是,國家發展需要高端人才,而有可能搖號會使一部分孩子放慢腳步;不幸的是,一群原來成績不出色的人從師範畢業後統治著xx部。


光華萬丈a


個人愚見:搖號小升初相對來說是公平的,有人會立刻想到兩種情況就是,成績好的未被搖中,成績不好被搖中。這都會導致學習資源的浪費,但從基礎教育的角度來看,誰都沒有權力根據短期表現剝奪任何一個孩子的受教育義務。僅此,從這個角度講相對公平。如果搖號的方式再加上個人意願或家庭意願訪談,瞭解孩子或家庭的真實想法,到也可能會讓搖號升學錦上添花罷了!

拋開公平與否,搖號升學更多反應的是當地基礎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政府部門應有所思考和作為,應給予大力支持,少年強則國強,但少年怎麼強?基礎教育是根基!


太陽心焰


不公平 但是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