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鬓边不是海棠红》是一部弘扬戏曲文化的电视剧,从一个戏曲演员的半生经历,讲述了戏曲的繁荣与衰弱的过程。

这部剧目前豆瓣评分7.5分,从最初的不被人看好到如今的口碑逆袭,想必一定有其可取之处。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从整体来看,抛开剧情和演员演技来说,这部剧从画面色调、质感,到台词、戏曲,再到布景构图及服化道,都让人有置身于当时那个年代的错觉,国风感映入眼帘,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帧的镜头画面都极具质感,一切都是那么恰如其分。

国民怀旧色调,电影般视觉质感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每一帧的色调都活脱脱的电影质感,诠释出了细,润,深。很有老北平那种古朴的感觉,冬日的空气中有淡淡的烟火气,光线里能看到上下摇曳的灰尘颗粒。

该剧沿袭了于正在《延禧攻略》中运用的色调,大部分以偏冷色系为主,剧中的整体色调,以灰黑白为底色,这样的整体的色调遇见了京剧中的鲜艳色彩,更是碰撞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有一种中国水墨画的感觉。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画面中的亮度控制的恰到好处,明、暗部配合得当,这使得所有画面的反差特别柔和,并且将蓝色和绿色控制为一种淡淡的低饱和的青色,除了肤色和朱红色以外的暖色部分。

比如木门、地板砖,也同样调低了饱和度,不仅亮度的反差柔和,而且冷暖配色也很和谐,这就造就了一种高级的质感。

除此之外,剧中的家居道具大多数都以纯色系为主,也不乏红色、绿色或者蓝色等鲜亮的色调作为衬托。在房屋及家具的细节上添加了雕花、花纹等元素,使得古风精髓更为突出。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剧中程凤台居住的王府,气势宏大有韵味,外部中国风十足,内部则中式风带着几分端庄,有的时候也会有着反其道而行之,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感觉,就像西式的家具、大胆的红色、干枯的树枝等,将这些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剧中的色调尤其是朱红色的运用特别出彩,全片没有任何一个饱和度过高的配色,导演是为了突出“海棠红”这个主题,朱红色是全片的画龙点睛之笔。

像范湘儿海棠红色的衣服、首饰,建筑中的红灯笼、沙曼、福字,戏院中的红色戏服、屏风等,在整体色调的衬托下,让红色显得更加瞩目,使得与“海棠红”相呼应。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市井风貌也在剧里得到了很好地描绘,天桥下那些卖艺的人;与商细蕊比嗓子赠烧饼的大爷;江南水乡里互相寒暄约饭的撑船师傅;画舫上娉娉婷婷的陪客女子等等,这些小人物鲜活地为画面增添了国民时代感。

影片的整体影调被压得较低,画面信息大量集中在中间调和暗调,且暗部偏冷色。暖调的人物肤色与环境相剥离,保留了相当程度的皮肤质感,这些也是营造电影质感的标准手法。

所谓的质感是指场景的历史感、道具的还原度、人物的服装造型、镜头的滤镜风格等等共同营造出的一种气质。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在画幅方面,这部剧用了标准的2.35:1电影画幅,每个画面都有电影的既视感。虽然这种用“遮幅”方式实现的电影画幅(即在16:9画幅的顶端和底部添加黑条),自带电影的视觉气质。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配合各项技术,这种遮幅反倒不如16:9画幅来得实在。

可《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画面却处理的恰到好处,无论是画面,还是色调、滤镜,都给人带来电影般的视觉质感。

不仅如此,片尾中国民风手绘也很有创意,各种原著中的名场面展现的淋漓极致。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商细蕊屋顶喊魂、程凤台、范湘儿在雪夜的火车站等等,刻画出了北平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台词耐人寻味,弘扬戏曲文化

《鬓边不是海棠红》改编自水如天儿的同名网络小说,原作者也是这部剧的编剧。剧中的台词有些保留了下来,也有很多是后来添加的。改编后的台词、剧情都不会有突兀感,而且能明显看出来原著作者的文化底蕴。

当程凤台质问商细蕊为什么非要那么执拗地逮着这段往事不放时,商细蕊回忆起从前和师姐的深厚情谊,他说出这一段话,打破了人们心中所有的世俗偏见。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商细蕊因为蒋梦萍的失信,因而对蒋梦萍生恨。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承诺是不能违背的,只要答应了别人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而他在这世界上最亲的人、最爱的师姐在爱情和他之间选择了前者,背叛了他们曾经的情谊。

其实,仔细想想商细蕊和程蝶衣有点像,商细蕊偏执于师姐,程蝶衣偏执于师哥。不过,幸好商细蕊有程凤台这样的知己,程蝶衣却几乎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虞姬。

商细蕊在汇宾楼唱最后一出戏,程凤台看着他热泪盈眶,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失魂落魄的走在雪地里那一段拍得太美了,不管是雪景、台词还是背景音乐都很合适:

“一抛水袖一声叹,演的人痴了,看的人醉了。 台上的人不知自己身在戏中,台下的人不知自己生在梦里,一生一梦,一梦一生。”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程凤台与戏台上商细蕊演的杨贵妃共情之时,将那些被压抑太久的情绪发泄出来。他戴着面具被生活拉扯着,妥协着走着不属于自己的路,终究还是囿于世俗,囿于陈规,囿于自己设下的牢笼,这般活着哪有杨贵妃痛快。

商细蕊站在城墙上扯着嗓子一股劲地唱着,然后曹司令的那一句,“我要活的虞姬。”所以无论是虞姬还是杨贵妃,亦或者是商细蕊,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他们柔软且坚强。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商细蕊的水云楼遇到资金短缺不得不回平阳,其他人劝商细蕊说:“程二爷家财万贯,指缝里随便漏掉钱都能帮水云楼度过难关,为什么不找程二爷借钱?”

