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在家沒有好好陪父母說話,出來工作後卻經常想去補償的時候?

騎著刺蝟去兜風


這應該是大多數人都遇到的情況。我們國人不愛表達,當然經濟開放發展的這幾年,大家已經對這方面予以關注,很多電視節目裡都以此為主題。而且收視率極好。

家長永遠是家長,父母在孩子的要裡還只是父母。如果有一天,父母和孩子成為朋友了,那麼之間的感情就不會這麼含蓄了。

相較於有錢人,窮人們對家庭的責任懂得更深,懂得更早。在對家的回報方面更迫切,但是方式上卻很低調,很內斂,包括對父母的愛,常常一直藏在心裡,不善於表達。

最後,用一句話結尾,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趁還有時間,趕緊好好陪陪長輩。


小雨嘀嗒嘀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講一個故事

家裡除我之外還有一個弟弟,媽媽經常在輔導弟弟寫作業的時候大發雷霆,媽媽每次這樣生氣的時候,都會選擇給在外上學的我或者給在外出差的爸爸打電話訴苦,我跟爸爸幾乎每次都不約而同的說“你別生那麼大氣,孩子還小,你再耐心一些”,而媽媽每次聽這話都會更加生氣

我一直不明白這個問題,直到我們都被疫情關在了家裡,輔導弟弟功課的擔子落在了我身上,我忽然想明白了哪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其中緣由不便多說,但是我卻忽然理解了媽媽,想到曾經媽媽對我訴苦時,我的冷漠,我一度感到十分自責,一想到媽媽工作一天,做完了家務,輔導孩子作業時候的生氣,而想找家裡人訴苦,卻沒人願意理解她,我就特別後悔自己讓媽媽白白自己承受那麼多的委屈

雖然與樓主的問題不想同,但本質卻是一樣的

其實,這裡存在一個根本的情景

在家時,你有很多朋友,同學,你不必工作,打拼,沒有任何壓力,你會自然而然的忽視一直關心你的父母,也無法理解想與你多溝通的父母;而父母的角度剛好相反,他們不斷繁忙奔波,照顧家庭和老人,壓力很大,有時候他們也想通過跟孩子的交流溝通,緩解自己的壓力,感受你們雙方的愛

但爸媽的這種感受,我們當初是感受不到的

直到我們工作開始,受了委屈,感受了孤獨,我們才會想到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也忽然體會到了父母當初的感覺,忽然發現父母頭髮有些白了,我們開始換位思考,隨之而來感到無比懊悔,如果當初多和爸媽說說話,是否能幫助他們排解心裡的煩悶,再想到過去的時間已經不在,這時候,我們就會非常想要補償父母

所以,這樣的感覺每個人都有,當我們走過父母曾走過的路時,感受父母曾經感受過的悲傷時,我們都會後悔曾經,在家的時候沒有跟父母好好聊聊天吧

過去已經過去,應該慶幸的是,我們發現了自己過去的遺憾,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當下能與父母談天說地的時光

更好的是,能夠主動跟父母提起曾經忽略他們的自責,這點很多人都做不到,覺得以後對父母更好就可以了,但其實,我們應該補救曾經的自責,我們應該讓父母知道我們的成長,知道我們曾經也是愛他們的,以後依然會更加愛他們

沒事跟爸媽聊聊家常、聊聊工作、聊聊自己的圈子那些有趣的事,詢問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健康,來彌補曾經的遺憾

希望樓主跟爸媽的感情越來越好


Z彩卉


這樣的時候太多了,說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06年畢業之前一直在父母身邊。整天聽著他們嘮嘮叨叨。你當時覺得很煩就想離開他們,後來參加工作。去了離家千里之外的陝西沙漠裡。到那兒才知道自己的親人對自己有多麼多麼的重要。俗話說的好,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心揪啊。後來待了一個星期,憋不住了,給母親打了電話。電話接通後我就哭了。從那一刻起我才體驗到家的溫馨,家的美好。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我們就只剩下歸途了。請珍惜與你們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珍惜自己的父母


麗麗筆談


可能是很多人共同的痛吧,在家的時候被父母催婚、嘮叨得煩了,不願意搭理他們;真的離家了,又想他們。

特別是年紀大了,就越覺得沒有好好孝敬父母,覺得對不起他們;所以現在只想好好賺錢,從現在開始好好彌補他們。



一片葉紙


有的,有段時間我發現自己對待至親的人總是脾氣不好,因為我心裡是覺得他們不會傷害我,才會那麼肆意任為。可是後來在某一瞬間,感覺自己弄反了。自己最在乎的原來一直在身邊。


三公子的貓


沒有,在家一直是孝順乖乖女


流丹閣主


我經常有這種懊悔的時候。

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的時候,總是嫌他們囉嗦,問東問西,說了之後,他們有的時候又不理解,心裡多少會有點不耐煩,可是每次離開家的時候,看著他們一袋一袋的給我裝吃的,用的,又總是忍不住心酸。

其實我們能陪伴父母的時候真不多,隨著年齡的見長,特別是自己為人父為人母之後,越來越理解父輩們的心情,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傾聽父母,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丫微倆寶


在外面奮鬥,每當感覺孤獨的時候,父母生日的時候,生病的時候就會特別的想念父母,會後悔為什麼當時在他們身邊的時候不懂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