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的商业模式5(未完待续)

2.4共享经济的理论基础

共享经济的先决条件是资源的闲置与使用的临时性,而其可商业化运作的条件,则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通信与交互能力可以达到其规模性扩展的要求。整合闲置资源的供给方式与租借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其核心,其本质的特征是闲置的资源,可供出借分享的渠道和具有广泛的使用需求。其具有三个主体要件,即闲置资源的供给方,资源共享及分配平台,以及具有临时性需求的需求方。而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正是将这一理论作为基础形成的,其本质上是利用信息化等手段,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并将整合后资源进行再分配后,供需求端进行有偿使用。

由于共享经济的主体要件实际就是在供方和需方之外,需要有一个解决供需双方交易的中间平台媒介,因此共享经济实际上就具有了双边市场的特征。双边市场原本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夏尔·罗歇和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在图卢兹大学工作期间,在研究信用卡问题的时候率先提出来的,后来该理论经不断完善后扩展到整个经济学领域。罗歇与梯若尔在《双边市场定义》中提出,双边市场是一个能够提交供需双方交易的平台,使双方在平台上进行交易而向各方收取费用。简而言之,即是通过平台来吸引双方进行交易,并收取双方的交易佣金,这就构成了共享经济的一个理论基础。而针对共享经济,罗宾·蔡斯给出了三个基础理论:即社会高度发展而带来的产能(也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源)的过剩;以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共享平台使边际成本趋近于0;在完善的信用体系支撑下实现的人人参与。因为共享经济正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拥有闲置资源的供方和有临时性使用需求的需方提供了一个中间交易的平台,以实现其盈利目标的。社会发展到今天,生产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大量社会资源闲置的问题,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些资源而不产生额外新的产能,这就需要在双方中间建立一个方便交易的平台,这在几十年前是非常困难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此蔡斯认为,共享经济将为人类社会解决三个重要问题: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能够更多的利用过剩产能来创造新的社会价值;交易平台的中间媒介需求为新技术找到了一个新的能够体现其价值的方式;各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共享经济也因此将成为解决当前一些以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的理想经济模式,它将对人类社会传统的市场竞争、价值创造、资源循环利用等模式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这将标志着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浅谈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的商业模式5(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