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一:

建安七子、初唐四傑、三曹三蘇:最全的文學詩歌流派,值得收藏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詞家多若繁星,他們或因風格相近,或因時代相同,或因同鄉好友,或因父子師生,而各自被歸入不同的流派。

這些流派、有前有後,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瞭解和熟悉它們,對於詩歌欣賞是大有裨益的。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一:

【屈宋】

屈宋指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他們都是“騷體”的創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詩人,代表作品有《離騷》等。宋玉寫有《九辯》《風賦》等。他們的詩篇在藝術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處,如多用楚國方言,多依楚國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華美的風格。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高度評價說:“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過,屈宋雖並稱,也有共同之處,但成就的大小卻不能相提並論。

【漢賦四大家】

漢賦四大家是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傳世,在當時及後世文壇影響深遠,是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者,標誌著漢大賦的內容、風格的成熟。

【三曹】

三曹指漢魏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稱。因他們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一: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南朝三謝】

南朝三謝是對南朝三位謝姓名士的稱呼,分別是謝靈運,謝惠連,謝朓

【元嘉三大家】

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時期活躍在文壇的三位詩人:鮑照、謝靈運、顏延之,他們在注重描繪山川景物、講究詞藻的華麗和對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類似之處,被稱為“元嘉三大家”。元嘉是劉宋文帝的年號。

【竟陵八友】

“竟陵八友”指 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八人中最有成就的是沈約與謝朓。

南北朝齊永明年間,有一大群文士集合於竟陵王蕭子良左右,形成了一個文學群體,文學史上稱“竟陵八友。”《梁書·武帝本紀》:“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高祖(蕭衍)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並遊焉,號曰‘八友’。”這些人中,沈約、謝朓、範雲、都是一代文人。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一:

【文章四友】

在初唐詩壇上,有四個人被時人稱為"文章四友",他們是: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

四人的作品風格較接近,內容不外歌功頌德、宮苑遊宴,但在他們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卻有時透露了詩歌變革的消息,有的還對詩歌體制的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從高宗後期起,即以詩文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審言成就最高。

【蘇李】

蘇李是唐朝文學蘇味道和李嶠的並稱。蘇味道是初唐政治家、文學家。九歲能詩文,少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蘇味道李嶠二人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

【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是唐代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四傑齊名,原並非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後遂主要用以評其詩。杜甫《戲為六絕句》有“王楊盧駱當時體”句,一般即認為指他們的詩歌而言;但也有認為指文,如清代宗廷輔《古今論詩絕句》謂“此首論四六”;或認為兼指詩文,如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論此首時,舉賦、檄、詩等為例。

【吳中四士】

吳中四士指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齊名,他們又都是江浙一帶人,這一帶在古代也叫吳中,因此人們稱他們為“吳中四士”。

四人中賀知章、張若虛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張旭是書法家,也是詩人,包融所傳詩不多。詩作以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最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詩多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氣息、新的情趣,體現了唐詩從初唐到盛唐過渡的特點。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一:

【沈宋】

“沈宋”是初唐武后時期的宮廷詩人沈佺期、宋之問

的合稱。他們所創作的五七言近體詩標誌著五七言律體已趨於定型。

【溫韋】

“溫韋”是晚唐時期文學家溫庭筠、韋莊的並稱。他們是唐末詩人和詞人,溫庭筠和韋莊都有很高的地位,成為文人詞的奠基者,同時也是花間派兩位最重要的代表詩人。

【酒中八仙】

指唐開元年間長安市上的八位嗜酒好仙的“酒仙”:一仙賀知章、二仙汝陽王李璡、三仙清和縣公李適之、四仙崔宗之、五仙蘇晉、六仙李白、七仙張旭、八仙焦遂。出自唐杜甫《飲中八仙歌》。這首詩描述了當時長安市上“飲中八仙”的醉後之態。

【四大邊塞詩人】

四大唐朝邊塞詩人分別是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

邊塞詩人,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一:

【高岑】

盛唐詩人高適和岑參的合稱,為盛唐邊塞詩歌代表詩人的專稱。但“高岑”並稱,則始於他們的好友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說他們兩人成名較晚,而才學堪比沈約、鮑照,原非專稱。

【王孟】

王孟,指王維和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因此也稱王孟詩派。

【韓孟】

韓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詩人韓愈和孟郊。他們的詩雖然風格不一,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種險怪的詩風。

他們還主張以文為詩,議論人事,如韓愈的《師說》,使詩有散文化的傾向。不過他們在扭轉大曆以來平庸文風上起了一定作用,也寫出一些好詩。與韓孟風格相近的還有賈島、盧綸等。

【元白】

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白居易,他們重寫實,尚通俗,他們發起新樂府運動,強調詩歌的懲惡揚善,補察時政的功能,語言方面則力求通俗易解。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一:

【韋劉】

韋劉是指唐代中期的詩人韋應物和劉長卿。他們的詩多描寫山水田園,被看作“山水詩派”。

【劉白】

劉白是唐中期詩人劉禹錫、白居易的並稱,兩人友誼深厚,寫有大量酬唱詩,白居易曾以“四海齊名白與劉”自誇。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大李杜】

“大李杜”是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的並稱。

【小李杜】

“小李杜”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和杜牧的合稱。


你喜歡詩詞嗎?跟三姐一起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