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關鍵詞,解析頭號大毒梟與刑警的“貓鼠遊戲”

首先說一下,轟動世界的金三角頭號毒梟是誰?是譚曉林,他販毒期間擁有一支200多支私人武裝,控制中緬邊境百分之六十的毒品交易。先後參與組織向國內外運輸海洛因55起,製毒化學品34起,涉及毒品海洛因10393件,約7.275噸,製毒化學品26.5噸,麻黃素22.45噸,非法獲取毒資超10億人民幣。

要知道國家法律規定,販海洛因50g以上即可判處死刑,那麼這個毒梟大魔頭的罪行,死145500都還不夠!

譚曉林從1995年進入警方視線直至最終被擒拿,警方和譚曉琳的“貓抓老鼠遊戲”從未間斷。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雖然最終譚曉林落網被捕,但他給社會造成了巨大危害,譚曉林的犯罪、警方的睿智擒拿過程,值得深思。

2個關鍵詞,解析頭號大毒梟與刑警的“貓鼠遊戲”

那警方是如何將這樣一個大毒梟擒獲的?又是怎樣的一個譚曉林能在刀尖上游走呢?接下來我從兩個關鍵詞來解析這件事。

第一個關鍵詞:貪得無厭

譚曉林本是四川打工仔,1993年去緬甸認識了做生意的緬甸楊姓姑娘,並做了姑娘的助手。得知姑娘的父親是緬甸勢力龐大的大毒梟楊國棟,譚曉林為進入楊家,費心追求這個又胖又黑的女人,做了楊家的女婿,但楊國棟並沒有讓譚曉琳沾染毒品生意。

婚後兩年一直做珠寶木材生意,可意外突如其來,盜賊將譚曉林妻子打死了。譚曉琳感覺失去了可以擁抱的大樹,他搬到緬甸木姐居住。在瞭解販毒獲取暴利後,譚曉琳開始動心,越琢磨越想販毒,畢竟這是他出人頭地賺錢最快的機會。但當時各毒梟已經站穩腳跟,譚曉林若想在血雨腥風江湖路上站穩腳跟,就需要另闢蹊徑。

2個關鍵詞,解析頭號大毒梟與刑警的“貓鼠遊戲”

關鍵地點在瑞麗

由於警方和緝毒隊對過往車輛篩查力度大,做毒品生意的人掉貨是必然現象。於是譚曉琳摸索出一條新的販毒通道。為了不讓自己擔風險,他開始鑽研偵探類書籍,搞反偵察,規劃如何販毒的同時研究改裝車輛,使用暗語,規範手下不許販毒。

極度狡猾的譚曉林藉助楊國棟的人脈開始大肆販毒,他做事謹慎,輕易不出手,出手就做大買賣。就這樣很快成為金三角地區最大的毒梟,構建起危害最大的販毒組織,同時成為了我國警方的一號通緝犯。

譚曉林的販毒各個環節交由手下馬仔,本人從不出面,而是高科技工具遙控指揮。

警方本想借他賭場玩樂時機抓捕他,但譚曉林錢多講義氣,不少人心甘情願為他賣命,身邊的十幾名武裝守衛個個身強力壯。1997年譚曉林還當上了勐古特區保衛軍財政部長,和緬甸軍方高層建立了較好的人際關係,這給我國警方的抓捕增加了難度。

同年,譚曉林再婚,這件事引起了前岳父楊國棟的敵意,譚曉林失去了楊家靠山,隨後其母親病故,警方藉此機會向譚的販毒組織植入了一條精心培養的內線老田(媒體統一稱呼化名)。

這條內線是譚曉林的老鄉,曾經幫助過他,譚曉林比較信任老田,但一直沒將運輸重任交給老田,幾次試探後譚曉林終於在1999年將運輸任務交給了老田。老田將一切如實彙報給重案組,後來警方繳獲巨量海洛因,中緬雙方再一次下定決心:毒品不除,社會難安。

2個關鍵詞,解析頭號大毒梟與刑警的“貓鼠遊戲”

行蹤詭秘深藏不漏的譚開始害怕,還給警方寫過一封懺悔信稱自己以後不再販毒,但他並沒有收手。2001年清明節,緬甸國防軍高級軍官給譚打了一個電話,以共同開發石油資源為由請譚曉林面談,貪得無厭的譚曉林一直想躋身政界,他去了緬甸國防軍司令部,當時的司令部早有埋伏,就這樣譚曉林落網。

譚曉林一生被貪慾所控,從利用女人家的財勢,到貪圖販毒的暴利,再到貪圖政界權勢。金錢欲極度膨脹,罪惡由貪得無厭起,也被貪得無厭滅。

譚曉林將由緬甸移交到中國境內的消息傳開會,毒品生意的人們開始驚慌,因為販毒第一梟的譚曉林知道太多販毒內幕。有情報稱毒梟們不會讓譚曉林活著離開,他們要採取刺殺、爆炸、裝車等非常手段幹掉譚曉林。那麼危機重重的境況,中國警方如何應對呢?

2個關鍵詞,解析頭號大毒梟與刑警的“貓鼠遊戲”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關鍵詞;“思維縝密”

我國警方抓捕譚曉林的整個過程主思維是:放長線,釣大魚。所以在案件之初得知譚曉林的貨物要進入境內時並沒有直接抓獲,而是研究譚曉林的思維模式和目的,進一度在細節上跟蹤掉查。

這次的移交過程,警方採取迷惑敵人的策略計劃,製造出兩個譚曉林,一真一假。

除此之外,還有“五真五假”方案:

真假車

真假行車路線

真假關押地點

真假起飛地點

真假降落時間

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這過程的每個環節都安排好了相應的警方重要負責人。1、這一路最主要的工具:車,首先找了四輛一模一樣的三菱汽車,一副車牌掛兩輛車上,車開出去完全分不出真假;

2、其次,四輛車同時出發,也就是這樣的組合:一輛指揮車+一輛假車,一輛指揮車+一輛真車,假車組排場搞得較大,真車組很簡單也沒拉警報;

3、車內佈局:前面一排是一個駕駛員+警官,後面一排兩個武警+真/假譚曉林;

4、假譚曉林被押進檢查站後迅速換車,也就是假譚曉林車先走,真的後走;

2個關鍵詞,解析頭號大毒梟與刑警的“貓鼠遊戲”

5、假譚曉林關在瑞麗機動中,第二天假譚曉林拉到芒市,真譚曉林在晚於假半小時後出發,走另一種路線:瑞麗-隴川-盈江-梁河-騰衝-保山坐飛機,目的地昆明。

6、芒市飛往昆明的飛機就要起飛,而負責押送的局長卻很淡定說不急,跟著的民警們有點摸不到頭腦,過會兒局長看看手錶說:犯人已抵達昆明,任務完成,打道回府。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回顧整個案件,驚心動魄,毒梟們暈頭轉向,一切都在警方的掌控中進行。從查獲海洛因到尋找譚曉林販毒重要脈絡,從研究敵人思維到安插內線到敵方,從擒拿犯人到安全移交,步步安排縝密,滴水不漏,尤其是移交步驟,思維極其縝密。但只要一步出錯,代價都是相當慘痛的。

2004年6月,譚曉林被執行死刑,但這場與毒品的戰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些堅持正義,保家衛國與亡命徒戰鬥的緝毒警察們,一直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