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縣慶雲鎮:“鉤”住希望,走出一條脫貧路

  當前,脫貧攻堅戰進入最後總攻階段,按照省委、州委、縣委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和掛牌督戰大會精神,慶雲鎮黨委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在脫貧攻堅這條革命路上,始終走在最前面,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主體指標,精準施策,逐項落實脫貧達標措施,確保2020年6月底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實現貧困人口清零,貧困村出列。

從江縣慶雲鎮:“鉤”住希望,走出一條脫貧路

  自吹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以來,貧窮落後的培巖村群眾急起直追,人窮志遠,決定擯棄“落後”面貌,轉變“等靠要”思想,謹記“靠山吃山”發展道理,按照“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確定將鉤藤作為產業發展脫貧致富之路。

從江縣慶雲鎮:“鉤”住希望,走出一條脫貧路

  “剛開始種,其實種的並不多,只有十多畝,大家都不願意種,不敢相信這種‘樹枝’還能賺錢。沒辦法,我們村幹帶頭,一邊種植,一邊推廣,慢慢地有了成效後,種的人才慢慢多了”村支書石國珍說道。為了便於管理,村支書按照“十戶一體”管理模式,將相近的家庭分為一個整體種植,開展鉤藤種植技術培訓。

從江縣慶雲鎮:“鉤”住希望,走出一條脫貧路

  近年來,慶雲鎮以實現產業強村、擺脫貧困為目標,通過組織發動,積極鼓勵培巖村群眾利用荒坡荒嶺、殘次林地、田邊地角種植鉤藤,將鉤藤打造成為慶雲支柱產業之一,逐步走出了一條“綠色”脫貧之路。截止目前,2020年慶雲鎮已發放53.3萬株鉤藤苗,覆蓋459戶1978人。

從江縣慶雲鎮:“鉤”住希望,走出一條脫貧路

  鉤藤渾身是寶,鉤子、莖枝均可入藥,具有熄風止痙、清熱平肝等功效,其鮮嫩葉還可製作蟲茶,同樣具有開發利用價值,市場前景良好。為發揮好這個“寶貝”作用,使之真正成為脫貧致富道路的“加速器”,培巖村結合村況,工作方法,狠抓產業基地建設,努力打造中藥材種植示範村。

從江縣慶雲鎮:“鉤”住希望,走出一條脫貧路

  發展產業,組織發動是關鍵。為做好產業發展的宣傳動員,堅定貧困群眾產業信心決心,培巖村採取“村兩委組織、合作社運轉、貧困戶參與”的產業組織模式,通過外出考察、專家現場講解、把脈問診、班子出謀劃策、進組發動,合作社負責聯繫市場、銷售產品,極大地提高群眾種植鉤藤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產業落後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從江縣慶雲鎮:“鉤”住希望,走出一條脫貧路

  鉤”住希望,藤上起飛。培巖村地境山高坡陡,山多地少,土地破碎,產業發展難度大。產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土地要素保障是基礎。為解決土地零散、流轉集約難題,利用田間田邊地角打造鉤藤種植示範基地,實現最低成本流轉土地,在新開挖的產業路兩旁,由貧困戶全部種植鉤藤,保障產業有處可種,項目落地生根。

從江縣慶雲鎮:“鉤”住希望,走出一條脫貧路

  壯大產業,走出一條“綠色”脫貧之路。努力打造鉤藤成為名副其實的“一村一品”產業,綜合推動,逐步壯大。利用“老基地與新種植”相結合,在原有的鉤藤種植產業基礎,擴大鉤藤種植建設規模,實現點線連接;通過“連片管理與分散種植”相結合,輻射帶動更多農戶自主分散發展鉤藤,提高全村產業規模,真正達到產業扶貧效果。轉變貧困戶的思想,以實際成效帶動農戶“我要種植”,更加堅定了全村群眾發展產業決心,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圓滿收官、同步小康。(陳 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