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熱河狩獵,康熙為何說所有阿哥都不應該獲得金如意,為何偏偏賞給了弘曆了?

可樂男孩


因為蒙古來的人未經康熙同意,擅自做主送給太子如意,而當時康熙對於太子的人選已經有所重新考慮,所以暗示太子並不是他心目中的接班人


羊羊愛剪輯


人本自然,活在當下。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這段劇情也是本劇名場面之一。

所謂天家無私為假,天家無公則衰,就我而言,康熙此番做法,既有公心也有私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最直接的意圖當然是廢掉太子。

太子這傢伙不修德,好好的一副牌被他打得稀巴爛。他之所以能一出生就是太子,而且一當就是幾十年,立了廢、廢了再立,也是在完成康熙對他最愛的妃子的承諾,這是一份大家最容易忽略的、深沉的愛。


2.康熙講究實事求是。

在參加狩獵的所有皇子中,十三爺狩獵的動物數量最多,八爺雖然狩獵的數量比十三爺少,卻都是活的,如果以人性的角度去考慮,即“上天有好事之德”,八爺本該勝出。但八爺此舉,不但不令康熙感動,反而是有點“膽戰心驚”。



這裡我再多講一點,希望大家能耐心看完。

1)康熙在臨終時,曾對四皇子胤禛說了一段話,其中是這樣評價胤祀的,大意如下:“胤祀處處學朕,但處處學得不像。朕是以仁德治天下,而胤祀是以錢財收買人心,將來必然壞事”。再加上此前諸如黃國興事件、百官行述事件,康熙對胤祀的疑心就非常大,看到了胤祀暗藏的陰謀歹心,因此,當有人說玉如意該賞給八爺時,康熙表情顯得非常不屑。



2)從人生存、動物屬性而言,“人作為天地的主宰”,自然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奪取動物來滿足生存需要,是非常正當的要求。但胤祀此舉,看似討巧,實則是麻煩,若是在今後治國中,以這種所謂的“仁心”治理朝政,必然腐敗叢生、國家衰敗。

結合以上2點來看弘曆的發言,實際上是帶有非常強的辯證法色彩,自然能獲得康熙的青睞。


3.轉移政局重點,保護繼位人。

這裡我也再分幾點來講:

1)康熙想要廢太子的心意已然十分明顯,從太子的狀態中也能知道這一點。以物示人、以事表志,是康熙慣用的手法,也在表示,康熙會重新考慮新的儲君。當時正在考慮怎麼做,一看弘曆發言,康熙就抓住了機會,巧妙地說出了他的想法。



2)從全劇來看,鄔先生與四爺的一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細細地品,大意是:我(指鄔先生)拜讀了康熙皇帝的許多作品後發現,我們這位皇帝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數理化樣樣行,對當今的朝局把控已然洞若觀火,怎奈諸皇子爭嫡勢力過於龐大,康熙也深感無力改變。而太子不修德,讓眾皇子更加躍躍欲試、明爭暗鬥,但大清江山總得後繼有人,弘曆站出來表達想法,也令他對四皇子胤禛有了新的看法,“或許這小子可以再看看,說不定朕的大位傳給他更合適”,康熙不能明說,要保護他,因此賞給了弘曆,也讓胤禛看到一點希望。



這個名場面,也讓很多人突然意識到,康熙替自己找到了很好的孫子輩的繼承人,也是鄔先生教子有方、體現漢家儒學以仁德治天下的威力。


大家多關注關注我喲,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在第一時間回覆,謝謝大家。


人本自然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太經典,同時作為清朝帝王系列小說落霞三部曲作者二月河先生所生活的南陽市人,也是一個現行體制內的所謂官場中人,我對這部電視劇有深深的喜愛和特殊的情感。

小說我看了三遍,電視劇看了不下六遍,我甚至很早就買了《雍正王朝》的全套碟片。而且我認為這部劇的優秀程度在三部改編的帝王系列電視劇中是排第一的。

這部劇對很多人物的刻畫,包括很多演員的表演非常到位,非常經典。其中九子奪嫡是最精彩的部分,也為全劇做了很好的鋪墊,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視劇是從康熙晚年講起,而不是從雍正登基講起的原因。

說到熱和狩獵這個細節,當時的情況是康熙已經流露出對太子的極大不滿,所以趁狩獵之機,也趁蒙古王公大臣等在場的機會,考察眾皇子的奪嫡之心。

大清國本來就是以武立國,康熙更是一位馬上皇帝,他的武功不次於歷史上其他著名的皇帝,他也很喜歡狩獵,一生獵獲無數。他在狩獵大會前定下得規則是,誰射獲的獵物最多,誰就得到那把如意。

