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原油跌到20美元一桶,為什麼國內原油期貨還要250元每桶?

WW220180146


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交割,當然要加上運費。現在運費飛漲,攤到每桶上估計有8-10美金吧,再加上含硫多少的折價這樣一算就差的不多了。


2000wb


這得從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說起了

成品油定價機制,即成品油定價的過程方式、法則方案。成品油定價機制在經歷多次改革後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於2009年3月26日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個機制實現了與國際油價實行有條件的聯動,此舉有助於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並逐步跟國際油價接軌。

2016年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消息,決定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上下限。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

油價接軌

1998年以前的長時期內,中國的成品油用戶享受著低油價的待遇,那時石油價格的調整,一直由國家確定,往往是一次調整,長時期內不變。但隨著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完全由政府定價已經不合時宜,也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趨勢。到了1998年,隨著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兩大集團重組,油價改革也拉開了序幕。

1998年以來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管理體制改革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價格初步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階段,1998年6月3日,原國家計委出臺了《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按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相應確定,原油價格自1998年6月1日起執行,成品油價格自1998年6月5日起執行。

二是2000年6月份開始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完全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階段,即國內成品油價格隨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相應調整。

三是2001年11月份開始的國內成品油價格接軌機制進一步完善階段,主要內容是由單純依照新加坡市場油價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石油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油價波動

與以上3個階段相應,中國的成品油價格經歷了幾番引人矚目的波動。1998年出臺油價改革方案規定,原油基準價由國家計委根據國際市場原油上月平均價格確定,每月一調。而汽油和柴油則實行國家指導價,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集團在此基礎上可上下浮動5%。那時國際石油市場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打擊下,一片低迷,成品油價格實際上未作明顯調整。直到1999年4月,國際油價開始上漲,國內油價也常常突破限制,國內煉油企業更是面臨生產經營困難。這輪漲勢期間,2000年6月的改革使國內油價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成品油價格開始每月一調。

從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國內成品油價格隨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累計調整了17次。到2001年11月,成品油定價機制又有新的變化,改每月調整為按照國際市場油價波幅不定期調整。2001年11月和12月成品油價格兩次調低,2002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又經歷了幾次漲價。到2003年,成品油價格再次成為熱點,後半年國內一些地區開始出現"油荒"的呼聲。在國際油價的推動下,2003年一季度國內市場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別是2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將汽、柴油零售中準價每噸分別上調190元和170元后,進一步加熱了國內市場。3月1日國家收回了提價通知,5月10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價格(受SARS影響),但國內成品油市場經短暫的沉寂後,又逐漸加熱。12月6日國家最終提高了成品油價格,壓抑的國內油價才有所釋放,市場價格順勢升高。

機制問題

  1. 調價時間滯後,未能及時靈敏地反映市場變化。現行國家確定的成品油銷售中準價,是要在國際市場三地價格加權平均變動超過一定幅度時才作調整,每次調整至少也在一個月以上,有時幾個月不動。特別是國際市場變化並不完全反映國內市場,按其確定國內油價則難以反映國內市場的真正需求,既誤導生產也影響銷售。
  2. 機械接軌,扭曲了市場的正常需求。一是定價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調價噸油在200元上下並不鮮見,致使提價要麼過高,實際價格達不到,所定價格形同虛設;要麼降價過低,達不到促進生產的目的;要麼調價滯後,所調價格時過境遷,使得國家指導價起不到指導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費結構、習慣及季節變化等,與國內市場不盡相同,而且國內各地市場的需求情況也不盡相同,按照國際市場油價制定國內價格,同國內市場的實際狀況必然有出入。
  3. 透明滯後的定價機制,刺激投機,干擾正常的經營和市場秩序,使政府定價異化,沒有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帶來經營者不平等的市場機遇。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與國際市場變化滯後一個月,給投機經營預留了較大空間,刺激囤積居奇等投機行為。
  4. 原油價格與成品油價格接軌不對稱,影響了成品油生產經營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按照國際油價變動情況,每月1日進行調整,而成品油價格調整則有一個穩定的區間。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價,成品油價格不提,原油降價,成品油不降,生產企業原油進價與成品油銷價不匹配,不利於產銷銜接。

向天影視


首先是價格單位不一樣,一個是美元,一個是人民幣;其次,原油的來源和組成不一樣,中國的原油市場來源於俄羅斯的長協價格、國內開採(6、70美元一桶的成本,還不能停止開採,否則管道要腐蝕,不到六個月就要報廢)以及其他進口;再次,市場不一樣,就像紐約原油和倫敦布油的價格存在差別的道理一樣;最後,國際市場上最便宜的原油不賣給中國,這個事情一直存在,原因也非常複雜,所以剔除其他因素,單就這一點而言,紐約原油只能參考,絕無可能達到同樣的價格,包括期貨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