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靠水致富還要靠自己—記平陸縣東坪頭村貧困戶致富典型王連生


駐村扶貧工作隊剛駐村時,黑瘦還略有駝背的主人公,總是悶悶不樂,不善言談。經過多次入戶溝通,瞭解詳實,得知貧困戶王連生,1969年生,同齡妻子袁俊絲本村人,有倆個女兒,長女王娟婷27歲,大專畢業,在縣城周邊打工,小女兒王二婷,22歲,一家四口系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是果桃管理過程中缺少技術,王連生雖說在村裡年齡不大,可是也算村裡的一個小能人,養過雞、殺過豬、承包地也不少……但最終總是所謂的出工出力,不見效益。再因為腿有殘疾,家裡僅有的一名男性勞動力,可以說放不下家而不想離家,即使離鄉,也是工作難尋,想想一家四口前景,總是一籌莫展,少言寡語。

運城工學院駐村扶貧工作隊,從駐村第一天開始逐一入戶排查,全面瞭解全村和每個貧困戶的底數,由副校長劉玉貴親自帶隊駐村兼扶貧工作隊長,大家對貧困戶王連生的情況進行了細緻研判,劉大隊長認為王連生致貧看似缺技術,實則缺方法,沒有奔向幸福的自信和激情,劉大隊長對王連生致富奔小康拿出充分的信心,主動請纓成為王連生的結對幫扶責任人。

靠山靠水致富還要靠自己—記平陸縣東坪頭村貧困戶致富典型王連生

從此,王連生的致富之路是越走越寬,越走越富。

藉助集體旅遊項目開發,拓展自家生意。因為東坪頭是目前運城市十三個縣傳統地窨院保存最完好的村莊之一,平陸縣委、縣政府藉助這得天獨厚的資源,規劃以東坪頭村為主重點打造"黃河謠"民俗文化村旅遊項目。王連生跟劉隊長在大隊院裡長談了一晚上,第二天晚上,劉隊長又到王連生家長談一晚上,倆人扶貧好似談對象,不但神秘,而且緊張。劉隊最後對王連生說:你家離村景區最近,農家樂你放心開,不是顧慮開起沒人吃嗎?我們先發動運城工學院教職工給你捧場,讓他們在平時休閒或者放假期間,能夠告別鬧市親吻真正鄉村的氣息,還有吃到真正農家原汁原味的無公害飯菜……原來他們的確在醞釀著"大生意"。

從2015年農家樂飯店開起截止目前,每年常態客源來自河南三門峽和運城,包括來自景區旅遊的四方遊客,也不時走進他的農家樂,盡情享受著農家的油饃蒜菜。僅農家樂一項收入平均每年可給王連生家庭增收近2萬元。

靠山靠水致富還要靠自己—記平陸縣東坪頭村貧困戶致富典型王連生

藉助科學管理種植,增產增收增效。按照王連生的話說:每年地裡是產不下,產下是賣不了,劉隊直截了當問他:你知道為什麼嗎?他成悶葫蘆了……事實,駐村工作隊對全村目前的果桃生產情況都有了初步瞭解,東坪頭村是杜馬鄉果桃主要產地,尤其蟠桃,可以說是名揚周邊。但是管理不科學,果品不佳,再是銷路不暢,主要是果農沒有主動走出去,而是習慣了坐以待斃。駐村工作隊利用教育領域的優勢,聘請運城農學院教授賈生平入村走進田間地頭,召集果農到自己地裡,零距離面對面解惑答疑。王連生是次次培訓最積極的那一個,面對農特產品銷路問題,學校黨委積極響應省、市扶貧工作有關消費扶貧的精神,利用教職工人數眾多的資源優勢,號召全體教職工參與扶貧村消費扶貧工作中來。可以說,單位消費扶貧工作一年365天,天天在路上。

科學管理讓王連生種植的近10畝桃樹增加了產量,提高了質量,消費扶貧兌現了駐村工作隊對王連生的果桃不愁賣的承諾。僅地裡桃樹一項收入,每年王連生家庭可增收最少5萬元。

靠山靠水致富還要靠自己—記平陸縣東坪頭村貧困戶致富典型王連生

享受國家扶貧普惠政策,生活有了保障更有了底氣。王連生全家四口每年享受新農合每人補貼220元,看病醫療有了基本保障;二女兒王二婷就讀高中期間,享受國家教育補助;享受政府意外傷害保險補貼每人每年30元;政策性農房保險60元;農業總合補貼每畝地67元,共計9.66畝;

現在,每每走在村裡看到王連生,總是遠遠就笑眯眯的跟你打招呼:咱家的野菜特別好吃……這倆天把女兒也叫過來幫忙……咱現在又開始自己做石子餅賣了……咱家蟠桃今年基本不愁賣……,言語如滔滔江水……人逢喜事,那個爽!倍兒爽!

靠山靠水致富還要靠自己—記平陸縣東坪頭村貧困戶致富典型王連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