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除了招安之外,還有其他最好的結局嗎?

威史


《水滸傳》這一部作品,如果按照武俠小說的歷史價值來看,這部小說是中國武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作品。

優秀在哪裡呢?有這三點:

首先第一點,它給了武俠人物殺人放火的一個正當理由“替天行道”。我們要知道,只有通過行為才能表現出一個人,那麼一個武俠應該怎麼表現呢?天天說他武功高強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需要讓武俠人物去做一點事情,殺人放火就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按照常理,殺人放火是違背道德的事情,這種事情怎麼能做呢?,但是在這部小說當中,這件事情是非常正當的,因為梁山好漢殺的是壞人,放火燒的是壞人的房子。

在這以後的很多作品當中,這樣的理由都被用到了。

第二點,武俠人物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梁山好漢最後由於招安,變得七零八落,最終梁山崩潰。這也就是說明,武俠人物完全不能在江湖上擁有自己的社會階級,獨立階級的武俠,最後是沒有好的結果的。

所以,對於梁山好漢來說,招安可能是最好的結局,因為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舞臺。

第三點,武功的美學化。這部小說裡面寫的武功啊,是非常漂亮的,有華麗的招式,能讓人在腦海當中浮現出這樣的模樣。過去可沒有這樣的描寫,《水滸傳》開了先河。


裝模作樣的文科生


梁山好漢,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走詔安之路也是有很深的社會根源。

首先梁山口號就是替天行道,這天就是天子皇上,從本質看就是替皇上辦事,不是造反,只是當今朝廷奸臣當道正義淪喪,所以才被逼無奈,逼上梁山,除暴安良。

第二,中國傳統思想,造反奪權,揹負叛臣賊子的罵名,那是最大的人生汙點。誰都想成就為朝廷效力的人才,都希望真正的加官進爵,榮歸故里,光宗耀祖。

第三,作為老大的宋江,幹過小吏,享受過朝廷俸祿,對朝廷還是充滿希望,只是仇恨奸臣惡霸而已,能為朝廷效力,澄清寰宇,剪除惡勢力,也是自己的理想所在。宋江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希望自己手下的弟兄們,免受惡賊之罵名時代被後人唾棄。給大家一個最好的出路。

所以除了詔安也別無最好的選擇。


王晨旭s


無論招安與否,梁山眾英雄的結局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麼被剿滅,要麼自己滅亡。

1,被逼無奈上梁山。

梁山大多數都是戴罪之身,在社會上犯了事兒,不想接受懲罰上梁山入了綠林,有的是在江湖上有名氣,犯事兒了被救上梁山;宋江殺自己的老婆才上梁山的,而盧俊義的老婆和管家通姦,一氣之下他也殺了兩個人。都是一群有前科的人,並不是為了上梁山而上梁山。

2,很多人上梁山之前都是體制內的人物

宋江當了老大,林沖名聲在外(80萬禁軍總教頭),他們在以宋江為的公務員派系的陣營行受到重用,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都想回到政府部門,重新回到體制內。

3,梁山好漢有一定的實力,但是不能持續太久

梁山108位英雄,沒有水分的能佔到百分之六十,其他的就是打打醬油,炮灰而已。要說實力強大的,比如說武松能夠在水滸傳中排到前幾名,拳腳功夫是一流的。

梁山的實力武將的實力不俗,下邊小嘍囉的戰力也是可圈可點的,他們都經歷過戰場的洗禮,更懂更懂得如何在戰場上生存。但是這些人終究有老去的一天,老去之後該怎麼辦呢。

4,重回官場的心理。

的心理,才答應讓他們平叛之後迴歸朝廷。他們難道不知道嗎?知道,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因為只有立了大功才能回去。統治者利用他們為自己掃清統治絆腳石,梁山想利用平叛的功績重回官場;但是他們顯然已經想得太天真了,這些好漢並不是玩弄權術的政治家的對手。他們讓梁山好漢和方臘一夥互相殘殺。

因此,梁山眾英雄的悲劇是註定的。


我說歷史啦


沒有的,每個社會都要維護執政者當權者利益,


悟空無


我覺得梁山的悲劇在於領導人的對朝廷的過分信任和幻想。所以說,梁山好漢如果可以有另外的結局,比如直搗汴京,或者說與方臘合作什麼的,首先必須進行內部改革…



捌諟葃兲


一,歷史上的梁山泊起義,最終被張叔夜招降

宣和元年,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梁山泊起義。

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徽宗趙佶曾下旨招安,但沒有結果。義軍先後轉戰山東、河南、河北。

但宣和三年,義軍還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設伏鎮壓。

二,假如不受招安,也只能是被朝廷剿滅。

晁蓋單憑殺富濟貧,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為。

宋江的做法,則是徹頭徹尾的反貪官不反皇帝,最終目的就是招安。

假如不力主招安,宋江集團則失去了凝聚力。

三,梁山泊起義,不具備推翻宋王朝的條件。

宋徽宗時期,北宋正值“靖康之變”前夕,憑北宋王朝的實力,剿滅宋江起義,並不困難。

所以說,梁山泊的宋江起義,還僅僅限於在小範圍內騷擾。

四,梁山泊起義的失敗,是作者的意圖

有人說《水滸傳》寫的是張士誠起義,。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是元末張士誠起義的參與者

但是,施耐庵寫的《水滸傳》,主角宋江,從招安角度說,就是又一個張士誠。

作者施耐庵的內心矛盾:作者無法找到一個梁山泊義軍既不接受朝廷招安,又有好的結局的平衡點。由於施耐庵的思想侷限性,最終還是把梁山起義寫成了《忠義水滸傳》。既然是忠義的,必然要接受招安。


張大人的大作


自立為王,招兵買馬,提出更能切合百姓需要的口號。替天行道這一口號,完全可以將天解釋為百姓。民為君本。且梁山能征善戰者眾,軍事上有足夠的實力與朝廷抗衡。


觀古識今


梁山好漢,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走詔安之路也是有很深的社會根源。

首先梁山口號就是替天行道,這天就是天子皇上,從本質看就是替皇上辦事,不是造反,只是當今朝廷奸臣當道正義淪喪,所以才被逼無奈,逼上梁山,除暴安良。

第二,中國傳統思想,造反奪權,揹負叛臣賊子的罵名,那是最大的人生汙點。誰都想成就為朝廷效力的人才,都希望真正的加官進爵,榮歸故里,光宗耀祖。

第三,作為老大的宋江,幹過小吏,享受過朝廷俸祿,對朝廷還是充滿希望,只是仇恨奸臣惡霸而已,能為朝廷效力,澄清寰宇,剪除惡勢力,也是自己的理想所在。宋江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希望自己手下的弟兄們,免受惡賊之罵名時代被後人唾棄。給大家一個最好的出路。

所以除了詔安也別無最好的選擇。


逸中仙


那就是團結一致對外,內部不能有任何矛盾與分裂,再要有一位統領全局的領導人,堅持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繼續發展周邊勢力,形成點帶片,逐步壯大,然後推翻腐敗朝政,這是最好的結果。


笑看世間百態人間冷暖


梁山好漢除了詔安以外最好的結局是自己當家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