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難盡!2月愁復產,3月愁物流,運費已成為外貿小企業主不可承受之重

觀察 | 一言難盡!2月愁復產,3月愁物流,運費已成為外貿小企業主不可承受之重

觀察 | 一言難盡!2月愁復產,3月愁物流,運費已成為外貿小企業主不可承受之重

按照平時的情況,空運運費一般佔到他們貨值的20%到30%,漲回全價後,運費成為了不可承受之重。

1月17日,劉海洋(化名)發了條朋友圈:出完這批貨就放假了,希望明年會更好。

那一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幾天之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迅速波及全國。劉海洋是深圳一家光纖通信設備的小企業主,2011年成立了公司,主要做光纖通訊產品的研發設計,產品生產外包給深圳本地的工廠,再出口到美國,去年一年的出口額大概為200萬美元。

一場讓人措手不及的疫情,讓他的公司1-2月毛利下降到了只有去年同期的15%左右。“明年會更好”的期待,至少在一季度已經落空。

2月中旬的時候,因為積壓了不少訂單,企業又遲遲未能復工,劉海洋表示“急瘋了”。好在國內疫情逐漸好轉,進入3月,合作工廠恢復了30%-40%的生產能力,目前全部復工復產。

“我們手上現在做的訂單主要是3月中上旬下的,產能還是有些緊張,工人不夠,每年都這樣,年後會有一批工人流失。”3月30日,劉海洋表示。

但總體情況在好轉,生產在逐漸趕上,新的訂單也在恢復,劉海洋預計,一季度整體算下來,毛利能恢復到去年同期的40%。

然而,作為一家出口導向的企業,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又在給他增加新的不確定性。

01 無法負擔的運費

劉海洋的客戶主要來自美國東岸。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顯示,全美新冠肺炎確診感染病例已經超過14萬例。

上個星期,劉海洋還在朋友圈裡說,這段時間給國外客戶發貨,都會順便放一些口罩。在這個地球村裡,要互相幫助,雪中送炭而不是落井下石。但幾天後,口罩也難以送出去了,物流成為了他最大的難題。

他們的貨很多是走空運或者三大國際快遞。但現在很多客運和貨運航空公司的航班被取消,貨物湧向三大國際快遞公司。其中一家快遞公司的郵件信息顯示,“隨著中國大部分地區逐步復工復產,對中國出口運力的需求也快速增長,我們不得不採取艙位控制的措施。”

劉海洋說,“我們跟快遞公司都是按年簽訂長期協議,協議價一般比公開價低很多。大貨一般走經濟型的,價格低一些,時效也相對慢一些。但上週他們突然說大貨不接經濟型的,只接Priority(優先型),價格高很多,過了幾天又說大貨Priority也不接了,只接全價的。”

按照平時的情況,空運運費一般佔到他們貨值的20%到30%,漲回全價後,運費成為了不可承受之重。

目前,已經生產好的貨物積壓在劉海洋的合作工廠裡,好在倉儲成本暫時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遲遲不運出去,劉海洋擔心的,是客戶的付款問題。

“物流費用是由客戶到付的,我們現在還在跟客戶協調,客戶也沒有什麼好方法,只能先等一等。”劉海洋說。

他向海運的貨代打聽情況,得知海運暫時所受影響並不太大,但一般情況下,海運到美國需要大約40天的時間,海運貨物一般是客戶用作庫存的,空運的則是急單,3到7天就到了。

02 關於供應鏈的思考

對於做國際生意的劉海洋而言,這並非他近兩年來唯一遇到的問題。

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劉海洋出口的光纖通訊產品,被列入了首批“美國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輸美產品徵收25%的關稅”清單。劉海洋的美國客戶曾向他們提出,希望把生產線轉移到越南,以避免貿易戰的影響。

但在劉海洋看來,這基本不太可行。他對中國的幾大優勢有信心:一是產業配套完善,方圓幾十公里的範圍之內,所有的生產配件都可以找齊;二是產品質量好,並且價格不算高,有性價比優勢;三是物流快,去美國的貨一般走空運或者快遞,很快就能運抵美國。

“越南沒有產業鏈。原材料供應就跟不上。聽說有同行在越南開廠的,原材料管理人員都要從中國過去。”劉海洋說。

一場突發的疫情,有些改變了劉海洋的看法。3月初的時候,他向記者表示,短期看來,疫情的影響可控,但長期就怕客戶對中國的供應鏈的可靠性產生懷疑,另闢蹊徑。

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擔心,並且,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蔓延,這種擔心也不再只是面向某一個特定的經濟體。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智庫研究與信息部部長鄭宇劼向記者表示,疫情暴露出看似強大的全球供應鏈脆弱的一面,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會更加納入產能佈局考量,包括髮達國家會考慮佈局本土產能以對沖風險,在不確定性下,分散佈局、保持一定的彈性是最優決策。

曾任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的勞裡·加勒特(Laurie Garrett)有著類似的觀點,她認為,全球化使得企業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組織生產,並及時地將產品投入市場,從而降低了倉儲成本。庫存若擱置超過幾天,便會被認為是市場失靈。新冠病毒證明,病原體不僅會感染人類,而且能夠破壞整個實時生產系統。在這種影響下,全球資本主義可能會進入一個戲劇性的新階段:為了免於未來遭受破壞,供應鏈會更加靠近國內且充斥著剩餘。這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短期利潤,但也會使得整個系統更具彈性。

劉海洋向記者表示,“我個人覺得這是必然的。”

這是否會在未來影響他的出口生意?劉海洋仍然有他樂觀的一面,“這個過程應該不是一蹴而就的。”

監製:志軍

文字:王茜

版式:老李

權威行業全媒體

010-63452041

13701074918

观察 | 一言难尽!2月愁复产,3月愁物流,运费已成为外贸小企业主不可承受之重
观察 | 一言难尽!2月愁复产,3月愁物流,运费已成为外贸小企业主不可承受之重

現代物流報微信公眾平臺所發佈的文章,除本報記者原創外,亦含有各大媒體、互聯網平臺推薦作品。如圖文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妥善處理!歡迎廣大朋友及作者直接投稿給我們!

電話:4000565698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