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讓整個地球人為之惶恐。人們原本臉上的愜意笑容早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口罩。一個個神色匆匆,在這個春光爛漫的時候,人們唯一的願望就是趕緊度過這段艱難時刻。

4月1日,蓋一想,不是西方的愚人節嗎?可是仔細想來,並不是那麼簡單。

當年我國也是遭受著SARA病毒的肆虐,可是同年還有一件事至今讓人痛惜不已。

時光回到17年前2003年的4月1日傍晚6點多,香港陰沉的天下著淅淅瀝瀝的雨。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一個黑影從中環文華酒店高處飛下,鮮活的生命,瞬間戛然而止。一個風華絕代的演員就這樣結束了自己46年的輝煌而坎坷人生,一個屬於他的時代就此終結,留給世人無限哀思,他似乎跟世人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這個玩笑實在沉痛無比,每個人都沉浸在無比悲痛的追憶中,久久不能平息。

他就是——張國榮,一個所謂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的當紅巨星,就此隕落。

2020年4月1日是他離開我們17年冥誕,生前愛人唐鶴德發文這樣寫道:“17年前你離開了我們,但我知道你在另一個國度裡時刻都想念著我們,特別在這嚴峻的時候會更加給我們鼓勵、打氣。希望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共同渡過這一次的疫情。”

回首哥哥張國榮波瀾壯闊的一生,不論在歌舞臺還是銀幕上,他給我們世人留下太多經典作品。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如果重新一個個品來,你都會從中找到他一生軌跡的蛛絲馬跡,這些作品多多少少滲透著他戲外人生的真實寫照。有時候你會猛然驚訝發現,什麼叫做本色出演!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他是《阿飛正傳》裡面的浪蕩子旭仔。

我聽說有一種鳥,生來沒有腳,一出生只能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一輩子只能落一次地,那就是他死亡的時候。——《阿飛正傳》

年輕叛逆,浪蕩的旭仔就是那隻鳥,在王家衛的深墨綠鏡頭下,氤氳潮溼的空氣裡,這個青年人的生活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的風格給人一種晦澀的感覺,這種格調也預示著阿飛的悲慘結局。

影片中張國榮所飾演的旭仔,是一個頹廢,浪蕩終日無所事事的叛逆年輕人。

他只會在女人和香菸裡不斷麻痺自己,把一個渣男的形象演繹的活靈活現。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女人對他來說不過是一份“心靈便當”,不論電影院售票員還是當紅明星,有的吃那就吃,不論是誰。

所有女人在他旭仔生命開不過是匆匆過客罷了。連他自己都說:“不到最後,他自己都不知道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女孩。”

影片中關於旭仔的身世,一出來就看到一個母親,這是他的養母,從孤兒院領養的旭仔。

影片甚至根本沒有提及父親的存在,母親是交際花抽菸,男人無數。而在後來知道自己身世之後,他更加無法面對的,是自己連交際花兒子都不如的出生——被父母遺棄的棄兒。

這樣的身世,也讓旭仔在和這些女性交往的時候自然產生“渣男”體質。

悲劇的鏈條貌似都是這個把什麼都當作無所謂的旭仔造成的,他是整個故事的罪魁禍首,就連他的養母,也是如此。

只看之前的故事,我們會覺得,他的養母也是個受害人,被養子折磨,是個十足的混蛋。

可是看到最後的幾幕補充鏡頭我們才知道:他的養母當初收養旭仔只是因為錢,而之後她對旭仔應該是產生了母子情,但卻只是那種薄膜式的觸感而已。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她知道長大的旭仔終有一天會離自己而去,而整個電影的主線就是旭仔苦苦找尋親生母親。

我看那酒後迷醉的養母,和旭仔的爆裂對話,這不是一對母子的對話,而是兩個仇人。當然我覺得養母多少有意在保護旭仔,因為只有她清楚,那遠方生母不可能跟旭仔相認。

只不過不想讓旭仔直面這樣慘淡的現實罷了,但悲劇的結尾似乎早已註定。

那手持攝像的搖曳鏡頭下,旭仔堅定決絕的身影,沒有回頭。

他的人生,從此再也沒有回頭。

貌似王家衛導演在影片前半部分的氣氛營造上也在欺騙觀影者,而之後卻揭露了殘酷的事實。

迴歸現實當中,張國榮1956年生於富裕的服裝商人家庭,父母忙於生意對於排行最小的張國榮根本無暇顧及。一般說來家裡最好的孩子會得到寵愛最多,可實際上留給張國榮童年的只有內心的痛苦和對家庭對父母的失望。

父母離異、親人分離獨自生活使他成為一個憂鬱寡言的乖孩子。母親一方面需幫手照料家裡的生意,一方面卻因自己的婚姻不如意而心情不佳,很少有閒情顧及眾多子女。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童年對於張國榮來說,只是那已經過去的孤獨與失落。

