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敗在“家庭不和”上,牢記“這三點”,家和萬事興

居里夫人說:“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真正幸福的家。”

在這裡,一家人不僅僅只是指一家三口,它還包括夫妻雙方各自的親人。

中國人說 “家和萬事興”,人生成功離不開家庭的和睦。

多少人敗在“家庭不和”上,牢記“這三點”,家和萬事興——

多少人敗在“家庭不和”上,牢記“這三點”,家和萬事興

一、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愛好和經歷,你不能以你的尺度去要求你的愛人。試圖改變對方的人會活得很痛苦。順應對方性格、因勢利導的人才是聰明的人,因為對方如果是穀子,收穫的就是穀子;如果是玉米,收穫的就是玉米.

古時候,有個國王問他身邊的武士:“女人最需要的東西是什麼?”武士想了想說:“金錢。”國王搖了搖頭。武士又說:“美貌。”國王仍舊搖頭。武士又深思了一下說:“是權力。”他的話仍被國王否定了。

後來,國王容許武士周遊列國找尋答案。武士在路上遇到醜陋的巫婆,武士把自己的問題對巫婆講了。巫婆說,告訴他答案也可以,但必須得答應娶她為妻。武士答應了她,在舉行婚禮的那天,巫婆說:“女人最需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命運。”在當晚的洞房花燭夜,武士發現醜陋的巫婆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少女。少女對她的丈夫說道:“如果白天是漂亮的女人,晚上就會變成醜陋的巫婆;如果我白天是個醜陋的巫婆,晚上就會變成美麗的少女。你可以選擇,你選哪一種呢?”

是啊!是選擇前者還是選擇後者呢?具有強烈虛榮心的人會十分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也會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別人產生的影響,有的甚至忍受自己的噩夢把自己的老婆寧願當成一種裝飾品來炫耀自己;追求自我的人會格外注重自己的主觀感受,寧可要晚上的天仙也不要別人的品頭論足。你又是哪一種人呢?

最後,她的丈夫聰明地答道:“你認為女人最需要的是掌握自己的命運,那就由你決定吧!”於是,武士的妻子白天是一個美麗賢淑的女人,晚上則是一個浪漫曼妙的少女。

這個寓言是說,你不要試圖改變你的愛人,讓他們掌握自己的命運,結果將會帶給你或他人無比的幸福和快樂。

切記:不要試圖改變對方,娶(嫁)了對方,就等於接納了這個人,就等於接納了這個人的所有。誰也不能保證他或她沒有一點瑕疵,容忍對方的一切,就會擁有幸福快樂的婚姻家庭。

多少人敗在“家庭不和”上,牢記“這三點”,家和萬事興

二、合理的教養子女

一樁美滿的婚姻,不僅是相守百年,還應該有一個知書達理的孩子。現實中很多家庭因為孩子教育出現了問題,不僅家庭生活被弄得雞飛狗跳,更讓一個家庭沒有了希望。因此一個家庭幸福與否,能否合理教育孩子是關鍵。

我們每對夫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但現實中對孩子不滿意的夫妻十有八九。有的孩子在夫妻的眼裡甚至就是一個十足的“壞孩子”,這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無比痛苦的事。壞孩子會使家庭失去和美;壞孩子會使夫妻二人失去希望;壞孩子會使生活麻煩不斷;壞孩子會使夫妻臉面全無……其實,很多家庭要明白一點,孩子的好與壞,原本就是個相對概念。從某個角度看,屬於“好孩子”的,換個視角也許他就成了“壞孩子”。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孩子,實際上都是“好”和“壞”的結合體。很多夫妻只要求孩子有“完美”的表現,這樣才覺得“有面子”,因此夫妻就很難接受孩子的缺點。在這種心態下,孩子的缺點就被放大,比如淘氣頑皮、成績差等就成了壞孩子的標誌。

研究歷史上很多所謂的天才你會發現,如果我們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價他們的小時候,他們與現在的孩子無異,有的甚至還不如現在孩子的資質好。這其中有笨的、傻的;還有看起來有些瘋的,比如說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小時候的表現連一個平庸的孩子都不如。所以說天才原本平常,在小時候可能還很平庸的,家庭中不要因此而對孩子有失落感。你的孩子可能調皮、笨拙、逃學、不愛學習……這可能就是孩子天才的特質。夫妻在家中要善於發現其中的真諦,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這樣,每個孩子就不會顯得平庸。

切記:每個孩子都有超凡的潛質,關鍵在於夫妻能否把孩子的這些潛質挖掘出來。換句話說,就是夫妻會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

多少人敗在“家庭不和”上,牢記“這三點”,家和萬事興

三、正確對待對方的父母

愛情是把兩個人拴在一起,婚姻是把一群人聚在一塊。在這一群人當中,最重要的就要算是雙方的父母了,他們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夫妻形象或夫妻關係。夫妻兩個人如何對待對方的父母,這是家庭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不少夫妻因能正確處理這個問題,家庭生活總會奏出柔和而歡快的樂曲;有些夫妻因對這個問題處理不當,家庭生活常會迸發出嘈雜而煩人的噪音。

對此,正確的態度就應該是夫妻雙方能一視同仁地看待彼此的父母,協調一致地給彼此父母以幫助。小兩口在這個問題上協調好了,既能使雙方父母滿意,又能使夫妻感情融洽。那麼在對待雙方父母問題上,小兩口應該怎樣去協調呢?

不要因為結婚了,事情多了,就和父母的感情淡了,對待雙方的父母首先是靠自覺性。父母永遠應該加倍地得到尊敬,因為他們不僅給了自己或愛人的血肉之軀,更撫養自己或愛人從幼年走向成年,並教以做人的道理。每對夫妻可以想象:從自己父母的角度來說,自己從出生到成家立業,父母給了自己多少教導和關愛,花了多少心血,從衣食住行到讀書、成家,父母節衣縮食,克服了很多困難,甚至是付出了很多血汗;從愛人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在培養子女的時候,也像自己的父母那樣付出過,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你養育了一個能與你風雨同舟、白頭到老的人。因此,無論你是女兒還是女婿,無論你是媳婦還是兒子,你都該和自己的愛人一起,承擔起做子女的責任。只要父母有困難,就應該前去照料,分憂解愁,即使父母非常康健,經濟上能過得去,做兒女的也還應該多去看望,並拿出一些錢交給父母,這樣做能使父母感到滿意、快樂,無孤獨之感。

切記:夫妻二人只要能真正做到正確對待對方父母,並能合理地給雙方父母一些資助,那麼雙方父母就會滿意,夫妻倆就能生活在一個和睦的家庭中了。

多少人敗在“家庭不和”上,牢記“這三點”,家和萬事興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