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前些天,我被一段意大利視頻感動了。

意大利那不勒斯一對祖父母為給隔離中的孫女莫妮卡慶祝11歲生日,趕到她家樓下高舉告示牌祝其生日快樂。

從窗口看到這一幕的女孩感動得流下眼淚,受新冠疫情影響,他們無法像往常般擁抱,但仍互相送上飛吻。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他們在樓下朝她喊道:“別擔心,還有10天,一切都會結束的。”

這份特別的生日祝福,讓趴在窗口的小女孩,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對小女孩來說,它是一份濃濃的愛,也是一種帶著幸福的儀式感。

有心理學家說,孩童時期需要“四種營養”: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而儀式感,蘊含著每一種營養,它能讓孩子在愛的安全感中,活得更有力量。

一、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儀式感是什麼呢?我們似乎經常聽到,卻又不能很好地解釋。

在著名的童書《小王子》中就有了很好的解釋——

"儀式早已被人們忘卻的事,但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的可貴之處,就是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期待。

孩子們總是喜歡在細小的儀式感中感受快樂,睡覺前的一個小小儀式感可以讓孩子帶著快樂愉悅的心情入睡。近日一位小女孩兒和父親睡覺前的互動真的是太暖心了,正是這樣的一個小互動讓孩子高興壞了。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視頻中父親打開了房門,女兒趴在門框上,對著自己的父親說爸爸晚安,女兒可能是想要得到爸爸睡前的晚安,於是父親也回答道晚安嘟嘟,說完女兒就回自己的房間去了,父親可能是看到了女兒臉上帶著些許的失望,於是就叫女兒等一下。

然後女兒又探出頭來問父親怎麼了,父親只是用手給女兒比了一個愛心,女兒接下來的動作太可愛了,只見女兒伸出手抓了一下,然後放到自己的胸口,緊閉著雙眼,那個陶醉的樣子。隨之女兒走進了自己的房間,接著就聽到了女兒用爽朗的笑聲說到傻爸。這個暖心的睡前儀式感又將給女兒帶來一個美好的夢。

對此,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一:天吶,心都化了!

網友二:心都融化了~

網友三:太可愛了吧!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儀式感可以更容易讓人享受生活,也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生活變得有趣活躍起來。

1、家庭的儀式感會幫助孩子留下美好回憶

在《小王子》中,小王子曾問過狐狸:“儀式是什麼?”狐狸的回答是:“讓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讓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正是因為這份獨特,才能在孩子心中永遠留下一份難以磨滅的記憶。

一位網友曾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小的時候,每當春暖花開,我們家總會挑一天氣好的日子,出門去爬山。後來長大了,每當提起爬山發生的那些趣事,還記憶猶新。現在每年到了春天,我也會帶著我的孩子,一起去爬山,希望帶著他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能留下屬於我們家庭的美好回憶。

2、家庭的儀式感能讓孩子體會到歸屬感、安全感和愛

有的人說,無論是多麼轟轟烈烈的生活,最後都會迴歸到柴米油鹽的平淡。的確,生活的本真是平淡,但生活中卻不僅僅是平淡。有一個詞語叫做“相敬如賓”,這是形容夫妻關係和諧,像賓客一樣相互尊敬。但是,真正走到一段婚姻中會發現,如果一對夫妻真的是“相敬如賓”,那麼這絕對不是非常好的夫妻關係。

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非常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因為在父母的身上,他並沒有學到怎樣真正去愛一個人。所以,家庭中的儀式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能教會孩子,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好,如何找到對自我的肯定,給予孩子歸屬感和安全感。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3、家庭的儀式感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提升家族凝聚力

其實,如果認真回憶的話,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肯定都有一些關於自己家庭的獨特記憶,或者是一些特定的“規矩”。比如說固定的家庭活動、特別節日的全家福以及每年問同樣問題記錄孩子的回答等等,這些就是每個人家庭中的儀式感。