狩獵開始了,皇子們各出奇招,其中最冒尖的是老八和老十三兩位。老八抓到的都是活的,他的心思是迎合康熙後期執政的寬容政策,殊不知康熙晚年已經意識到自己管理國家太過仁政,對官員們的管理過於寬鬆,康熙已經產生了改變現狀的想法,只是自己年事已高,無力顧及,所以他希望的繼承人應該扭轉這個局面,而不是繼續實行仁政,因此老八的馬屁沒有拍上。

老十三是個直脾氣的俠王,嚴格按照皇帝的旨意去狩獵,當然他自幼習武,所以打獵更是小菜一碟,獵物也是最多的。按康熙皇帝親自制訂的比賽規則,那麼十三子獵獲最多,如意應該給老十三。

蒙古王公這個時候跳出來建議把如意給老八,其實是因為老八代太子接待王公,已經收買了這些王公,王公們也想以後自己能有擁立之功,以便日後老八做了皇帝他們能得到更大的好處。

但是弘曆這時候突然站出來反駁蒙古王公,反對把如意給老八,一來是他童言無忌要為十三叔討個說法,二來也說明弘曆小小年紀,已經看出了康熙的心思,至少他看出來康熙是不願意把如意給老八的。

弘曆說,天生萬物,本來就是給人們取用的,打獵講究的是戰果,而不是仁慈,按戰果講,如意應該給十三叔。他又說,大清以武立國,皇爺爺征戰沙場,殺敵無數,打獵更是一流,無愧為大清第一巴圖魯。


他的話講出了道理,也稱頌了康熙的武功,因此深得聖心,其他人很難再提出反對的意見,康熙聽了也是非常高興,從心底裡哈哈大笑。

因為康熙只是想借這次狩獵活動考察眾皇子的奪嫡之心,甚至想借這個機會看看皇子們是否還支持太子。此時他心裡雖有廢太子的心思,但大的天平還是不想廢太子的,事實上老四就很聰明,他直接說誰都不應該得到這把如意,這把如意應該給太子,旗幟鮮明的支持太子,實際上已經迎合了康熙的心思。

所以如意雖然只是考驗眾皇子的道具,但並不能輕易給除了太子之外的其他哪個皇子,因為這會召來文武大臣們的誤解。

按康熙的心思,如意最好的歸宿是給太子,或者暫時誰都不給,但因為弘曆表現太好,康熙一時高興,就把如意賞賜給了弘曆,把如意作為一個禮物賞給一個孫子,比賞給某位皇子強,不會引起大家的猜測和誤解。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在這次狩獵大會上,老四支持太子,讓康熙對老四刮目相看,再加上老四的剛正和嚴苛表現已經讓皇帝心已所屬,康熙此時已經在想著傳位給老四,讓老四扭轉自己在位時候的仁政,所以把如意給弘曆,已經暗示康熙要把皇位傳給雍正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康熙太過喜歡弘曆這個孫子,覺得這個孫子最像自己,甚至還把他帶進宮裡親自教育,雍正能繼位很大程度是沾了弘曆的光。

最後,謹以此文再次懷念已逝的二月河先生。


酒味悠悠過


我看過這段,一個小小年級竟然記的康熙一生狩獵只數,而又把康熙本人平三番除亂黨一生的工記如說在說康熙是第一巴圖魯。說到康熙心裡去了,從此對弘曆寵愛有佳。康熙是一個閱人無數的人對人從頭到腳三分入目再一聽別說話就知道這人怎麼樣,康乾盛世也因有了康熙的建立再加上雍正的改法才是乾隆穩坐龍椅。從而說明會說話可以當飯吃。


冀D小齊


熱河狩獵是《雍正王朝》的精彩一段。他通過一場狩獵,將康熙的真正仁政思想通過孫兒弘曆之口說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諸阿哥截然不同的心術、學識、個性,是康熙選拔儲君乃至隔代儲君的關鍵一步。

康熙之所以將蒙古王公進獻太子的金如意賜給弘曆,直接原因是弘曆對自己“以仁治國”思想的深刻理解,此外,也有平衡雄心勃勃的八爺黨勢力的考量。

一、事件起因

事件起因在於蒙古王公向太子進獻一柄金如意,孰料太子彼時已失去聖心。康熙決定將金如意作為諸阿哥騎射競逐的獎賞。結果,十三阿哥胤祥射獲獵物最多,四阿哥胤禛因病未參加射獵,而八阿哥胤禩竟以不忍為由,不獵取一頭野獸。如此形成僵局,爭論不下。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局面,看似波瀾不驚,但其實隱藏了諸阿哥暗中較量的心計:

