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又在標題搞事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華爾街日報》的評論專欄給一篇文章取名為“哈佛大學的‘中國病毒’”,仔細一看,文章卻是在講哈佛大學招生程序歧視亞裔的問題。這波“標題黨”,匪夷所思。

當地時間3月30日,美國《華爾街日報》“觀點”欄目又發新文,取名時使用了特朗普之前掛在嘴邊的詞——“哈佛大學的‘中國病毒’”。這一下讓人聯想到了這家美媒的前科,以及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哈佛大學校長夫婦。

但與此同時,加黑加粗的標題下,還有一行加灰的小字:“新冠肺炎不是美國亞裔唯一遭受的‘汙名化’。”

《华尔街日报》又在标题搞事

正文首先提到,美國國內反對用所謂“中國病毒”代指新冠肺炎的聲浪表明,這些人群對指向美國華裔的種族歧視更加敏感了。

文章之後列出了一些美國國內反對使用“中國病毒”的聲音。例如,美國民權委員會發聲明警告公職人員:不要使用這一說法,助長針對美國亞裔的排外情緒。

看到歧視性詞語所引發的抗議輿論後,作者說自己很難不想到在同一社區(即美國華裔)面臨另一種“真實歧視”時,美國各界所表現出的冷漠。

他這才點題說,種族歧視使一些華裔無法進入美國最精英的教育機構,“一些人大聲批評新冠肺炎的稱呼,卻對美國華裔遭受的另一種種族歧視表現得漠不關心。”

他又舉例說,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這次炮轟特朗普稱,亞裔美國人“不需要你來火上澆油”,但白思豪之前一直致力於減少紐約最好公立高中的亞裔學生數量。

《华尔街日报》又在标题搞事

2018年,白思豪身後的活動參與者手舉口號:“所有孩子都值得給一次機會。” 視頻截圖

行文到一半,標題裡的“哈佛大學”終於登場。文章提出,如果說“中國病毒”同時汙名化了中國和華裔,那麼哈佛招生中主觀的“個人評級”呢?

早在2018年,美國司法部就表示,哈佛的“個人評級”環節損害了亞裔美國人相較其他種族群體的入學機會,其“模糊”標準“可能會受到種族偏見的影響”。

而美媒的最新文章稱,如果信了哈佛(的個人評級),那就是說美國亞裔不如其他種族的人可愛、善良和勇敢。“如果這不是汙名化,那又是什麼呢?”

讀完全文,“標題黨”三個字躍然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對等反制美國,驅逐了美國三家媒體,其中就包括《華爾街日報》。後者還曾發表辱華標題文章“中國是真正亞洲病夫”,引發外交風波,它的作者期間甩鍋編輯,聲稱“對一家美國報紙來說,作者通常不會為自己的文章撰寫或擬定標題。文章內容有爭議可以找作者,但若標題有爭議,請去找編輯”。

但觀察者網查詢發現,30日新文的作者威廉·麥格恩(William McGurn)就是《華爾街日報》編輯部成員,甚至是該報駐紐約辦公室社論主筆,曾經是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首席撰稿人。

《华尔街日报》又在标题搞事

《華爾街日報》網站截圖

那麼,廣大中國網友不禁要問,這家美媒編輯部和作者怎麼取出了這麼“聳人聽聞”的標題?

如果所謂“哈佛大學的‘中國病毒’”,是在代指“哈佛大學的種族歧視”,是一種比喻修辭手法,那麼將所謂“中國病毒”一詞運用到日常行文、工作中,何嘗不是在助長這一歧視性詞語的“常態化流通”?

事實上,總統帶頭汙名化中國的“引導”效果非常明顯,美國近期針對亞裔的歧視和襲擊事件已經有所增加。所以說,用所謂“中國病毒”當標題大可不必,畢竟招生歧視毀人前途,但“中國病毒”帶來的種族歧視行為會傷人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