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企業低能耗生存法

“辟穀”:企業低能耗生存法


  讓一個人長時間不吃不喝,還要繼續活下去,是不是不太可能?

  特殊時期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就是這種境況和挑戰,一方面,不得不延遲復工,收入為零;另一方面,企業還有很多剛性支出,如人員工資、社保、房租等其他成本。

  清華、北大對995家企業做了一項聯合調查,發現受疫情影響,29.58%的企業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58.05%的企業下降20%以上。同時,85.01%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生存!

  事實上,第一批在2月10日復工的企業,馬上就有支撐不下去的了。比如,新潮傳媒當天就宣佈裁員10%,即500人,同時高管集體降薪20%。這家公司實力和規模並不算太小,擁有約5000名員工,據說公司賬上還有10億現金。像新潮傳媒這樣的操作,可以稱為“截肢式生存”。如果找不到更好的應對方式來渡過難關,估計很多企業將不得不壯士斷腕,將此前辛辛苦苦、耗盡無數資源和心血打下來的市場拱手讓出。

  那麼,還有沒有別的應對之策呢?

  當然有!


  “辟穀”式生存


  相傳中國的道家有一種叫“辟穀”的神奇方法。當一個人進入辟穀狀態時,可以在不吃任何五穀雜糧、蔬菜瓜果的情況下,只憑借很少量的水,就可以長時間生存下去。多年前,我機緣巧合學會了辟穀,每年都要做一兩次以調節身心,每次為期七天。在此期間,不吃東西,也沒有飢餓感,而精力總體上很充沛,可如常工作出行,基本不受影響,只是不宜做劇烈的運動。

  看到此處,如果覺得辟穀玄之又玄,而產生深度懷疑的人,就不用往下看了。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他的認知之外找到解決方案。如果迫於生存危機,那就繼續往下看,窮則思變,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辟穀實際上是一種低能耗生存方式,一方面通過將人體維持在較低的基礎代謝率以節省人體能量的消耗,同時又玄妙地利用外部的能量來支持人的生存。

  這種方式比擬於企業,就是辟穀式生存。

  很多企業會覺得這場疫情是一個無比艱難的生存挑戰。但其實,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大到宇宙洪荒,審視千百萬年來地球上的物種進化,就會明白,當下的疫情其實根本就算不了什麼。殘酷的環境鉅變,淘汰了很多物種,但也有很多物種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能耗理論對此做了深入研究後,認識到大自然運行的基本原理就是節能。只有低能耗的生存方式,才能讓物種長存。這就是恐龍滅絕而螞蟻無處不在的本質原因。

  企業也是一樣。所以,辟穀式的低能耗生存方式完全是可能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辟穀式生存三大策略


  那麼,在特殊時期,企業的辟穀式生存到底該如何運作?

  根據能耗理論,企業要活下去,必須依靠能量。當然,這個能量不僅僅是指資金。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大策略。


  借能策略


  這個很容易理解。比如,西貝公開了自己的困境後,很快得到了銀行的響應。浦發銀行很快給予其4.3億元的授信,其中1.2億元已於2月7日到賬,而且這筆貸款的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調了一些。隨後,其他三十多家銀行旗下的七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貸部門也主動找到西貝,要提供資金支持。

 但是,西貝的這個借能策略並不適用於絕大多數企業。西貝之所以能,還是因為它本身是行業領軍者,此前營收狀況非常良好,銀行信任西貝有足夠的能力在疫情過後快速恢復盈利。

  國家推出政策,要求銀行加大對企業的資金授信支持。但銀行也是市場主體,不是慈善機構,不會對所有的企業一視同仁。你的企業能不能拿到銀行的貸款,自己應該很清楚。同時,國家要求國有物業減免企業的租金,提倡私有物業和企業再次協商租金,但這裡面的講究很多,你的企業能不能指望得上,你自己也應該很清楚。

