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並不是說的越多越好,學會表達,就是剋制自己的表達欲

我們這套課程是連貫的,教大家的是應該說什麼,到底要講什麼東西。然後跟大家說的是,應該怎麼說,怎麼從整體上去設計。如果你只看到了這一篇,建議你前後全部看。

演講並不是說的越多越好,學會表達,就是剋制自己的表達欲


我要教大家的是:怎麼樣少說,怎麼樣簡潔的說,怎麼把一個複雜抽象的概念跟事情說清楚。

這是我們線上課的順序,但線下課我們不用這個順序。線下的課,你知道教的是什麼嗎?教的是“不說”。

我們第一節課,就會把這個原則告訴大家,就是一定要簡潔表達。為什麼非要把“不說”,當成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跟大家講,你去線下看一次就知道了。

舞臺好像是有魔力一樣,一個外向的人,他本來就愛表達,表達欲非常強,恨不得每一個機會都抓住,要上臺,要說,能理解他會說的多。一個內向的人,你看他平時都不愛說話,剛到課堂上扭扭捏捏,一旦打開,自己那個話比外向的人還要多。

演講並不是說的越多越好,學會表達,就是剋制自己的表達欲


但真的是一多說就錯,一多說就煩。一旦別人需要帶著耐心去聽你講話,你就完蛋了。所以說,多說就沒有好的,就沒有不失敗的。

學會表達,我們第一個事情讓大家學的,就是剋制自己的表達欲。

我們怎麼教大家剋制自己的表達欲的呢?難道我們教大家表達前告訴自己,別說、少說、不說,是這樣嗎?不是的。

表達之前再提醒自己,就很容易導致一個結果,就是總覺得不敢說,然後說完了之後就後悔,覺得自己說的不夠充分,要是再說一個什麼就好了,就會造成這樣的感覺。

但是即便這樣,也比不提醒自己好,如果真的到你說了,你撒開了說,就會出問題。

我們有一次進行彙報演講的時候,一個人就五分鐘,然後有一個選手上臺之後,就非要講兩個事兒,兩個事還挨不著,表達欲就這麼強,就覺得一定要說出來。然後說到後面,大家都不耐煩了。

演講並不是說的越多越好,學會表達,就是剋制自己的表達欲


既然不是靠通過提醒自己少說,來達到剋制表達欲的目的的話,那是什麼別的方法呢?在這我再補充一個表達的特性,你有沒有發現,除非是即興表達,比如跟別人敬酒。大多數情況下,你的表達是不是都可以準備。你的表達欲應該在準備的過程當中剋制,不應該在上臺之前剋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