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金融科技定義:

金融科技主要指運用前沿科技成果(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改造或

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業務流程,以及推動金融發展提質增效的一類技術。

金融科技公司定義:

將金融科技應用於自身金融業務(且該公司只經營金融業務)或對外合作的一類公司。

金融科技服務商定義:

通過企業自身技術能力,對金融機構或金融科技公司進行技術輸出或合作(且不僅服務於金融機構

及金融科技公司)的一類技術公司。

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脈絡

IT電子化—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技術在業務中的滲透逐步深入

中國金融與技術的融合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而金融科技(FinTech)的概念在2015年進入中國。早期的技術應用是金融業務的IT基礎設施,電子化工具為主。後隨著第三方支付、P2P網貸等一系列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技術逐漸從後臺的位置轉移到了前端,滲透到了金融的核心業務領域。2016年起,伴隨著金融科技概念興起和監管的收緊,行業開始重新審視科技的重要性,以技術輸出為核心業務的企業開始出現,此外,金融科技對於金融業務的意義也更加重要,以消費金融為例,2018年以來,在監管愈加收緊背景下,多數互金公司轉型助貸,通過金融科技為銀行、信託、消金公司等金融機構提供獲客、風控、反欺詐等技術輸出服務。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中國金融科技政策環境

金融科技創新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已被充分肯定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背景下,科技與金融業務的結合也越來越廣泛與深入,科技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顯著。監管部門循序漸進地出臺一系列“科技+金融”的政策導向性文件,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的監管制度與市場秩序,2019年下旬,金融科技未來三年發展規劃落地,從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及業務流程等方面進一步肯定了金融科技的價值,並提出了一系列金融科技發展的頂層規劃與指導建議,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更高效、全面的保障。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中國金融科技產業鏈

不同金融科技企業/技術服務商在不同技術領域的優勢和發展方向各有不同,同一家企業很難擁有所有全部核心技術能力,因此存在企業間互為上下游的情況,如:A企業採購B企業的技術解決方案,但B企業使用A企業的雲服務。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推動中國金融科技自主性發展

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技術專利遙遙領先,自主性發展領先全球

據統計,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發明專利申請量排行榜前20的企業中,有六家屬於中國,且這六家企業的專利申請量佔比高達42%,幾乎佔據半壁江山。知識產權是科技創新的典型轉化成果,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的增加意味著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技術研發實力的提升,也凸顯了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自主性力量,中國企業在金融科技發明專利申請方面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也證明了中國企業發展科技、通過科技創造價值的決心。可以預見,未來中國企業將進一步加大在科技領域的投入,提高企業科技含量和企業專利的整體價值,並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推動金融AI落地

頭部金融科技企業推出數據孤島解決方案,助力金融AI落地

金融科技及技術服務商在金融機構的定製化服務中,可利用特定業務場景數據實現算法模型的訓練,除此之外,出於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需求,機構之間的數據很難實現有效共享,技術公司難以實時獲取有效的最新數據強化算法模型,導致金融AI難以規模化落地,對此,諸如微眾銀行推出的聯邦學習平臺、以及螞蟻金服等企業推出的區塊鏈多方安全計算平臺可通過加密技術實現數據安全共享,為數據孤島難題提供瞭解決方案。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對業務發展的價值分析思路

金融科技的價值已滲透到金融各領域

金融科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對金融業的創新驅動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宏觀背景下,金融科技可以幫助提供更優質的金融基礎服務能力、簡化金融業務流程、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的同時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不斷驅動金融業務的發展。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方面,金融科技可以更好的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為便捷的金融服務渠道,為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道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發展痛點

風控難度大是當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

2018年中小企業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價值佔GDP的60%,但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取的貸款餘額僅佔金融機構整體放貸餘額的37%,中小企業對社會的貢獻與其實際獲取的融資規模比例失衡。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傳統金融機構難以把控對中小企業風控效果與風控成本的平衡,因此放貸十分謹慎。此外,中小企業經營不穩定,管理機制不成熟,能夠提供的信用信息有限等限制性因素也加大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風險評估的難度。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金融科技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創新與應用

鏈上憑證“拆轉融”釋放核心企業信用,區塊鏈+IoT避免紙質倉單造假,增強貸款信用

金融科技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創新應用在供應鏈金融方面效果較為顯著。賒銷是造成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核心企業發出的應收賬款通常只能流轉至一級供應商,多級供應商的資金短缺問題難以解決。利用區塊鏈構建多方參與的聯盟鏈網絡,通過將核心企業發出的應收憑證多級拆轉,從而將核心企業信用滲透至多級中小企業供應商,以解決其資金短缺問題。區塊鏈+IoT通過電子倉單的流轉避免了倉單造假,同時也加強了倉庫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倉單質押的授信度,降低了風控的難度。對於兩種金融科技的應用,憑證“拆轉融”將是一個亮點,該模式將有效提升供應鏈金融市場滲透率,但目前處於行業初期階段,仍然存在憑證流轉性差、企業接受度不足等問題需要解決。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消費金融業務發展痛點