四阿哥先前聽從鄔先生建議,以身染惡寒的正當理由,未摻和太子主管的刑部草菅人命的大案,而將燙手山芋交給了一心出頭的八阿哥,考慮的正是擔心成為扳倒太子的急先鋒而被康熙所忌。而金如意之爭再次涉及太子,四阿哥不會看不透其中關節所在,因此繼續以病為由置身事外。

八阿哥因前番查案有功晉封郡王,並受康熙所託款待蒙古王公,似乎大獲聖心,就要成為“準太子”人選。他長年志在九五,便處處模仿父皇的“仁德之心”,如今彷彿距離目標只差一步,便想趁熱打鐵,要在康熙、蒙古王公、皇子眾臣面前大秀一把“不忍人之心”,遂故意不獵取一頭野獸。

十三阿哥光明磊落,凡事崇尚率性而為。而他在諸阿哥之中以“俠王”而名,在射獵場上正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而沒有像四哥、八哥那樣各懷心事。

對諸阿哥日趨激烈的奪嫡鬥爭,康熙表面上引而不發,而實際上早已洞察一切,這從他臨終前對四阿哥的遺言可以看出:

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得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江山徹底毀壞。

二、弘曆發言深得“寬仁治國”精髓

對於八阿哥“為仁而仁”的虛偽、十三阿哥技冠眾人的勇武,康熙並未明確表態金如意的歸屬,而是轉而詢問似有不同意見的孫兒弘曆。

誰知弘曆卻說,大清以騎射立國,每年的圍獵正是提醒後世不可忘本。皇爺爺一生射殺了無數野獸,乃是大清第一“巴圖魯”,難道就沒有寬仁之心嗎?深得康熙讚賞。

康熙是深諳帝王之道的傑出君主,他推崇的為人君者的寬仁,是為國為民的大寬仁,不應拘泥於一鳥一獸的小仁義。通過修明政治令天下安定、黎民安樂,才是人君的大寬仁。八阿哥的小恩小惠、十三阿哥的勇猛無雙,都未深得康熙帝王之道精髓。反而是弘曆的一席話讓老祖父頓時有知音之感。

弘曆能得到金如意,或是以此引申的隔代接班人地位不是偶然的。這是劇中鄔先生長期精研康熙生平、權術的必然結果,也是弘曆虛心學習、膽略過人的必然結果,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的。








小熊影剪


熱河狩獵是《雍正王朝》的精彩一段。他通過一場狩獵,將康熙的真正仁政思想通過孫兒弘曆之口說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諸阿哥截然不同的心術、學識、個性,是康熙選拔儲君乃至隔代儲君的關鍵一步。

康熙之所以將蒙古王公進獻太子的金如意賜給弘曆,直接原因是弘曆對自己“以仁治國”思想的深刻理解,此外,也有平衡雄心勃勃的八爺黨勢力的考量。

一、事件起因

事件起因在於蒙古王公向太子進獻一柄金如意,孰料太子彼時已失去聖心。康熙決定將金如意作為諸阿哥騎射競逐的獎賞。結果,十三阿哥胤祥射獲獵物最多,四阿哥胤禛因病未參加射獵,而八阿哥胤禩竟以不忍為由,不獵取一頭野獸。如此形成僵局,爭論不下。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局面,看似波瀾不驚,但其實隱藏了諸阿哥暗中較量的心計:

四阿哥先前聽從鄔先生建議,以身染惡寒的正當理由,未摻和太子主管的刑部草菅人命的大案,而將燙手山芋交給了一心出頭的八阿哥,考慮的正是擔心成為扳倒太子的急先鋒而被康熙所忌。而金如意之爭再次涉及太子,四阿哥不會看不透其中關節所在,因此繼續以病為由置身事外。

八阿哥因前番查案有功晉封郡王,並受康熙所託款待蒙古王公,似乎大獲聖心,就要成為“準太子”人選。他長年志在九五,便處處模仿父皇的“仁德之心”,如今彷彿距離目標只差一步,便想趁熱打鐵,要在康熙、蒙古王公、皇子眾臣面前大秀一把“不忍人之心”,遂故意不獵取一頭野獸。

十三阿哥光明磊落,凡事崇尚率性而為。而他在諸阿哥之中以“俠王”而名,在射獵場上正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而沒有像四哥、八哥那樣各懷心事。

對諸阿哥日趨激烈的奪嫡鬥爭,康熙表面上引而不發,而實際上早已洞察一切,這從他臨終前對四阿哥的遺言可以看出:

