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鳥日|春來雲南“打鳥”大不同

每年的4月1日是《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定的“國際愛鳥日”。雲南素有“動物王國”之稱,鳥類種類繁多。近年來,我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朝著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目標努力奮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雲南樂享綠色生活,攝影圈內拍攝鳥類愛護鳥類的朋友越來越多。有意思的是,他們把拍攝鳥類稱為“打鳥”。在雲南不同州市,因“打鳥”而呈現了不同的新氣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春雲南“打鳥”有什麼不一樣。

国际爱鸟日|春来云南“打鸟”大不同

鷦鶯 楊學飛 攝

昆明:鉗嘴鸛首次現身翠湖引關注

“3月9日,我看到新聞,數十隻鉗嘴鸛首次出現在翠湖,這樣的事情對我們攝影人來說真是太奇特了。直到今天,我從翠湖路過還看到仍然有10多隻鉗嘴鸛在盤旋、覓食。真希望它們明年也來翠湖玩。”攝影愛好者劉建華說。

雲南是鳥的天堂,也是“打鳥人”的天堂。“打鳥”對於很多攝影人來說,需要長途跋涉到各地拍攝,而這次翠湖出現鉗嘴鸛,真是“家門口趕街”,一定要來瞅瞅。翠湖邊最多時有近200人同時打鳥,這不禁讓人感嘆:真是人比鳥多,大家都在關注著鉗嘴鸛啊。

国际爱鸟日|春来云南“打鸟”大不同

鉗嘴鸛 劉建華 攝

當然,對於首次光臨翠湖的“好朋友”鉗嘴鸛,它們還是有那麼點害羞。“聽攝友說,第一天鉗嘴鸛出現的時候,都在高空盤旋,離人很遠,淡定覓食後又飛回樹上。之前一個人可以驚飛20多隻鉗嘴鸛,這雖然讓“打鳥人”拍到了群鳥驚飛的瞬間,但也恰恰說明鉗嘴鸛對鬧市區這樣的環境比較恐懼。”劉建華說。

如今,20多天過去了,鉗嘴鸛慢慢開始親近人,距離翠湖邊的欄杆越來越近。最近幾天,鉗嘴鸛飛得離人越來越近,用手機也可以拍到它們。

劉建華清楚地記得,鉗嘴鸛是2006年10月3日首次在大理洱源西湖被記錄到,對他來說,這樣的大型鳥在昆明現身,本來就很“稀奇”。而每天從翠湖經過,看著鉗嘴鸛在翠湖從陌生、恐懼到有些親近人,看著市民默默守護著鉗嘴鸛,這樣人與鳥和諧相處的場景,更是讓他感到由衷的喜悅。

国际爱鸟日|春来云南“打鸟”大不同

鳥類愛好者“打鳥”鉗嘴鸛 劉建華 攝

保山:宜人環境吸引鳥類及觀鳥愛好者

玉帶海雕、白額雁、藍喉歌鴝、大麻鳽、花臉鴨、彩䴉、反嘴鷸……前段時間,7種珍稀鳥類現身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讓保山在觀鳥愛好者圈中又火了一把。“很多鳥類對溼地環境、溫度、食物都有要求,這些鳥類的出現說明保山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笑著說。

保山市政府將青華海溼地公園定位為“鳥類天堂”,近年來一直不斷加大對溼地公園的恢復、建設和保護力度。林磊介紹,整個青華海片區計劃投資約36億元,還將額外投入專項資金進行水體治理和水草補植等工作,希望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共生,更多鳥類能以保山為家。

国际爱鸟日|春来云南“打鸟”大不同

藍綠鵲 盈江觀鳥協會 供圖

除了政府投入,市民也主動加入到護鳥的行列中來。每逢節假日,不少市民都會帶上小朋友自發到溼地公園撿垃圾,還會參與管理中心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學習鳥類知識或為候鳥製作用於棲息的木樁和浮島。鳥類愛好者和市民們也會主動監督和舉報放生外來物種、驚嚇鳥類、私撈水草等不文明行為,共享、共治這片樂土。

從2016年至今,溼地公園裡的植物種類由480種增加到992種,鳥類由172種增加到216種。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不僅讓越來越多的鳥類把保山當作棲息地,更使不少鳥類愛好者在保山安家。

“從硬件條件看,全世界8條鳥類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中國,而由於高黎貢山的阻隔,鳥類一般會從怒江和瀾滄江通道遷徙,所以在位於兩江之間的保山可以觀賞到4號和5號路線上的鳥兒。軟件方面,兩條大江就像兩臺大自然送的超大功率‘空調’,調節了保山的氣候,使這裡十分宜居。”優越的自然環境使觀鳥19年的鳥類愛好者網名為“@右眼長焦”將保山選作了退休後的定居地。他說,在保山買房的那天,從選房到最後籤合同他只花了5個小時,保山早已是他的心之所屬。“對觀鳥者而言,拍到一隻沒見過的鳥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樣興奮。在華東拍一隻沒見過的鳥有時需要一個月,但在保山經常有‘中獎’的感覺。”

