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建一所職業學校 社會就少一所監獄

作家雨果說,“多建一所學校,就少建一座監獄。”

馬克·吐溫也說,“你每關閉一所學校,你就必須開設一座監獄。”培根說:“只要維持公平的教育機會,貧窮就不會變成世襲,就不會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窮。” 新東方主要創始人徐小平所稱,“今日中國,最缺乏合理教育資源的是什麼人?是數千萬民工子弟。四個人的指向明確無誤,讓適齡孩子讀書,接受完整的教育,他們才能學有所成,起碼有可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公民,而不至於走入歧途。

有人說,“新二代”是漂浮的一代,幼時隨父母工作的調換四處遷移,已疏遠父輩出身地的文化,又很難融入所在地城市文化,這讓他們難以找到根。現實中,他們或他們的父母為城市建設默默地貢獻著,卻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對待,這使得他們人格和心理健康的構建變得複雜起來。一些“新二代”失去了“新一代”勤勞、吃苦的本色,無法安心於較低收入的職業,在沒有技術、沒有資金等現實面前選擇了逃避,而“新一代”在抱著樸素的觀念拼命掙錢養家時,卻疏於對孩子成長的關注。這些對“新二代”個體心理產生的影響,其實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而如今的職業學校的學生,恰恰是社會上的不愛學習,成績差,違紀的學生分流在一起,這些特殊的群體,在初中時期,大部分成績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學生是個別教師“遺忘的角落”, 往往都具有一般普通學校學生心理上的“共性”外,還有其獨特的“個性”,部分學生心理上存在一定社會和家庭的陰影。這恰恰需要職業學校的老師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理性的價值觀,最起碼堅守住不成才要成人吧。如果他們沒有學可上,流落街頭,或者早早就尾隨他們父母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這個社會永遠不會和諧,事實上只會越來越緊張。”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一份來自監獄的調查顯示,八成犯罪的新生代農民工在幼年時留守農村無人看管。換言之,他們年少時曾是留守兒童。這委實令人心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