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冷冽氣質到爆的美劇

題記:這是一個嚴肅到絕望的世界


那些冷冽氣質到爆的美劇



01——《暗黑》

此劇是德國製造,編劇導演巴倫.博.歐達爾。探討了因果在時空間裡詭譎變化,宗教氣息濃重,整個有種儀式謀殺的荒誕感。

場景雖小但意境曠遼莽蒼,尤其隨時出現鏡頭裡的巨大煙囪:無論三代人之間有多少恩怨情仇,糾葛迷離,它兀自挺立,似乎唯一的作用是見證他們無休止的求索呵斥,直到最後一幕末日來臨。

在《Familiar》無所倫比色調下,黃色雨衣,黑色暗沉的林間道路,烏幽幽欲吞人而噬的洞窟,角色們清冷嚴肅到骨子裡的苦悶,被無限放大,纖毫畢現,看的人無語可訴。

誰都無法在這纏繞裡脫身。

主角開啟了“末日審判”,這只是把存在未來的真相提前應驗了。


那些冷冽氣質到爆的美劇


02——《冰血暴》

《老無所依》中那個殺手足讓人驚懼戰慄,這部劇中的殺手也是不遑多讓,我覺得更甚一籌,他們這是無視規則下我們無法隱藏的極致脆弱。

故事是隨意性的,編劇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才是最吸引人的——假設可能的話——因為那些雪地裡踽踽而行的人們也四顧茫然。

我們就沒有勇氣在古裝三國劇裡突然冒出一艘UFO來,但是科恩兄弟可以,觀看的時候不是想轉檯而是渾身有輕微顫抖跡象,這是想象被再次想象。

沒有歷史但是可以創造歷史,在這夾縫中進行荒謬假想,一如沙翁的劇。

《西部世界》中福特念著我們羞於出口的臺詞,“

人類的智慧就像孔雀的羽毛,只是一個奢侈的展示,旨在吸引伴侶,所有的藝術、文學,莫扎特的一部分,威廉姆莎士比亞、米開朗琪羅,還有帝國大廈,只是一個精心求偶的儀式,或許這與我們用盡多少理由去完成這些毫無干係,但顯然孔雀不能飛翔,它們活在塵土裡,用喙挑出蟲子吃掉,用它無與倫比的美麗安慰自己,我開始認為這麼多的意識是一種負擔,一種重量,而我們卻讓它們免受這種負擔,焦慮、自我厭惡、內疚,真正自由的,是這些機器,在我的控制下自由。

劇中那種無形張力無時無刻不在引導著我去深思這個表象之下的現實是如何不可捉摸。


那些冷冽氣質到爆的美劇


03——《心靈獵人》

大衛.芬奇的作品的攝影基調從沒豔麗過,總是一種把世界蓋上了一層薄膜的錯覺。從《搏擊俱樂部》的自我意識模糊到《本傑明巴頓奇事》的撕心相錯,他的作品一定需要把自己打醒再來觀看。

此劇背景在美國FBI探員道格拉斯的紀實案例分析心裡著作的框架下展開,導演真的一如既往的冷靜,絕對是個打十分的觀察者。

劇中沒有神秘沒有腎上腺爆發劇情,有的只有一個個讓人心悸的場景。主角是吝於笑容的,他的情緒波動不會緣起情愛,也不會被上司波及,他只是愛極了心裡博弈。

當他第一次和連環殺手見面時,從看守門口走來一個身高體壯的男人,步履緩慢,眼光凝實,不慌張也不榮幸,直直走來。要不是手上的鐐銬說明他是一個犯罪者,這種錯覺讓你覺得是每天在街道口和你打招呼的鄰居,可惜他不是。

他就是認為其他人錯了,然後殺人。

不理解可以殺人,理解更可以殺人。

主角一步步試探進入犯罪的心裡最中央,然後在意識滿足的歧路越走越遠,最後在黑暗中溺水樣的模樣有點可憐。


那些冷冽氣質到爆的美劇


04——《毒梟》

我完了,真的。看一個毒梟的起沉折伏意猶未盡,盡然把他們作為了主角,然而事實上他們已經不能定義為普通罪犯了。

哥倫比亞作為魔幻文學發源地果真有其令人咂舌魅力,南美風情一直是我們期望的品質,但是這風情下掩藏了多少罪惡流毒,作為局外人的我們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美好的果然誰都喜愛。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說是造就美國DEA也不為過,那些年來巴勃羅似乎找到一種看起來甚是可口的經濟發展模式,數不盡的美元從美國流向哥倫比亞、墨西哥。這對美國經濟是百害無一利,所以說後來的事情是明擺著了。

一個國家有國家的氣質,一個民族有其獨特氣質,這種氣質有時候會讓國家民族受益無窮,但這種不變的氣質到最後會厭煩自己為何產生如此性格,期望遠方解救自身。

這是最可笑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