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我這裡所說的中小微實體企業主要指具有相應規模的第一第二產業,即相應規模化的種植、養殖業,生產、加工類型的工業企業,不包含提供服務為主業的第三產業。相應的規模化,是指需要一定規模的投資,同時擁有一定數量的僱傭工人。

中小微實體企業在創辦和經營過程中,如何提高生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我認為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一、產品和行業的確定原則

堅持不熟不做的基本原則。創業者決定創業方向,在確定產品和行業範圍時,儘量堅持不熟不做的基本原則。對產品、行業的熟悉和了解,有助於企業準確把握產品的更迭規律,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時作出決策和應對,有效規避“馬後炮”、“事後諸葛亮”式的悲劇。對於不熟的產品和行業,無論聽聞利潤多麼的豐厚,都要謹慎對待。如若確想涉足,也一定要尋求一個對該產品該行業相當瞭解和熟悉的合作伙伴,建立穩固可靠的合作模式,這是基礎,基礎不具備,風險就難以把控。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二、創業地點的確定原則

1、選擇與本產品本行業密切關聯的、產業鏈較為完整的地域作為創業地點。一個地域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或相當規模的產業聚集,絕非短期能夠完成,需要十年乃至數十年以上的時間,期間歷經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從而使產業鏈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敏銳性、連帶效應性等顯著優勢,選擇這些地方作為創業地點,將會使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步入正常的軌道,更好的融入行業的發展潮流;同時,產業鏈完整、規模產業聚集的區域容易形成技術高地、信息窪地效應,該地域信息快捷、服務齊全的優勢也能被更好的加以利用。比如,某設備一個零部件壞了,需要更換,處於產業鏈以外地區的企業,要經過了解諮詢、確定型號、供應方發貨、物流運輸、更換這一過程,一般需要三五天甚至一週的時間才能解決。若是身處產業鏈完整的地區,可能3個小時就解決了,這中間節省的不僅僅是時間成本,更是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產出和效益。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2、選擇主要原材料所在的地域作為創業地點。這一選擇的主要意義在於,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原材料,節約物流運輸成本,縮短時間等待消耗。物流成本不是個小數目,尤其對小微企業來說,每年支付的物流運輸費用往往不少於利潤,節約了這項成本也相當於增加了企業利潤。縮短時間的消耗也相當於提高了運轉效率,加快了資金流轉速度,使資金的使用效益更大化。

3、選擇產品主要市場所在地作為創業地點。這一選擇的好處有兩個,一是節省了產品物流運輸費用;二是拉近了與客戶之間的聯繫,能夠及時瞭解市場需求信息的變化、趨勢,以便企業及時的作出應對,把握住最佳的介入時機。比如,你想搞一個規模的大棚蔬菜種植,城市周邊是最佳的選擇點;你想搞一個規模養殖,城市周邊或者是相關肉食品加工企業周邊是最佳選擇。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如果上述三點都沒有,那你必須慎重了。不要被一些地方招商引資的優惠所誘惑,什麼電費便宜、人工便宜、土地便宜等等。實際上,產業鏈齊全地區的電價與其他地區的電價差異不大。人工便宜看似是一個優勢,卻往往是隱藏的劣勢,產業鏈齊全地區的人工成本一般要高一些,但其工人的生產效率、生產理念、對於生產的理解和執行遠高於落後地區。同樣一臺設備,同樣每天工作8個小時,產業鏈齊全地區的工人每班可生產合格產品5000個,而產業鏈不齊全地區的工人每班可能只能生產4000個合格產品,細算下來,節省的人工費用遠小於多出的產品利潤。至於土地,看似便宜,實際上對於中小微企業的意義並不大,如果你買了,最後會發現成了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事實上,很多中小微企業主不想離開家鄉,選擇在自己的家鄉創業,而家鄉確實不具備上述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我只能說,這對於企業來說,真不是最佳的選擇。既然已成事實,那隻能告誡你早做幾點準備,一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二是找準機會適時轉品轉行,三是對先天不足有理性的認識,並比別人更提前做好風險應對的準備,即使先於同行企業倒閉,也應在預料之中。

三、技術

對於工業企業來說,技術是最核心的競爭力,產品的科技含量越高,意味著門檻越高、附加值越高、利潤越豐厚,所以,中小微實體企業家對技術一定要有深刻的認識,要樹立強烈的產品技術進步、技術升級、技術換代的觀念。任何一款產品,如果其科技含量滿足於當前水平、不求進步、停滯不前,它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電視機,從最早的電子管發展到晶體管,再發展到今天的液晶以及3D,只經歷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現在,你很難看到晶體管、電子管的電視機了,雖然它們也曾風靡一時,但早已被無情地淘汰。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對於中小微實體企業來說,創業初期,可以依靠已獲得的成熟的技術吃上一段時間,但在吃老本的同時,一定要把技術進步、技術升級當作企業最重要的戰略任務去對待。中小微實體企業因受自身條件限制,不具有持續研發、高層次研發的能力,因此,要從以下兩個層面來實現技術進步的目標。一是“土專家”的培養和利用,所謂土專家,是指企業自己的基層技術人才,他們在生產一線,對產品、工藝、品質有著直接的認識和經驗。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企業要形成良好的氛圍和機制,鼓勵、倡導這些土專家的創新意識和行為,他們既是企業技術進步的主要實施者和推動者,也是新技術新工藝的發明者。二是要走技術嫁接、技術引進、技術合作的路子。眾多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他們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科技創造出來,但大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主要表現形式為發表論文。因此,要與上述機構或者個人建立良好的聯繫,達成各種形式的技術合作,利用他們的支撐和幫助,實現企業產品技術進步、技術升級、技術換代的目標。唯有如此,中小微實體企業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四、市場

