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在縉雲壺鎮與永康交界處,有一個有著很美村莊名字的行政村,叫“西施”。此“西施”,雖然與歷史上有著“沉魚”之美的彼“西施”無任何淵源關係,卻也在清朝光緒年間出了位長相如“清純淑女”名為“施化麟”的武進士。


施公不但為恭親王得意門生,曾參與抗法入侵、追殺日諜、暗助梁啟超和康有為遁日等行動,更是因平亂、抗英戰功卓著,奉慈禧太后懿旨“賞戴花翎”,其太祖父、祖父、父親因其戰功詔封“正三品武義都尉”,本人死後追諡號“武叢公”,奉慈禧懿旨被賜“丹書鐵券”。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20世紀初,施公奉慈禧懿旨在自己的出生地——道門敕造了“遊擊將軍府”,即現在的“道門進士第”,其也稱“遊府”,或取施公諡號稱“叢公府”,2011年被列入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鄉間小道前往施公府第,遠遠就可見位於山腳一處白色外牆有些斑駁的坐北朝南建築,三個弧形大門和左側建築的馬頭牆清晰可見,顯得整個建築與眾不同和獨一無二,帶著百餘年曆史的厚重與滄桑。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行至府第,發現府前廣場有些狹窄,似乎與施公的朝野地位及整個府第規模有些不匹配。上網查閱才知,奉旨敕造府第時,施化麟父親施潤之原想建牌坊群直達西施村施氏宗祠,遂開出“一個稻樁一塊白洋”天價,並在田裡鋪滿白洋,想以此讓村民讓出土地,但村民不為金錢所動拒通融買賣,最後施公父子放棄了初衷,主動效仿安徽張英宰相的"六尺巷",主動縮減建築面積。


施公父子不倚仗權勢欺壓鄉鄰和強取豪奪,及自太祖施榮鼎立下並一以貫之的“每年除夕夜,都要關起門來,燒掉一年來的借據”家規,均彰顯了施公族人對謙讓、仁厚儒家道德規範的恪守。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走進府第及在內行走,可以領略到整個建築的氣勢恢宏和細節處的精雕細琢,滿足居住功能同時突出防禦功能的獨具匠心,及從中窺見施公整個家族所蒙聖恩之浩蕩,這些都讓“道門進士第”具有了文物保護、研究和利用價值。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據記載,整個府第總面寬52米,總進深53米,佔地2836平方米,磚木結構,由主體建築、兩側附屬建築、青雲樓三大部分組成。主體建築的正廳中間的四根支撐柱和屋頂採用木質,靠近屋頂處的支柱、橫樑上雕刻著各種花鳥魚獸,不但雕工精細,栩栩如生,且魚獸多為勇猛者或其神態,這估計與施家崇尚武學有關。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正廳三面牆除主祀位延續屋頂木質外,其餘牆面均由石磚砌成,刷以白粉,讓建築本身具有較好的防火消防功能。正廳通往兩側廂房的門與大門一樣呈現頂部弧形,並鑲畫有青灰色邊框,這種弧形的門窗與馬頭牆一樣在整個建築得到普遍應用,構成了整個府第的一大建築特色。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與主體建築僅一路之隔的北側即為青雲樓,為單體三層建築,建有藏書樓和瞭望樓,既耕讀傳家,詩書禮傳,更與正廳前用石子和石板交錯鋪就而成可容同時容納數百人的大型天井、西側附屬建築外的池塘,共同兼具了軍事和生活防禦功能:或放哨禦敵,或習武演練,或救火消防。這些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建造,在我縣的古宅中十分罕見,更具建築、文化等歷史研究價值。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施公府第,不但在清朝等歷史時期發揮過防禦功能,在歲月更替中,如在新中國的某特定歷史階段,因其廣袤的建築群和牆體,亦發揮過宣傳陣地的作用:“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等諸如此類的“毛主席語錄”,在此隨處可見。


現如今,不管是主體建築正廳兩側的廂房,還是青雲樓的底層,均可看到當地村民居住的痕跡。站在前者靠近過道一側一戶人家窗外,竟有種時空穿越的錯覺。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只見窗戶為六邊形,裡面以紅色花布襯底,外側則為縱橫交錯的竹製柵欄,上面貼有一個火紅的“福”字窗花,窗臺上放有一個瓦罐,裡面插著一束粉黃色乾花,此情此景,彷彿讓人來到了百年前女子的閨房窗下。


而當我將此畫面用手機定格下來,先前的閨房窗戶,在內外鑲畫有青灰色線條,及周圍保存完好的白色外牆共同映襯下,又似乎變換成了一張西洋油畫。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行走在施公府第,總忍不住撫昔追今。施公府第,作為一幢百餘年稱得上恢宏的歷史建築,在不同歷史時期,或滿足了施公家族及當地百姓日常居住需求,或發揮了防禦和宣傳功能。而時至今日,我們又該如何讓這幢古建築煥發出時代光彩,發揮新的功用,以此在歷史長河中傳承下去呢?

07.

sept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正廳,作為主體建築的主角,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其精美的雕刻外,還可見多幅剛貼上去不久的火紅對聯與紅色花球,似乎在告訴人們這裡不久前剛進行過一場剪綵類的儀式,而“賞戴花翎”、“叢公堂”、“三代都尉”這些紅底黑字題字,足見有心有士對施公生平的探究。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除了對以施公生平為基礎的施公家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傳推廣外,施公府第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文物進行保護性修復,亦有其必要性。因為府第雖然整體保存得還不錯,但白色外牆已斑駁,普遍脫落裸露出裡面的青磚或黃磚,青雲樓樓層間的樓梯已明顯破敗得搖搖欲墜,仍需及早進行保護性修復。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另外,施公府第的建築特色和保存完好程度,及其特殊地理位置,讓我不禁有了關於這幢建築保護性傳承利用的“民宿”暢想。即結合當下如火如荼的鄉村旅遊和“民宿”熱,守住“保護性開發”底線前提下,主動對接永康等地的資金、人才、客源輻射,做好資本招商,打造以中華武學、古建築文化等為主題的精品民宿,賦予古建築文物以“有人活動”的生動,讓曾經輝煌的施公府第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發展民宿,自然不是對“道門進士第”這座省級文物建築進行保護性傳承開發利用的唯一選擇,故僅此拋磚玉矣。

西施“道門進士第”:一座百年文物建築的撫昔追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