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得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江山徹底毀壞。

二、弘曆發言深得“寬仁治國”精髓

對於八阿哥“為仁而仁”的虛偽、十三阿哥技冠眾人的勇武,康熙並未明確表態金如意的歸屬,而是轉而詢問似有不同意見的孫兒弘曆。

誰知弘曆卻說,大清以騎射立國,每年的圍獵正是提醒後世不可忘本。皇爺爺一生射殺了無數野獸,乃是大清第一“巴圖魯”,難道就沒有寬仁之心嗎?深得康熙讚賞。

康熙是深諳帝王之道的傑出君主,他推崇的為人君者的寬仁,是為國為民的大寬仁,不應拘泥於一鳥一獸的小仁義。通過修明政治令天下安定、黎民安樂,才是人君的大寬仁。八阿哥的小恩小惠、十三阿哥的勇猛無雙,都未深得康熙帝王之道精髓。反而是弘曆的一席話讓老祖父頓時有知音之感。

弘曆能得到金如意,或是以此引申的隔代接班人地位不是偶然的。這是劇中鄔先生長期精研康熙生平、權術的必然結果,也是弘曆虛心學習、膽略過人的必然結果,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的。


胡鑫知


帶你瞎解說。

康熙之所以這麼說,在我認為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一為敲打,二為暗示。

敲打

此次熱河狩獵已是康熙晚年,太子庸碌,八爺在各方面均顯露出才能,他一切都像康熙學,卻讓康熙覺得只是照葫蘆畫瓢,未得其意,原本此二人均不在康熙的最佳人選,無奈太子已做多年,不好廢黜,矮子裡挑高個,八王爺確實是最佳人選。兩排明爭暗鬥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此如意賜給誰,那就意味著儲君人選,康熙也沒拿定主意,才說的所有的阿哥都不能賜。

暗示

弘曆是一次家宴被康熙賞識,帶到身邊自己調教,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一種信號了,奈何當時的四阿哥胤禛乃太子一黨,太子自然喜,八王爺也無可無奈何,最後還是太子與八爺黨之爭。後因太子結黨營私觸犯康熙逆鱗二度被廢,四阿哥胤禛又因鹽務辦事出色加上弘曆的原因,接了康熙的傳承為雍正皇帝,後傳位給弘曆,是為乾隆皇帝。

總結

康熙在位61年,子孫眾多,功勳卓著,所以在儲位人選上必定慎之又慎,以防留下罵名,所以日常言行也必定謹慎,此如意事件也只不過其一個縮影



努力拼湊你我給的夢


《雍正王朝》本人已經看了無數遍了,你說的這個情節我記得非常深刻。

1、因為弘曆的語出驚人,提出的問題,和回答的問題,都深得康熙的喜愛,所謂的是拍馬屁成功了吧。小小年紀有如此的見識,幸虧有個好師傅!

2、如意是太子的所獲贈的東西,康熙當時對太子有些不滿,再者是對老八的活捉不是很認可,對十三的能力雖然認可但是對十三一直苛刻(嚴教),其他的皇子就更別說了,大家的意見不同,有說給老八有說給十三,綜合下來給弘曆水也不得罪!也給諸多皇子一個警示的作用,具體警示的深意讓皇子慢慢去體會。


牛蘋果


“歷史摸黑看”,帶你瞎解說。

康熙之所以這麼說,在我認為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一為敲打,二為暗示。

敲打

此次熱河狩獵已是康熙晚年,太子庸碌,八爺在各方面均顯露出才能,他一切都像康熙學,卻讓康熙覺得只是照葫蘆畫瓢,未得其意,原本此二人均不在康熙的最佳人選,無奈太子已做多年,不好廢黜,矮子裡挑高個,八王爺確實是最佳人選。兩排明爭暗鬥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此如意賜給誰,那就意味著儲君人選,康熙也沒拿定主意,才說的所有的阿哥都不能賜。

暗示

弘曆是一次家宴被康熙賞識,帶到身邊自己調教,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一種信號了,奈何當時的四阿哥胤禛乃太子一黨,太子自然喜,八王爺也無可無奈何,最後還是太子與八爺黨之爭。後因太子結黨營私觸犯康熙逆鱗二度被廢,四阿哥胤禛又因鹽務辦事出色加上弘曆的原因,接了康熙的傳承為雍正皇帝,後傳位給弘曆,是為乾隆皇帝。