中小微企業家們要培養和提高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捕捉能力,並迅速做出反應。船小好調頭,是對中小微企業褒揚和肯定的評價。我們常聽說,南方發達地區的幾個老闆們在一起喝了一會兒茶,就談成了幾筆生意,獲得了最新的市場信息和動態,然後各自回去,不要三天,新產品就推向市場了。這裡面其實反映了幾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產業鏈完整的地區或是相當規模產業聚集的地區往往都是市場信息彙集和集中最快最準的地方;二是企業家們以互通的方式交換、證實信息的有無和準確性;三是企業家們對市場信息的反應極為迅速,抓住了市場先機;四是一定範圍內的協作互助不會造成殘酷的競爭,中小微實體企業體量小,即使幾家合起來,在某一時段某一產品的市場需求中所佔的份額也不大,因此基本不會造成競爭關係,而是形成了互助共贏的關係。這些很值得廣大的中小企業家們借鑑。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五、內部管理

企業的內部管理繁瑣複雜,不同企業、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有各自較為合適的方式,所以,淮南為橘、淮北為枳是為常態,這裡只說一箇中小微企業共性的問題,以供企業家們參考,那就是企業主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問題。我一直主張,老闆們不要刻意營造“我是老闆”的氛圍,把員工視作自身的附庸,認為自己具有顯然的等級優勢。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員工,員工就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企業、對待老闆。所以,企業家們應把員工視作企業的寶貴資源和財富,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員工,以珍惜、互贏的心態對待企業人才,這才是最佳的共處方式。穩定、積極、和諧的員工隊伍,既是企業創造財富的保證,也是維護企業穩定長久發展的保證。前段,疫情緩解,廣東、浙江等地的企業以專機的方式接員工返廠,其實就是對員工尊重、珍惜的說明,這種態度值得中小微企業家們學習關注。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六、風險意識

企業的創辦和經營,是一個複雜的經濟活動,會受到各種因素、條件的影響,時刻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中小微實體企業的創業者們經濟實力相對弱小,為創辦企業投入了絕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積蓄,因此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壓力,企業一旦有閃失,便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我建議中小微實體企業家們一定要樹立強烈的風險意識,在應對措施方面,除努力做到此上所述之外,還要注意做好企業財富的合理分配使用。企業盈利了,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有很多企業家們開始揮霍,買豪車,購好房,抽好煙,喝好酒,天天麻將桌,夜夜KTV,花錢如流水一般。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企業盈利,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提高,其實無可厚非,偶爾奢侈一把也情有可原,但若將奢侈變成生活的常態,那就是作了。所以,企業家們在財富的分配使用上要有合理的規劃,要有居安思危的風險意識。比如,每月拿出一定比例的盈利單列專用,作為企業發展基金或是風險基金,可以現金的形式存於銀行,也可考慮容易變現、風險較小的保值增值形式,如購買國債、保值基金等。但切忌不要購買保險行業的所謂基金,也儘量不要進行炒股、炒匯、炒貴金屬或民間放貸等所謂的“投資”活動,這類“投資”的風險難以把控。家有餘糧,心中不慌。這些盈利積累在企業遭遇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影響時,是企業渡過難關、得以存活的保障。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七、合適的企業模式

中小微實體企業的創業者們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企業模式,如獨資模式、股份模式、全員合夥模式。每種模式各有特點,獨資模式為個人獨自出資,出資者獨自享受盈利,但也獨自承擔風險。股份模式為幾個人合夥出資,按出資多少及其它資源折算確定每人擁有的股份,企業盈利按照股份分享,風險也按照股份共同承擔。全員合作模式即在股份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實行全員持股合作的模式,全員都是出資者,依照相應的比例分享企業盈利,但也同時承擔企業風險。對於後兩種模式來說,企業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實行易於操作的決策模式,儘可能避免意見的繁雜導致決策的不順或遲鈍,影響效率,貽誤戰機。合適的企業模式有助於企業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和發揮,也有效增強了風險的抵抗能力。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中小微實體企業生命力和抗風險能力脆弱,是我國中小微企業現階段的真實狀況。因其單個個體較小,層次不高,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的扶持,眾多的中小微實體企業中,能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不超過千分之一,所以,銀行扶持的幫助在中小微企業中不具有代表性,故而這裡不做分析。但倘若中小微企業能做好以上所述方面,其生存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將會得到顯著的提高。

目前,中小微實體企業如何提高生存和抗風險能力?這幾方面是關鍵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些,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