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明朝有一位書法家,被譽為“一代書宗”,他的書法被當時人稱為“姜書”。因為擅長書法而聞名海內外,同時在日本同樣享有很高名氣,把自己的國門上的書法不遠萬里,請他去寫。這位書法家是誰呢?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姜立綱

他就是姜立綱。字廷憲,號東溪,浙江瑞安人。他從小天資聰明,又勤奮好學,年僅七歲能寫水平甚高的徑尺大字,顯露出超群的書法才華,因此被朝廷徵選為翰林院秀才。這不是毫無根據的吹捧。明黃佐《翰林院記·選充秀才》有明確的記載:

“秀才之選始自太祖(朱元璋)時,然未始隸翰林也。英宗時,始選奇童及善書法,充本院(翰林院)秀才。天順中有姜立綱,字廷憲,居梅頭裡,七歲以能書,命為翰林院秀才”。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姜立綱楷書《東銘》冊局部 下同

姜立綱一生經歷明朝正統、天順、成化、弘治五朝,從天順七年29歲授中書舍人,到弘治四年累官至太僕寺卿,為官數年,勤勞國事、謙恭謹慎。他生活儉樸,過著是一般老百姓人家的日子,因此深為朝野人士和鄉梓戚友所敬重。後來因回鄉居喪期間死去,年僅56歲。明孝宗皇帝還特意派去使臣,御賜祭文稱讚他:“資質秀穎,才識通敏。”祭文後來還被刻成石碑,今天仍立於東溪村姜氏宗祠裡。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姜立綱擅長楷書,其字體度渾厚,清勁方正,世稱“臺閣體”(後來叫館閣體)。明天一閣主人範欽,在《評書·弇州山人稿》中曾謂:“成、弘以來,尚正書,姜立綱端正、凝重,世顧好之,迭明宗習”。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姜立綱除擅長楷書外,草書的造詣也極高。他的草書圓熟,如傳世珍品《李太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筆勢流暢婉轉,筆法瀟灑秀逸,雅健遒媚,深得唐懷素神髓。他還擅長繪畫,山水畫尤其知名,徐沁《明畫錄》雲:“其畫山水,深得黃子久法”。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姜立綱作為一代書法大家,可惜他的墨跡留傳下來的太少了。清代的《三希堂法貼》收有他的墨跡。除瑞安市文物館珍藏一幅草書《李太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草書中匹、南京博物館藏行書《吟易詩》、故宮博物院藏楷書《七言律詩》等。又據近人《天爵堂文集·筆餘》考定北京前門“六必居”醬菜店匾額,乃姜立綱所書。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姜立綱的楷書作品《東銘》冊,此書冊用筆勁健方正,結體緊密,筆墨厚重,得力於柳公權書法,但更加飽滿,中和了“臺閣體”遺風,顯得中正雍和,有廟堂氣。王世貞《藝苑巵言》曾雲:“立綱小變二沈為方整,就其體中可謂工緻。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姜立綱的書法初學黃蒙,後來學鍾繇、王羲之,其後自成一家。他擅長楷書,點畫雅健,體度渾厚,清勁方正,在明朝名噪一時。當時,凡內廷制誥、宮殿碑額,大都出於他的手筆。在社會上聲譽很高:“人得篇紙,爭以為法”。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此外,在姜立綱的生前身後,他的書法都得到很高的評價,這在明人的筆記作品中屢見記載。由於時人以得到他的書法為一樁榮幸的事,因此贗品也就應運而出。在明朝就有人仿姜立綱書體,冒姜立綱名字,進行行騙錢營生。

他七歲就能作書,他的《東銘》冊方正雍和

姜立綱的書法,不但當時國內有名,就在日本同樣享有很高名氣。據何喬遴《名山藏》所記,日本國門高十三丈,曾遣使來我國,請姜立綱書寫匾額。“立綱為書之,其國人每自誇曰:此中國惠我之至寶也”,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書法是中國的民族瑰寶,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姜立綱的書法不應該被人們淡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