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三大陷阱,你知道幾個?

1、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的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後,由於由於道德淪喪、法治崩潰、坑蒙拐騙黑橫行、假冒偽劣毒充斥、腐敗與兩極分化嚴重,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一種狀態。

其中“中等收入”和“陷阱”之間沒有任何內在的必然聯繫,因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而進入“陷阱”只是假象,把增長當發展的GDP增長方式造成的嚴重社會後果使增長不可持續才是本質。所以,“中等收入陷阱”是用假象掩蓋本質的偽命題。

經濟學三大陷阱,你知道幾個?


2、塔西佗陷阱

塔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這一概念最初來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歷史》,是塔西佗在評價一位羅馬皇帝時所說的話:“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之後被中國學者引申成為一種現社會現象,指當政府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現今也適用於經濟領域。通俗地講,可以解讀為:“當一個部門(企業)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經濟學三大陷阱,你知道幾個?


3、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經濟學三大陷阱,你知道幾個?


人們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11例。最顯著的就是德國。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在亞洲,日本崛起之後,就想挑戰歐洲殖民地在亞洲建立起來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秩序,最終爆發了日本以反對西方列強為名而侵略亞洲其它國家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