国际爱鸟日|春来云南“打鸟”大不同

速度與激情 易永建 攝

“在鄉村、山野裡隨時都能聽到鳥兒們稀奇古怪的叫聲,好像大自然的音響播放出了最美的天籟。”他回憶,曾經和朋友在老麥鄉茨桶村搬舊寨組聽到了婉轉動聽的鳥鳴,隨後下車到森林裡仔細聆聽,沒想到一聽就是40分鐘。同行的朋友來催他上車,卻都被鳥鳴的玄妙旋律吸引,大夥兒又聽了一個小時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不同鳥類鳴叫時的頻率快慢、調門升降出乎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認知,那天我們聽的彷彿不是鳥鳴,而是一場至少價值不菲的交響音樂會。”

盈江:規範化運營助力產業發展

“盈江觀鳥雖然是近幾年才‘熱’起來,但從產業起步伊始,我們就希望它能規範化發展,這樣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盈江觀鳥協會會長班鼎盈和我們聊起的“鳥事”中,“規範化”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

“依託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我們在不同地方建起了觀鳥點。這些可愛的鳥兒不僅讓盈江出了名,還讓當地村民因此成了‘鳥導’,走上了致富路。” 班鼎盈樂呵呵著說,他們到目前為止已經辦了12期“鳥導”培訓班,培訓了60多人,目前正式上崗的“鳥導”有23個。培訓內容分室外和室內兩部分,不僅需要“鳥導”們掌握鳥的種類,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服務意識,為觀鳥者“打鳥人”提供導、吃、住、行等方面的服務。而隨著“鳥導”隊伍的不斷壯大,協會未來還計劃提高培訓的專業度,評出鑽石、金牌、銀牌、銅牌等級別的“鳥導”,讓這支隊伍朝專業化方向發展。

聯繫“鳥導”、確定客棧、預訂鳥塘……對於有經驗的觀鳥者“打鳥人”而言,到盈江觀鳥早已輕車熟路,而初入觀鳥圈的朋友也不用擔心,通過“犀鳥谷”微信平臺則會讓一次觀鳥之行便利異常。“在這個公眾號上,觀鳥愛好者‘打鳥人’可以進行機位預訂、‘鳥導’預約等操作,還可以看鳥況播報、觀鳥記錄和鳥類百科,鳥類文創產品也已同時上線。” 班鼎盈說,這個公眾號會不斷完善,更加便利八方鳥類愛好者。

未來,協會還計劃在石梯村小組建立一個自然教育中心,希望吸引喜愛研學遊、親子游的遊客。除了介紹鳥類知識,教育中心還會設置自然和地理等課程,讓孩子們體驗和大自然相處的最好方式。“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與自然應該以更加和諧的方式相處,我們希望把環保和熱愛動植物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

国际爱鸟日|春来云南“打鸟”大不同

領空爭霸戰 李玉娟 攝

富民:精心規劃靜待鳥來

2年前,楊學飛了解到富民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裡種植的向日葵和格桑花吸引來了黑頭金翅鳥和鷦鶯,於是帶上自己的“長槍短炮”和朋友們相約去“打鳥”,那次經歷讓他對產業園留下了特別的印象。“產業園交通非常便利,若園區能進行生態景觀規劃,選擇固定地點栽培特定花卉,改善園區生態環境,一定能吸引大量鳥類來此繁衍棲息。”“向日葵和格桑花,園區裡一定會長期栽種。這樣,來園區留宿的‘小傢伙’們能在這裡快樂玩耍。此外,目前產業園的景觀規劃已經完成,正在加緊建設中。”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負責人、昆明盛世桃源農業科技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月秋介紹,目前園區已經規劃了4個溼地、6公里的主河道、19公里的側河道、水果主題綠道以及200個莊園。其中,中央展示中心、水果主題綠道已經建成。

“園區景觀規劃涉及生態水系景觀、傳統田園風貌景觀、健康田園景觀、創意性田園景觀、科技田園景觀和綜合景觀,我們希望打造好景區‘硬環境’,讓更多鳥類選擇到產業園停留棲息。”孫月秋說,未來,產業園也將舉辦一些生態攝影活動,不斷擴大園區知名度,同時也讓更多人關注富民的生態環境,共同保護鳥類,共享綠色美好生活。

雲南網記者 李恆強 姚程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