  如果都指望不上,那就好好看下面的兩個辟穀式生存策略。


  節能策略


  所謂節能策略,就是減少自己的能量消耗,或者讓合作者來共享能耗成本,或者將部分能耗轉移到顧客身上,以渡過難關,為生存和未來的轉機贏得時間。

  我在《能耗遊戲:從價格戰到能耗戰的商業未來》這本書裡詳細介紹了七大節能策略:技術創新、算法創新、模式創新、流程重構、聯合補益、細節優化、顧客轉移。我擇其重點來講幾個。

  模式創新。比如將線下服務轉移到線上。很多行業都在動這個腦筋。還如,西貝的門店不能開門營業,那就轉做外賣。雖然營業額只是正常時期的10%,但聊勝於無。

  聯合補益。比如,西貝的1000名員工臨時出租給盒馬鮮生;京東和達達隨後也提出了要聯合招募超過35000名正式及臨時員工。這種臨時性的共享員工,是非常好的聯合補益、互助互益的方式。

  顧客轉移。比如,短期內口罩缺口極大,口罩產能就算全負荷運轉也不能完全滿足當下需求。廠家能不能把生產口罩的原材料寄給顧客,同時發佈教學視頻,讓顧客學會自制應急口罩?其他的企業是否也能用各種方式吸引顧客參與?畢竟你的員工就是其他人的顧客,大多數人都宅在家裡避疫,有趣有益的方式很容易吸納顧客參與,從而實現降耗。


  潛能策略


  辟穀之所以有效,除了自身機體的低能耗運作之外,還從外部的宇宙空間汲取能量。人體作為一個有機的小宇宙系統,和身外的大宇宙是息息相通的。可以說,宇宙的能量就相當於人體的潛能儲備,就看你能不能動用這個潛能儲備來為自己服務。

  對應到企業,所謂的潛能是什麼?又藏在何處呢?

  企業的潛能,其實就在員工身上。員工就是企業的大宇宙。

  正常情況下,員工朝九晚五,每天工作八小時。但這並不是他們的全部能量。尤其是在集權控制比較嚴格的企業,員工被領導的頤指氣使或嚴格的規章制度所約束,其驅動力來自外部的獎懲,往往缺乏內在自動、自發的驅動力。所以,很多員工的時間不得不在一些無聊的事情上消磨掉。絕大多數公司裡的絕大多數員工的潛能是處於極大浪費的狀態。

  當一個人充滿主動性的時候,其能量狀態就像爆棚一樣,想象力豐富、創造力驚人、執行力非凡。而當一個人僅僅為餬口來掙一筆工資時,其能量狀態是低落的,往往是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是更過分的陽奉陰違、弄虛作假、糊弄上級和公司。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一個員工積極主動,充分發揮潛能呢?

  特殊時期捐款捐物的行為可以給我們極大啟發。很多人完全是自主、自發地發動自己的力量,從萬里之外的異國,搜尋口罩、防護服等戰略物資,克服物流、海關等種種困難,想方設法送到疫區。

  如果我們公司的員工,也能以這種竭盡所能的方式完全發揮出自己驚人的潛能,為公司的生存開動腦筋、發揮創意、積極行動,你覺得公司的生存概率會有多大?

  所以,問題不是我們能不能生存,而是我們能不能真正激發員工。

  我在和陳泓希合著的《玩娛授權:從授權管理到授信管理》一書中提供了基本方法:在統一價值觀的前提下,讓員工從Know Why(知道為什麼要做)出發,充分信任他們,從而徹底引爆他們的創造力和執行力。

  總之,在特殊時期,只有極少部分企業能夠依靠“借能策略”生存。但辟穀式生存的“節能策略”和“潛能策略”卻能讓大部分企業逃脫截肢式生存的詛咒,看到前方的曙光。

  但是,需要著重提醒的是,很多企業本身的運營能耗結構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年景好的時候看不出來,還以為是良性成長。但潮水退去,就會發現自己不是Strong,而是虛胖。所以,任何一家公司,無論有沒有突如其來的疫情,如果想要真正地長久生存,一定要注意優化自己的能耗結構,一定要充分激發員工的潛能!因為特殊時期總會過去,不確定性卻會長存。未來,屬於學會辟穀式生存的企業!

  (作者:玩具思維創始人、心理管理學家 陳禹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