用戶成本暴漲、逾期風險未被有效抑制

線上消費金融機構的出現滿足了曾被銀行忽略的長尾個貸需求人群,在過去的幾年裡,消費金融業務迎來爆發性增長。2017-2018年為控制線上消費金融機構過度放貸、信用卡超發等不理性市場現象,監管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增長速度,控制了行業風險,也間接提升了機構的授信門檻。但是通過信用資質較好的信用卡用戶的業務表現來看,未償還信貸資金規模整體仍呈上升趨勢。此外,隨著機構授信門檻的提高,行業整體獲客成本顯著提升是另一主要市場現狀。在消費驅動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消費金融業務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機構對現存用戶的價值挖掘及存量用戶的爭奪成為市場主流。

金融科技對消費金融的創新與應用

金融科技助力消費金融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模式落地

面對新用戶獲客成本暴漲,用戶逾期風險提升等問題,消費金融從業機構亟需運用金融科技提升自身的全流程風控能力和老客戶運營能力。在用戶數據的串聯下,消費金融從業機構通過研發大數據分析、生物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可以實現消費金融業務的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模式,從而有效提升風控效果、降低逾期風險並提高老用戶的復貸率。


淺析金融科技的發展

理財業務發展痛點

對專業理財顧問的強烈需求VS智能服務覆蓋率與精準度雙低

隨著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大眾理財意識的逐漸覺醒,國人對於理財的需求也日益強烈,但專業理財知識的匱乏使用戶無法獲得最適合的服務,理財用戶對專業化理財顧問服務的需求逐漸凸顯。通過技術拓寬理財服務邊界、降低單客服務成本是解決傳統理財顧問無法覆蓋所有大眾富裕人群問題的有效手段,但是,受數據孤島、技術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專業化理財服務的供需矛盾是當前理財服務行業主要問題之一,調研數據顯示,理財用戶對於專業化智能理財服務的需求度高達79%,但實際上這一服務的覆蓋度還不足三成,且提供服務的質量也多數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金融科技對理財業務的創新與應用

智能理財更深層次地挖掘用戶潛力,讓投顧服務逐漸走向大眾

目前中國在智能投顧方面的落地程度相對落後於美國,由於投顧業務的個性化需求較高,深度的諮詢業務仍需要依靠專業的投資顧問。算法模型的強化、知識圖譜的構建等成為智能投顧突破的關鍵。

智能營銷方面的落地情況相對較好,得益於銀行的用戶數據積累,以及與互聯網公司等多方數據的合作,實現用戶的深度分析進而讓理財產品得到精準化推薦,通過數據分析促活沉睡用戶,最大化挖掘用戶購買理財產品的潛力。

行業分析

• 經歷了“IT電子化——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的發展階段,金融科技的概念逐漸明晰,且逐漸成為了推進金融業務創新發展的主要力量;

• 幾年來,監管陸續出臺“科技+金融”政策導向性文件,肯定了金融科技的同時為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監管制度與市場秩序做出了卓越貢獻,2019年8月《金融科技三年發展規劃》的落地更是為金融科技發展做出了頂層規劃與指導建議;

• 一大批互金企業重點發展金融科技的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也逐漸意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頭部機構紛紛加大金融科技資金投入,金融科技的戰略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金融科技發展與價值

• 金融科技企業推動了技術的發展,為加速金融科技的價值變現,中國企業正在增強科技自主創新發展的力量,如積極進行開源生態建設,通過聯邦學習等技術解決數據孤島難題進而推動AI落地;

• 金融科技已經滲透到金融業務各領域,以借貸、理財、保險、支付等為代表的金融典型領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面臨各類業務問題,金融科技在各業務領域中的創新與應用使業務痛點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解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宏觀背景下,金融科技可以幫助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能力、簡化金融業務流程、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的同時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不斷驅動業務發展;

• 基於金融科技在不同業務中的創新應用以及對業務痛點的解決,金融科技在金融業務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獲客效率的提升、風控效果的提高、產品設計的精細化與差異化、成本結構的優化、更高效的多方業務協作。

趨勢建議

• 國內監管科技尚處初級發展階段,但在政策的鼓勵和監管升級需求的雙重推動下,監管科技的藍海市場逐漸湧現;

• 直銷銀行、智慧銀行、互聯網銀行、虛擬銀行、開放銀行等概念頻現,銀行業正在逐步走向數字化、開放化的新格局;

• 區塊鏈政策向好將帶動金融機構區塊鏈技術投入增長,預計至2022年金融機構區塊鏈投入將達90.4億元,其中銀行佔比遙遙領先;

• RPA市場被廣泛看好,金融機構RPA資金投入力度將逐漸增加,預計至2022年將達42.5億元;

• 企業在過度關注金融科技技術發展的同時,更需重視技術的業務落地、關注金融科技為企業帶來的實際價值,培養具備“業務思維”的技術型人才,以降低試錯成本並提高技術產生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