商细蕊说:“我跟谁借都不能找他,别人是捧我的戏,程二爷是明白我这个人,这中间的情谊不一样,我得承得住他这份抬举。”

人的一生能够寻得这样一个知己,在商细蕊看来太过珍贵,他不想用世俗打破这份情谊。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老弦儿和商细蕊是旧交,也是当时前南府戏班总管太监,如今受尽嫌弃卑躬屈膝,但总是背着那一副行头。他死皮赖脸地和程凤台要钱才肯带他去见样式雷。

然后程凤台给足了钱后,他就带着身边的孩子们给程凤台磕了好几个响头,然后笑着感慨说:“当年老佛爷看完戏,赏下来之后,我们也是这样谢恩的。”

这句话看似平平淡淡没有过多渲染,但尽显繁华落尽盛世悲凉,直观展现着时代浪潮中的世态万千,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想的余地。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这部剧中除了台词经典,对于戏曲部分的演绎也很用心。剧中商细蕊唱的《赵飞燕》是原创剧目,虽是新编戏,但它的安腔、辞藻及舞美等各个方面,完美还原了京剧的盛行景象。

首先赵飞燕唱了四句“南梆子”:

“映花光缀琼枝晚妆匀遍,又听得玉旨降汉宫频传;

束杨柳笼金钏笙箫如剪,春衫薄掌中轻舞袖樽前。”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南梆子”来源于河北梆子的“小安板”,词非常的美,唱完南梆子还有几句“西皮流水”,因为时间原因在剧中删减了。

之后的“玄女舞”,这段借用了徐碧云先生的翎子舞,因为鼓的面积很小,水袖舞动不出感觉,刀枪、云帚均不合适,所以就选择了灵性高的翎子,这一段是很出彩的部分。

陈纫香所运用的“仙人步法”,也是经过戏曲老师研究的,虚构的“仙人步法”不容易体现。但是类似于戏曲舞台上的“魂步”,运用“魂步”最常见的戏就是《活捉三郎》,戏词是“筱派”词,用的于连泉先生的本子。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在合理梳理剧本的同时,既要保留剧情里的虚构地方,更要尊重戏曲舞台与合理化的运用,使创作出的新戏带着老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服化道精致用心,国民风味十足

《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精致的服化道也体现了戏曲之美,展现了民国时代的味道。

剧中不管是复古的西装,华丽的戏服,还是典雅的旗袍,都是精致用心,体现了剧中民国时代的独特潮流。

程凤台所穿戴的复古西装及佩饰,领带的花色及领带夹,亦或口袋中的怀表,在细节之处无不蕴藏着绅士之道。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范湘儿的装发则代表了当时那个时代守旧的思想,内敛而大方,服装也大多数以红色及刺绣旗袍为主。

商细蕊在剧中的长袍,颜色平淡不张扬,戏服却精贵艳丽,正说明了他将戏曲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与人物性格极为贴切。

据悉,剧组共用了200多套戏服,其中有100多套是专属定制的,每一套服饰都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从绣花线到纹样都经过了精心琢磨,版型用料也是特意挑选过的,力求从服饰上更加贴合人物性格。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鬓边不是海棠红》用了“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又称宫廷绣,是“四大名绣”之一,与苏绣、湘绣、顾绣齐名,商细蕊在剧中检查戏服的时候还提到了“苏绣”。除了本土刺绣技艺,剧中程美心的戏服还有印度丝绣技艺。

剧组不仅展现了国粹,更在剧中展现了中国刺绣这样的“非遗”,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做足了文章。

不只是主角的衣服,就连剧中的群演,里面的那些普通老百姓穿的棉衣也特别真实,跟记忆中民国老照片里的一模一样。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同时,剧组在道具及场景上也是费尽苦心。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总场景数300多,搭建的场景在2万平米左右,整体设定的影像风格是怀旧,还原国民时期老北平干裂感、干涉感。

像剧中水云楼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讲究严谨对称、主次分明。

王府戏楼及梨园会馆则1:1复刻了京广会馆和湖广会馆,砖墙木梁架结构,飞檐、斗栱、藻井和雕梁画栋等都代表着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剧中还提到了“样式雷”,之前在其他的节目中也了解到了样式雷的惊艳与绝顶之处。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也这样写过:“样式雷能设计出最牛的辟邪楼。”

什么是样式雷呢?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他们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建筑世家。

《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巧妙的加入了样式雷,而且剧中各种各样的模型也让人叹为观止,不止表现了这部剧的文化底蕴,还使观众对古建筑增加了更多的了解。

《鬓边不是海棠红》如何凭借“国风”成功出圈?

这部剧对北平时代梨园戏曲的理解和情怀令人动容,隐藏在剧中精致用心的内涵,更值得观众仔细琢磨。

虽然戏曲题材的电视剧受众没有当下偶像剧、言情剧、仙侠剧受众广,但这并不会影响它成为一部优质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