父親跟母親感情不合,一年到頭除了節假日,很少歸家。一直關心和照顧張國榮生活的,只有家裡的一個傭人六姐。因此,張國榮對自己的父親並沒有什麼感情。

而母親與他和兄弟姐妹們同樣有很大隔閡,互相難以溝通,談起話來如陌生人一般客氣。

他自己說,和媽咪的關係甚至生疏過一般朋友。反而是從小照顧他的傭人六姐,在張國榮心目中佔更重要的地位。以至於後來他還特地把傭人接過來,給她安享晚年以及買房置地。他的善良,感恩之心早已超越深深父母之情。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童年的家庭狀況在張國榮的心裡留下很大的陰影。有人說張國榮的性格中有著強烈的“渴望被愛”的成分。父母婚姻的不和諧也深深傷害了他。

導致了張國榮打小兒就深感婚姻之不可信任,看見別人結婚反而傷心大哭。

成年以後張國榮更是每每把“婚姻是一種無形的負累”一類的話掛在嘴邊。

“如果相愛,沒有這一紙婚姻證明書,都可以過得很好。如果要分手,有這一紙婚約也改變不了什麼。”這樣徹底的懷疑論,很難說不是由於家庭的影響。

回首童年的過往,張國榮曾用這樣的話作了總結:

“沒有什麼值得我去記憶,沒有什麼值得我去留戀。”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他是《東邪西毒》裡面滄桑的西毒歐陽鋒。

張國榮演出的角色經常是孤兒,有兄弟也未必能夠更多時間在一起。孤獨和叛逆都是很尋常的性格,《東邪西毒》中情人嫁給大哥,歐陽鋒只能自我放逐。

他的表演不僅自然細膩,而且成功詮釋了歐陽鋒的多重性格。

歐陽鋒內心熱情如火,外表冷如冰霜,閃爍的眼神,虛偽的笑容,真實而飽含哲學辯證的語言,張國榮把一個另類的歐陽鋒展現得極為全面。

錯過,離別,相逢,影片中藉著西毒歐陽鋒,帶出了眾人的尋尋覓覓、悽悽冷冷清清的悲涼世界。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這裡的愛恨情仇,被張國榮傳神的演技所表達的淋漓盡致。眼神多變,像是讓人捉摸不透的深潭。這部影片裡張國榮的眼神特寫十分到位,他完全拿捏住主角人物歐陽鋒的心理活動。他將一個孤獨、驕傲、追悔、痛苦的歐陽鋒詮釋的絲絲入扣。

《東邪西毒》的臺詞是含量豐富的富礦,多年以來有無數的引用,且借他杯澆塊壘,也是不亦快哉之事。人在時空間,憑藉記憶而存在,不斷的重複是人類的情感方式之一。

”很多年之後,我有了綽號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嫉妒。”

“我曾經聽人說過,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而在拍攝《東邪西毒》的時候,這期間的哥哥張國榮處於事業的平穩期,再加上他與生自來的王者風範和灑脫的氣質,真的是把西毒這個角色表達到了極致,一個高度。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歐陽峰心裡永遠放不下,也不能裝下另外一個人,他還嫉妒洪七抓住了與妻子相伴的機會。如他所言:“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做嫉妒。我不會介意其他人怎麼看我,我只不過不想別人比我更開心。”--很多年後,歐陽峰有個綽號叫“西毒”。

西毒喝下那半壇“醉生夢死”,是不是張曼玉和他們開玩笑,都已經無關緊張。

弗洛伊德說自戀者對社會冷漠,精神深處將自我分為兩個,相互監視,西毒便是如此,一個我愛著另外一個我,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

你看西毒又驕傲,又自信,還嫉妒,然而就是不願意去做去付出,全神貫注的自我欣賞。

這種人格相對來說,更容易出現在同性戀者和女性身上,而我們知道張國榮的性取向和雌雄一體的演技。張國榮經常性的陷入角色之中,戲我兩忘,既是專業態度,又是個人性格所致。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實際上,哥哥張國榮是個對待感情極為認真的人,但世人都知道從情竇初開要結婚的毛舜筠,到後來的唐鶴德。從異性到同性,是的他是雙性戀。處女座的他更是有著追求事事完美的偏執。

從阿飛到西毒,徹底完成蛻變是張國榮演技最成熟的進化。他能夠自如切換各種造型,從小子、小弟變為大哥、大佬,電影角色的感情也從表面單純轉為深刻的複雜。

這些角色,多數都無法面對自己,只能自我放逐,作繭自縛,輾轉反側,從藝術創作角度上講是無可置疑的巔峰狀態。

活在《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裡的張國榮,最後選擇做了無根鳥


回想起來,17載光陰似箭,洗盡鉛華。早已物是人非的時代裡,人們依舊沒能忘記哥哥曾給我們留下的光影世界。

那些經典的銀幕瞬間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黯淡無光,反而歷經歲月的沉澱而日久彌新。

哥哥張國榮縱身飛下酒店的一瞬間,“無根鳥”飛累了,但是他去往的天堂一定沒有抑鬱,沒有時間的悽迷痛苦,惟願哥哥在天堂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