總結

康熙在位61年,子孫眾多,功勳卓著,所以在儲位人選上必定慎之又慎,以防留下罵名,所以日常言行也必定謹慎,此如意事件也只不過其一個縮影。


歷史摸黑看


康熙在熱河狩獵之時,將代表著儲位的金如意沒有給兒子,反而給了孫子弘曆,其實是有著頗多深意的。

主要因為在狩獵之前,老八被圖裡堔出了個大招,使康熙為之厭惡。而太子已經讓康熙深深失望,其他皇子康熙一時之間還沒滿意的,為了權力再平衡,乾脆誰也不給,直接給了孫子弘曆。而且弘曆說的話也的確合康熙的心意,贏得了康熙的讚賞。還有就是好聖孫的典故原因。

下面我就給大傢俱體分析分析。

一、太子失勢以後康熙的權力再平衡。

康熙四十六年起,江南賑災案暴露出太子外強中乾的花架子。追繳國庫時太子為了收買人心拆老四的臺,還為了還款大肆買官,使康熙對太子越來越失望。之後太子主管的刑部更是發生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冤案,老八負責刑部冤案,更是哄騙出肖國興對太子不利的供詞使太子徹底失勢。

可以說刑部冤案後太子失勢乃至被廢都是差不多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負責審理刑部冤案的老八是一時春風得意無比。熱河狩獵時,康熙先是代收了蒙古王公送給太子的金如意,又剝奪了照例由太子代表康熙賜宴蒙古王公和西藏喇嘛的權力,從諸位皇子中挑選出了老八代為賜宴。康熙的舉動無不證明著老八會成為新的儲君。

這時候老十三的舊部圖裡堔出手了,他是負責押送肖國興的人,回來向康熙報道時有意無意的說出肖國興被老八哄騙的事情,氣的康熙連說三次其心可誅,而圖裡堔為了自保,連忙裝糊塗說要殺了肖國興也是神來之筆。

圖裡堔的話使康熙對於老八極度厭惡,但康熙畢竟是在位六十一年之久的皇帝。很快就穩住情緒,第二天狩獵時稱要將金如意賞賜給狩獵最出色的皇子,特意交代這是特殊的賞物。

康熙這時候的態度就比較耐人尋味了,按照圖裡堔沒說那件事之前,他都有可能直接賞賜給老八。狩獵時卻說誰最出色賞賜給誰,老四因為大病初癒並沒有參加狩獵,康熙還特意叫過來詢問,並且叫他不要後悔。

康熙這時候應該想借此試探試探老八有多少勢力了,結果狩獵完老十三最出色,老八其次是生擒了十一隻獵物,這時候就有大臣和蒙古王公紛紛誇讚老八的仁厚之心,認為應該賞賜給老八,康熙表面上很高興其實心裡肯定不舒服,已經大概瞭解了一下老八有多少人支持。

所以這場狩獵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康熙要試探一下老八有多少人支持,通過圖裡堔說的那件事以後,對老八極度厭惡的康熙絕不會把這種代表儲君的金如意賞賜給他的。即使沒有弘曆出來,也不會賞賜給老八。

而弘曆的出場很合適,諸多皇子中,太子不爭氣想廢了,表現良好的老八卻發現是一個偽君子,最近表現不錯的老四也沒有參加狩獵,一時之間這種政治意義特殊的金如意康熙也不知道賞給誰,孫子弘曆就成為合適人選了。

二、鄔先生教導之下,弘曆發揮完美至極。

狩獵之前鄔先生教導弘曆時,特別說了康熙一生的狩獵成果,還有康熙應該被稱之為大清第一巴圖魯,讓弘曆記住,以便於發揮。

在眾人要求賞賜給老八時候,弘曆反對,說應該賞賜給老十三。

康熙便具體問弘曆,弘曆接下來就開始講起清朝狩獵傳統。同時又把昨天鄔先生教導的康熙是大清第一巴圖魯的話說出來,還具體說出來康熙歷年來的狩獵成果。

弘曆一番不著痕跡的拍馬屁使康熙龍心大悅。高興之下,把這件燙手的金如意賞賜給弘曆也是一舉兩得了。

三、好聖孫與劇情鋪墊。

在真實歷史上,康熙晚年的確很喜歡弘曆,還專門將其養於宮中。甚至雍正繼位很多人都認為是康熙隔代指定了弘曆為繼承人的原因。

康熙對於弘曆的喜愛,很多人都認為與明代明成祖對於孫子朱瞻基的喜愛程度那般。是好聖孫的典故。

雍正王朝電視劇雖然有好多與歷史有出入的地方。但大體上並沒有脫離大概軌跡。而弘曆受康熙喜愛的劇情就需要體現出來了。

聰明的導演就藉此狩獵的劇情讓弘曆發揮了一把,為其以後受康熙喜愛的劇情做了完美的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