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班暴跌85% 回國機票卻再曝20萬天價票 誰在背後“搗鬼”

南航處罰了近百家機票代理人。

國際航班暴跌85% 回國機票卻再曝20萬天價票 誰在背後“搗鬼”

近日,民航局公佈了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要求“一司一國一線、一週一班”,即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週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

華夏商訓瞭解到,本週(3月29日-4月4日),中國國際航班量將減至108班,降幅85.3%,僅相當於疫情暴發前的1.2%。在夏秋航季(3月29日至5月2日),多條國際航線的機票在官方渠道和第三方平臺均已顯示售空,但機票代理人卻號稱他們仍有餘票,並以數萬元的價格進行售賣。

隨著回國航班的大幅縮減,回國機票不出意外繼續攀升,各種微信群裡,歐美回國機票經濟艙10萬、公務艙20萬的價格已經屢見不鮮。

機票代理人是從哪裡來的票?他們憑什麼能拿到票?華夏商訓注意到,近日,南航、國航以及東航等都針對機票代理人推出了系列措施。尤其是南航,處罰了近百家機票代理人,不僅屏蔽航信配置,甚至停止授權。

回國機票20萬

國際航班暴跌85% 回國機票卻再曝20萬天價票 誰在背後“搗鬼”

3月28日,東方航空更是直接在自己的官方微博發佈消息,3月29日到5月2日期間,東航執行的紐約,多倫多、悉尼、奧克蘭、首爾、馬尼拉至上海浦東等航班已全部售罄。一邊是航空公司說機票已經售罄,一邊卻仍有人在朋友圈裡叫賣未來幾天超過10萬元一張的高價回國機票,這背後到底是誰在“搗鬼”?

與國內機票一樣,國際機票的定價也有嚴格的規則限制。根據民航局印發的《國際航空運價管理規定》通知(下稱“通知”),要建立、調整、修改國際航空運價,中方(或外方)航空公司與外方(或中方)航空公司商定後,需要將擬實施的運價向民航局申報。

因此,與國內機票一樣,國際機票也是有全價經濟艙和全價公務艙的金額限制的,只不過平時供需沒有那麼緊張的情況下,航空公司都會在全價票的基礎上發佈折扣艙位的價格。

在民航局3月26日發佈進一步縮減國際航班前,去哪兒網提供的數據顯示,3月6日-3月15日,美國各地返回國內的機票均價上漲136.8%至13000元左右,歐洲各地返回國內的機票均價上漲173.5%至15000元左右。3月16日-3月23日,北美航線平均價格繼續上漲至16000元左右,歐洲航線平均價格繼續上漲至20000元左右。

回國機票本身漲價難買,黑心機票代理藉此煽動恐慌情緒“順水推舟”加價。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從2萬多的經濟艙全價到10萬元的實際成交價,背後其實經過了層層加價的多次轉手,甚至加價方都不一定是擁有正規牌照的機票代理,而是擁有客戶資源的黃牛。

據新京報報道,業內資深人士介紹,這些機票代理還鼓吹公務艙、頭等艙更加安全,目的就是賣出更高價格的機票。但實際上整架飛機使用同一套空調系統,並且所有旅客走同一條大通道、集中隔離檢疫,公務艙並不會比經濟艙的感染風險低很多。

系統化虛假佔位

國際航班暴跌85% 回國機票卻再曝20萬天價票 誰在背後“搗鬼”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機票代理人在民航市場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據紅星新聞報道,曾有業內人士透露,過去航司80-90%的機票都是靠代理人銷售的,而隨著技術的進步,航司也有了自己的官網和APP,以及如攜程、去哪兒等第三方平臺的崛起,機票代理逐漸沒落,甚至尋求轉型。

現在航司售賣機票幾乎已無需倚靠機票代理人,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對於部分機票代理人惡意加價的現象,航司也沒有手軟。

在平時,機票代理就是航空公司銷售機票的重要渠道,通過從中航信購買配置,他們可以在後臺看到航空公司某條航線的剩餘艙位,票價等信息,通過輸入旅客的身份證或護照信息,就可以預訂一張機票,然後在24小時內出票即可。

這裡說的是正規機票代理的操作。24小時也不是一個固定的出票時限,每家航司會有區別,而且旺季時候是24小時,淡季時候可能放寬的時限會更長。

然而,這一預訂和出票的時間差,給了不少無良代理(甚至是租了代理配置的黃牛)“鑽空子”的機會:挑選座位數已經所剩不多的航班,用隨便一個護照信息訂下這個航班的機票“虛佔座位”,直到有真實客戶來購票時,再取消虛佔的訂座,同時用真實客戶的護照信息買入,再高於航司後臺票價加價出售。

特殊時期,“黑”票代先使用手頭的證件“佔下”座位,再於出票前加高價賣給海外留學生後,取消重新預訂或修改為真實旅客的信息,賺取中間高昂的差價。

據新京報報道,有業內人士表示,還有部分票代鑽了積分兌換機票的“空子”,比如國航白金會員可以兌換里程票,“黑”票代就先以每萬公里1600元的價格收購里程,倫敦飛北京單程經濟艙機票需要5萬里程,需要8000元成本,但“黑”票代轉手再賣出的價格在3萬元左右,可謂暴利。

除了提前虛假佔位,隨著國際機票愈加緊缺,一些機構甚至做起了代理“搶票”生意。業內資深人士舉例,比如某沒有購票能力的當地旅行機構A聲稱自己可以購票,收集當地旅客的訂票需求並收取訂金後,找到目的地城市的旅行社機構B購票,但旅行機構B也沒有能力購票,於是找到高價賣票的機票代理。一張機票從航司到機票代理到B到A再到旅客,層層加價,一張2萬元左右的經濟艙機票,被“炒”到4萬、7萬甚至10萬元。

民航專家林智傑公開表示,像違規使用積分兌換機票賣給旅客,包括低價鎖定之後高價賣給旅客,都是明確違反民航局和航司規定的。其實這些操作平時也存在,但最近國際機票買不到,加價的利潤高,鋌而走險的機票代理就多了。

面對愈演愈烈的違規加價和佔座行為,航空公司也開始加大幹預力度。幾天前,東航就下發通知,要求代理人必須按照公司客票的價格和使用條件執行,嚴禁加價銷售,否則將對違規代理行為進行處罰。然而類似的情況依舊屢禁不止。

國航則狠下決心,通知暫停在全球各訂座系統及境內OTA旗艦店發佈其所有國際/地區航班信息,要求旅客通過直銷渠道購票。隨後,廈航也出臺了類似的通知,這就從源頭上切斷了無良代理的銷售來源,不過卻也影響了擁有長期固定客戶正規代理的正常銷售。

【華夏商訓】系今日頭條連續四年簽約作者,位居今日頭條財經自媒體年度榜單前列。歡迎通過私信、留言等方式提供新聞線索。春暖花開,注意防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