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為何時任總統羅斯福卻視而不見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對日本來說也算是一次輝煌勝利,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卻是日本徹底的災難。

一般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可以說給美國太平洋艦隊造成了重大創傷。但其中的一些蛛絲馬跡,也讓我們發現了另外一種可能: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 就已經知道,只不過並未公佈

明知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為何時任總統羅斯福卻視而不見

這可能要從一封信說起,這位前美國陸軍後勤部副主管史密斯的女兒海倫·哈曼在親筆書信中說,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羅斯福曾召集陸海空等重要人員開了個秘密小會,說日本準備偷襲珍珠港,但他禁止大家向外界透露此信息。

明知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為何時任總統羅斯福卻視而不見

另外依據大概有幾點

  • 偷襲前一兩個月,美軍向珍珠港突然調派大量的醫藥物資和醫護人員。
  • 偷襲時,美國經驗豐富的燒傷科大夫恰好在珍珠港開會。
  • 一些不合常理的軍事調動,襲擊之前美軍把主要的戰鬥機調往偏遠的小機場,主要的機場倉庫卻空著不用。襲擊開始後升空作戰的飛機都是小機場起飛的。(參考《虎、虎、虎》、《珍珠港》)
  • 襲擊結束,受到攻擊的軍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修理好,並且進行了改裝,且船上有已經準備好了全套的配件。(要改造軍艦,前期準備工作就要好久,比如畫圖紙,好像這些都是提前準備好的)
明知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為何時任總統羅斯福卻視而不見

其實,拋開這些,我們從當時大的環境中也可以進行猜測。

日本偷襲珍珠港,時間是1941年12月7日。

當時中國抗日戰爭已經有幾個年頭,可以說正處於白熱化。

德國於4月27日攻入雅典,6月22日入侵蘇聯。歐洲也是戰火漫天。

所以當時在美國的四周都有戰火。

明知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為何時任總統羅斯福卻視而不見

再看看美國內部,可以說美國地理環境比較好,很太平。

當時美國的孤立主義比較強。很多美國人不樂意參戰,認為其他國家打仗,又跟自己國家沒關係,沒必要冒生命危險。另外打仗是要花錢的,一旦參戰,戰爭消耗是非常大的。

能當領導自然有領導長遠的眼光,羅斯福可不這麼想。

萬一蘇聯和中國守不住,那麼下一個目標必然是美國。

所以美國參戰勢在必行。

明知日本要“偷襲珍珠港”,為何時任總統羅斯福卻視而不見

但是怎麼才能說服美國的民眾呢?於是珍珠港事件就是一個好的時機。

為了激起美國民眾的仇恨,羅斯福掩藏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故意不作防備。

果然,珍珠港被偷襲後,不僅 激起了美國民眾的對法西斯的仇恨,而且深感美國本土已遭到威脅,

強烈要求美國參加太平洋戰爭。

於是,羅斯福的目的達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