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在封建社會,長期以來有這麼這一個至高的生存準則,那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就是所謂的忠孝之道。孝道在古代特別受到重視,而且在古代,有舉孝廉的傳統,就是如果孝順是可以推薦做官的。孝道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那麼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特別孝順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因為他自幼喪母,父親又是個盲人,他自小就缺乏家人的關愛,所以他渴望家人。即使他們如此對他,他也一如既往地對他們好。這說明他有一顆仁慈的心,還有廣闊的胸懷。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劉恆

自孔夫子倡導“仁孝治國”以來,後世的帝王無不以“孝道”做幌子,尊奉“聖朝以孝道治天下”的管理格言。然作秀的多,真孝的少,漢文帝劉恆可算是“孝”皇帝之冠。劉恆的孝,並非只針對他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個皇帝,他對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時第一道聖旨是“大赦天下”,這和其他皇帝沒什麼兩樣,但他登基的第二道聖旨“定振,養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則是很多皇帝做不來的。

這道聖旨表達了劉恆愛護百姓、體恤民情、關心老人的意願,“對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送達;其他由嗇夫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劉恆可說是首開先河。這麼仁德的皇帝,人民怎麼會不擁護呢?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曾子

曾子雖然生活十分儉樸但是每餐必有酒肉供養父親。還有就是“父母在不遠游”,他放棄了多次去異地做官的機會。曾子三十一歲時,父親去世,曾子七天沒喝一點湯水,並守孝三年。有一次他吃生魚,感覺味道很鮮美,但卻把它吐了出來,別人問起原因,他說:“我母親活著的時候不知道生魚的味道,現在我卻吃了生魚的美味,所以就把它吐出來了。”從此以後,終生不再吃生魚。雙親去世以後,曾子每次觀看喪禮,都會想起死去的父母,經常淚水浸溼衣襟。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董永

董永,漢朝時期的人物,古代流傳行孝歷史模範。其家境貧寒,幼年喪母,與父相依為命。父親去世了,而董永卻連埋葬父親的錢都沒有。怎麼辦呢?無奈之下,董永只好將自已賣給一個富家做奴隸,就是為了用幹活得到的錢去埋葬父親。董永真是一個孝順父親的人。是《二十四孝》中賣身葬父的主角。民間廣泛流傳因其孝心感動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動人間親情,與其結為夫妻。湖北省孝感市也因此得名。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花木蘭

南北朝時期,突力子侵犯北魏邊疆,地保持軍帖命花弧應徵入伍。花木蘭想到父親年老多病,弟弟花木力年幼無知,決意女扮男裝,以弟弟的名字,代父從軍。開始全家都不同意,花木蘭想盡方法來說服他們。花弧本是一個老英雄,看女兒一片忠孝之心,又有超群武藝,答應女兒穿上戰袍,跨上戰馬,趕赴邊關去報效祖國。花木蘭她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剛毅和淳樸的優秀品質,這是一個深深紮根在中國北方廣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巾幗英雄形象.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丁蘭

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七個人,感天動地,中國人之楷模!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以他們為楷模,孝順我們的父母,做一個孝順的人。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以史為鑑,以史為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