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明前茶與雨前茶,哪個更好?答案在這裡!

茶樹在越冬後萌發的芽葉採製而成的茶葉,時間上主要以立春後到穀雨節前,這段時間採製而成的茶葉大體上稱為春茶。

每年大家十分期待春茶,是因為越冬芽經過了一冬的休眠和養分積累,有機物質十分充足,加之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使得春季茶芽肥碩,內含物質豐富,它的鮮爽度、飽滿度和協調度都極高。

而對於明前茶、雨前茶的說法,是我國長江流域江南茶區按節氣對不同階段春茶的區分稱呼。


如何區分明前茶與雨前茶,哪個更好?答案在這裡!

明前茶

“明前茶”,清明節前採製的春茶。清明採摘,因其芽葉細嫩,色清香絕而成為茶中上品。

明前茶,也常被稱為“火前茶”。其來源與寒食節緊密相連。

古時候,寒食節有禁火三日的習俗,三日內不生火做飯,而寒食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因此明前茶,實際上就是指清明節以前採製的茶,也因此也可稱之為“火前茶”。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杭州觀看龍井茶採製時,曾作詩《觀採茶作歌》,有句雲:“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雨前茶

雨前茶,穀雨節以前採製的春茶。古語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如何區分明前茶與雨前茶,哪個更好?答案在這裡!


明前茶“貴”

首先,因為,“物以稀為貴”。

在江南茶區,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通常茶樹在“春分”時才開始萌芽,在“清明”前開始採茶。由於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

茶芽那麼嫩,所以採茶時除了要非常小心外,4斤多鮮葉才做1斤幹茶。最後再經過篩選、精製。經過驗證,每斤幹茶,其芽頭通常在5-60000個以上!

一年僅一次,物以稀為貴,這樣一來“明前茶”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其次,因為,營養物豐富。

茶樹在冬季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在漫長的冬季,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因此,發芽數量多,芽壯,嫩度好。

另外,這一時期的茶葉其內含物豐富,水浸出物含量高。

再者,氨基酸的含量相對後期的茶更高,一些具有清香或熟慄香的揮發性成分含量較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使得茶葉入口香高而味鮮醇。

最後,因為,健康無汙染。

清明前氣溫較低,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汙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佳的。


如何區分明前茶與雨前茶,哪個更好?答案在這裡!

明前和雨前的區分


  • 採摘時間不同

顧名思義,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採製的細嫩芽頭茶葉,而雨前茶是4月5日以後至4月20日左右(穀雨前)採製芽頭製成的茶葉。


  • 茶葉品質不同

由於採摘時間不同,茶葉的鮮嫩程度及品質相對來說也有所不同。

通常來說,明前茶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郁,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而雨前茶由於採摘時氣溫比明前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芽葉發育成熟,因此雨前茶滋味濃厚而耐泡。

所以,明前茶和雨前茶一個是鮮,一個是濃。明前茶,鮮爽甘。雨前茶,濃厚醇。喝“明前茶”,淡雅高潔;喝“雨前茶”,味濃香永。

如果說明前茶喝的是一個“鮮”字,那這個鮮應該是鮮甜美。雨前茶也能夠喝出一個“鮮”字,這個鮮則是鮮醇爽。

喝雨前茶,性價比高。入口香高而味醇。它是春天濃烈的氣息,一口下去,內蘊十足,對口腔是更劇烈的攔擊,回甘似波浪層層疊湧。

此時的茶葉中,茶多酚含量相對明前茶更高,因其滋味濃烈,喝茶少的茶友往往認為是“苦”,但是喝茶後一會,就會明顯覺得從喉嚨到口腔的一股甘甜,這就是回甘,此時的茶葉,性強質重,幾乎都會符合這樣的特點,苦盡甘來的意境。


如何區分明前茶與雨前茶,哪個更好?答案在這裡!


  • 茶葉產量不同

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 “明前茶,貴如金”。而雨前茶相對來說,採摘的時候生長速度快,產量就很大了。

因此,明前茶是茶中的極品,雨前茶是茶中的上品。


  • 茶葉價格不同

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所以明前茶價格一般來說比雨前茶貴的多,但也不能因此就說明前茶一定比雨前茶好。

對於長時間喝茶並且日常量大的茶友而言,雨前茶是不錯的選擇。

雨前茶,有茶湯醇厚的特點。隨著芽葉的成熟過程中茶多酚、咖啡鹼的含量不斷增加,喝起來滋味會更濃厚,加上較高的性價比,深得老茶客的芳心。


如何區分明前茶與雨前茶,哪個更好?答案在這裡!


到底哪種好?

茶樹由於受氣候、品種以及栽培管理條件的影響,每年茶葉的開採時間是不一致的。大體說來,總是自南向北逐漸推遲,南北開採時間相差3-4個月。

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區,甚至同一塊茶園,由於海拔高度和水肥管理的差異不同,採摘的時間也可能會相差5-20天。

所以說,買茶時不能單憑茶葉採摘的季節來判斷茶葉的好壞。氣溫高的茶園可能在清明前就已經採過2-3次了,但有些海拔較高,茶園靠北的地方,過了清明節,還一次都沒有開採過。

再者,“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麼細嫩,但由於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

這一時期採製的茶不早不遲,是為正也,得季節之神髓,時節之精華,也故為好茶。

明前茶多為芽蕊茶和一芽一葉初展的芽嫩尖,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嫩”是最據概括性的特點。

而雨前茶則推遲了15天左右,多為一芽二葉的柔嫩芽葉,外形稍大,多清香、慄香,滋味濃醇回甘、鮮濃而耐泡。

總的來說,明前茶,有著些初春的寒意,稍顯高冷,但是入口後香氣噴薄而出,舌尖感觸更香甜醇滑。

雨前茶,相比明前茶少了份初春的寒意,多了份暖意,更加的醇爽,回味比較有層次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