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了,迎接你的是年終獎還是被優化

2020了,迎接你的是年終獎還是被優化

2019年互聯網圈子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今年或許是過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有心留意便會發現,自19年年初以來,互聯網公司裁員的消息不絕於耳:

2月,滴滴 CEO 程維宣佈對非主營業務“關停並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整體裁員比例佔到全員的 15%,涉及 2000 人左右;

5月,甲骨文中國宣佈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北京、深圳和蘇州等三個研發中心的數千名員工被裁撤;

8月,蔚來創始人李斌內部郵件表示,蔚來將按照進一步的精益運營計劃,九月底前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將減少1200個工作崗位;

10月,上市遇阻後,WeWork預計將對公司技術部門進行大裁減,涉及約500名軟件工程師、產品經理和數據科學家,佔整個部門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不得不說,剛剛過去的2019年真的很艱難,減員增效成為了互聯網行業共識,那麼問題來了:2020年互聯網行業能迎來春天麼?麥肯錫在報告中提及

“許多企業會發現,2020年將是中國充滿挑戰和壓力的一年——更多的破產、更多的監管、更多不可預測的聲譽風險和更多的選擇性消費。”所以,對於2020年,筆者認為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互聯網裁員其實是宏觀經濟下行、結構轉型的一個縮影。不管是整個宏觀經濟還是互聯網行業,未來的路都還很長,接下來跟大家分析下互聯網裁員的幾個深層邏輯:

01 需求下行:宏觀經濟承壓,互聯網傳統變現模式受阻

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實體企業盈利下滑。據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1%,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凸顯。

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電商、廣告和遊戲三大主要變現模式均受到較大影響,企業無法支持昂貴的人力成本,只能用裁員來降本增效。

02 成本上漲:流量紅利見頂,獲客成本增加

2019年是手機行業持續下滑的第三個年頭,截至2019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總數量達到8.47億人,佔網民總數的 99.1%,移動互聯網滲透率趨近飽和,流量紅利正在消退。

中國互聯網已經度過了高速增長的紅利期,互聯網企業間的競爭從增量競爭變為存量競爭,同時獲客成本也在不斷攀升。

03 轉型期到來:人才需求迎結構性調整

面對經濟下行和流量見頂雙重壓力,傳統互聯網企業主要從兩個方向開始轉型:

發展新技術 人工智能、大數據、5G 等技術的商用化為各行各業賦能,技術主導型公司紛紛開始佈局;

調整目標用戶 目前C端用戶滲透已經趨近飽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B端,整個行業正在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

隨著互聯網企業的轉型,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懂技術或者只懂業務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公司新業務的需求。

相信理解了互聯網裁員潮的深層邏輯,就不難理解這次互聯網寒冬的本質

2019年關將至時,華為和神州優車又紛紛爆出裁員消息,大廠也不再是穩定地帶。職場沒有永遠的安全區,面對危機,技術人員必須走出舒適區,擺脫技術思維,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