在孩子漫長的人生路中,每當想到這些和爸爸媽媽相處的開心瞬間,就會覺得無比滿足。而從自己家庭中汲取到的愛和勇氣,也會伴隨著孩子,去面對自己以後的人生和家庭。所以,儀式感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亮彩,還可以幫助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提升家族凝聚力。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三、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曾有調查顯示:家庭傳統儀式帶給孩子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

它帶給孩子的是一種莊重的,用真誠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普通事,讓它們變得不一樣。

有一位父親在女兒每年開學的第一天,都會採訪她,一直持續了12年,直到高中畢業,並用拍攝的方式記錄了下來。

鏡頭裡的女兒:畫畫,和同學吃冰淇淋,與爸爸不開心的事,女兒出現的煩惱,願望,和最期待的事......

每一年,採訪結束之後,爸爸都會和女兒說一句“我愛你”,而女兒不管是懵懂時,還是叛逆時,都會回應爸爸“我愛你”。

因為父親這份小小的儀式感,讓女兒感受到父愛,倍感幸福的她笑得特別開心。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

是的,儀式感它並不是華而不實的東西,而是生活中最真實的“經歷”。

在《兒行千里》節目中,何炅邀請孩子們談一談生命中最重要的儀式感。

一個叫王澤都的小女孩說,媽媽要求她每天出門前,都要和家人擁抱一下。

起初,她覺得難為情,就問媽媽:“為什麼非要這樣?”

媽媽說:“因為要珍惜每一次和家人擁抱的機會,要讓彼此知道,我們互相在乎對方。

有個特定時間的儀式,會讓這個時刻和這個人,在我們心裡變得更加重要。”

是啊,看似簡單的小細節,飽含的卻是父母的愛和在乎。

被儀式感“餵養”長大的孩子,會在一個被寵愛,被在意的環境中收穫更大的幸福。

生活中最簡單的經歷都會成為孩子最美好的回憶:

睡前的小故事,會成為孩子陪伴一生的安全感。


盛裝出席孩子的親子活動,家長會,重要演出,會因為你的重視,成為孩子努力上進的方向。


重要日子裡的一份驚喜,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和珍惜。

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快樂,讓孩子真切感受家庭的幸福和安全感。

這才是最好的愛。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四、如何給將儀式感植入孩子的生活中?

1、好好吃飯是最好的儀式感

"民以食為天"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一日三餐,是我們生活的重點之一,做好吃飯的儀式感也能很好地將這種意識傳遞給我們的孩子。

吃飯的儀式感,不是要求我們一定要有豐盛的菜餚,精美的排盤。一日三餐的菜餚商定、特定的節日的加餐,有條件下的擺盤、一家人圍坐的氣氛等等都是儀式感的一部分,家長可以從小培養,好的餐桌禮儀、用餐習慣能讓孩子從中瞭解吃飯的重要性。

而那些縱容孩子隨意浪費,不跟桌子吃飯,飯前飯後不分擔家務等的家長極大可能會將孩子養廢。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2、特定節日的儀式感

家庭的節日慶祝,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從中瞭解到更多生命的意義。例如,生日時,蛋糕、禮物的安排,可以讓我們的孩子獲得快樂,同時也學會感激賦予他生命的母親。一個從小在儀式下生長的孩子,長大了也會將這種儀式回饋給他的父母。

夫妻雙方的結婚紀念日一定的儀式感,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認識父母之間的愛,在愛孕育下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學會愛。

3、其他日常的儀式感

儀式感不是貴重的、費勁的事,除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支持之外,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小事能夠賦予我們儀式感。

每天和家人擁抱,傾訴彼此,這是一種儀式。

清晨、夜晚相互問候這也是一種儀式。

忙碌的工作背後,設立固定的家庭日,與孩子交心,這也是一種儀式感……

被意大利一張儀式感視頻暖哭了: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很幸福

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小舉動,我們時常忽略。但很多時候,改變我們的孩子的正是這一些,因為隨著孩子的長大,平凡的日子會逐漸被遺忘,而那些富含儀式感的日子就會成為孩子內心的美麗的回憶。這也是家庭中儀式感存在的最大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