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國黨"留學生是怎樣煉成的?

恨國黨"留學生是怎樣煉成的?

隨著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大批中國學生走出國門,留學國外。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大多數留學生心繫國家,願意歸來為國家和民族奉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人都飛出來了,有個別留學生長期居於海外,數典忘祖,丟根忘本,做出傷害國家和人民感情的無恥之舉,有的徹底淪為恨國黨,賣國黨,在我看來,他們就是新時代的漢奸留學生。


有質問工作人員:我歐洲回來的,怎麼就這個待遇呀?

有吵著不喝白開水,鬧著要喝礦泉水的女留學生。

有不戴口罩就下樓跑步的外籍華裔。

有拒絕隔離,向小區人員潑開水的17歲留學生。

有萬餘名未成年留學英國的小留學生,家長三觀不正。

有恨國黨許可馨,罵國辱民喪失良心。

疫情期間,這些個妖魔鬼怪層出不窮,國外虛偽的人權自由讓他們喪失了最基本的愛國之情,親民之願,忘記了自己也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行為舉止令人不齒,這種沒有靈魂的小丑,你的外國主子也不會看得起你。


國人對於這部分留學生沒有絲毫好感,終其一點就是不愛自己的國家。愛國主義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種傳承,一種深入骨髓的情感。從古至今,縱然國弱民窮,仍然有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之富強拋頭顱灑熱血,那是愛國,縱然是國家並不完美,仍有熱血青年願意為之奮鬥,使其強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愛國,疫情期間,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眾志成城戰勝困難,我們更加團結,更加自信,更加強大,這是愛國。

部分留學生忘記了自己的祖宗,丟掉了自己的根,拋棄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正在漢奸留學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原因何在?



一.個人主義盛行

改革開放以來,個人主義思潮湧入,一味強調個人自由與個人利益,強調自我為中心,社會只是達到個人目的的手段。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相對立,正好迎合人本身的自然慾望和本性自私,屬於感性層面,而廣大青年及大學生思想上不成熟,很容易受其蠱惑,受到部分人的追捧,繼而對西方無比嚮往,認為西方國家就是民主自由的天堂,一旦他們有機會出去,什麼集體主義家國天下統統都扔到腦後,馬上站到國家對立面上來。



二.教育者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的鬥爭從未停止過,它不僅僅是一個高冷的政治術語,更是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聯的,尤其是大學課堂,一些大學老師本身就是從西方鍍金回來的,也許是在國內發展並不順利,也許只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與眾不同,他們有時候在課堂之上散佈一些主觀偏激的言論,攻擊我們的制度以及我們的傳統文化,這給大學生們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他們會認為老師說的很有道理,片面的觀點輸入了頭腦,直接帶偏了大學生。



三.社會價值觀

從小學到大學,學生特別愛追星,這本來是一種生活態度無可厚非,但是學生的思想認知還沒有成熟,有時候對自己的偶像崇拜到了極致,而現在的許多明星都是外國國籍,學生就會想為何中國明星都加入了外國國籍,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嗎?外國是不是比中國要好?時間一久,對他們內心的影響不可小覷。說不定我們十年的教育之功都不及偶像的潛移默化。難怪李蘭娟院士說疫情結束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人樹立正確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一線科研人員,留給保家衛國的軍警戰士,不要讓年青人一味追演藝明星,演藝明星是強不了國的。


四.崇洋媚外的遺毒

從近代以來,國弱民窮,崇洋媚外思想很是嚴重,並且流毒長遠,猛於病毒。山東大學招募 " 學伴 " 給外國留學生陪讀,一名外國留學生配備三名 " 學伴 ";而且給男外國留學生配備 " 女學伴 "。武漢某高校裡有個黑人留學生,因為疫情而沒回家,滯留在武漢。學校天天供他吃喝,他卻不感恩、不領情,一直在外網上給武漢造謠,給中國造謠。更可恥的是,他竟然利用武漢人民的傷口之痛,抹黑武漢、抹黑中國。北大清華等一些名校,在招生方面對待留學生都有豐厚的優惠條件。


國內學生拼盡全力都不及一個外國國籍,一個黑人留學生一年有十幾萬的獎學金,同一所大學,差距怎麼就這麼大,你讓國內的大學生怎麼看?現代社會洋人還是高人一等嗎?外國人丟了一輛自行車一個小時就找回來了,這樣的新聞我們真不覺得光榮。就像一些人說,跪久了,站不起來了嗎?十年寒窗不及一個非洲來的黑人,我們大學制定政策的時候能不能公平,難道外國的大學對我們的學生都有這樣的優待嗎?你想這些個清華北大天之驕子留學以後還會回來嗎?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這樣嗎?

我們有時候不要一味怪罪他們為什麼覺得外國好,為什麼看不起國人?我們確實需要反思一下我們有些方面的規定了。崇洋媚外何時消,中華何時直起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