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擔憂“糧荒”?記者調研給你一顆定心丸

伴隨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近期國際農產品市場暗流湧動。

3月以來,海外多個產糧國宣佈限制糧食出口,引發各方對於“糧荒”的擔憂。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就更加受到關注。證券時報記者多方採訪調研後發現,目前國內糧食庫存充足、市場價格平穩,有關糧食供應的擔憂完全沒有必要。

多國限制出口引發擔憂

目前,已有多個產糧國相繼對糧食限制出口。3月24日,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宣佈,自即日起禁止大米出口;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哈薩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麥、土豆等11種農產品;塞爾維亞也宣佈暫停出口葵花籽油等農產品。

3月28日,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宣佈,自當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出口。

俄羅斯《商業諮詢日報》稱,俄農業部提議對糧食出口建立臨時配額,從4月1日至6月30日對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等出口量不得超過700萬噸,糧食種子除外。

3月30日,柬埔寨首相洪森當日宣佈,從4月1日晚上11時59分起,包括金邊市在內,境內所有賭場暫時關閉;除柬埔寨香米外,4月6日起禁止普通白米和稻穀出口。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在官方網站稱:“除非我們快速採取行動,保護最脆弱環節,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通暢,緩解疫情蔓延對整個糧食體系的影響,否則我們面臨糧食危機迫近的風險。”該組織預計,糟糕情況預計將在4月和5月出現。惠譽諮詢公司也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儘管某些種類的糧食供應充足,但可能出現過度囤積或限制交易現象,從而抬升糧食危機風險。

對於國際糧食供應及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各方越發關注。據記者從市場上了解,有關這一話題的討論的確越來越多,少數人甚至開始主動囤糧。

國內調研:庫存足價格穩

證券時報記者就水稻和小麥的市場情況對多地進行了調研瞭解,國內的糧食供應目前很充足,市場價格也較為平穩。

“市場炒作大米是一種短期行為。”江蘇省江海糧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禮華認為,隨著疫情進一步好轉,物流情況進一步改善,價格將更趨於穩定。從江蘇情況來看,去年稻穀收購還有託市價格,整體庫存量較大,目前江蘇地區三級粳稻收購價格2.50元/公斤左右,整體變化不大。

實際上,我國稻穀供給充裕,階段性過剩特徵明顯。2019年我國稻穀產量2.096億噸,同比減少252萬噸,食用消費1.58億噸,同比減少50萬噸,稻穀飼用和工業用糧有所增加,預計年度結餘1430萬噸,已連續多年結餘,階段性過剩特徵明顯。去年,中國出口的稻穀達到272萬噸,比進口稻穀多出12萬噸,是5年來第一次成為稻穀淨出口國。

與此同時,國內大米拍賣上,實際成交也偏低,陳稻市場供需寬鬆局面進一步加劇,抑制拍賣行情。3月份以來,國儲拍賣每週130萬噸的投放量,實際成交均在10萬噸以下,性價比偏低的2016-2018年產秈稻成為流拍的對象。

除了水稻,小麥是另一重要口糧,用其製作的麵粉則是很多食品的原材料。由於全球疫情持續蔓延惡化,各國民眾恐慌性囤積麵粉及相關食品,國際小麥市場價格大幅波動。那麼國內小麥情況如何呢?

記者調研發現,從小麥麵粉主要產區價格來看,基本保持平穩。3月31日,河北石家莊麵粉出廠價3000元/噸,山東濟南3080元/噸,河南鄭州3080元/噸,江蘇徐州3140元/噸,較3月初價格持平。

河北糧食產業集團貿易一部副總經理劉俊海表示:“目前,國外糧食出口禁令對我國糧食供應和價格影響微乎其微,國內主糧都在庫存,小麥供應有富裕,典型就是拍賣成交不高,市場沒有一點搶購的意思。”

有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國家政策性小麥拍賣共舉行了4次拍賣,累計投放數量為1238.16萬噸,實際成交64.04萬噸,同比減少3.18萬噸,平均成交率僅為5.17%,同比下降0.34個百分點。 而截至3月中下旬,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數量9152萬噸,其中2014-2016年產小麥仍有4463萬噸,佔臨儲整體庫存的48.77%。從拍賣情況來看,當前可供麵粉廠大量使用的最低收購價小麥中,儲存時間最長的是2014年產小麥。

劉俊海說,目前大部分下游小麥制粉企業採購採取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的策略。再加之前期競拍的輪換糧及託市糧陸續到貨,小麥價格整體平穩。不過考慮到現在小麥庫存龐大,後期在適當的時機,可能加快“去庫存”、“降成本”,預計4月份小麥市場所承受的壓力依然偏重,價格整體穩中偏弱運行的可能性較大。

如果從全球市場看,小麥供應相對充足。美國農業部在3月份供需報告中維持2019/2020年度美國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不變,仍為9.4億蒲式耳,全球小麥期末庫存調低到2.87億噸,略低於上月預測的2.8803億噸,也略低於市場預期,不過仍是歷史最高紀錄。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