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鑽石,會終結“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神話嗎?

人造鑽石,會終結“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神話嗎?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由之


前一陣子,一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吸引了大量目光,中央財經頻道也對這項技術進行了報道。

這項技術就是:人造鑽石。

據報道,研究團隊把從甲烷氣體中分裂出的碳原子,沉積在“種子鑽石”上,鑽石的生長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0.007毫米。

照這個速度,7天就可以“長”出一顆1克拉大小的鑽石。

而它的價格,只有天然鑽石的1/6。

也就是說,現在你在市場上花3萬元買的天然鑽石,如果換成人造鑽石,只需要5000塊。

這也太便宜了!

那這種人造的鑽石,跟天然的鑽石,能一樣嗎?




1


鑽石,和煤炭、石墨的主要成分一樣,都是碳。

只不過它們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在鑽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是一種四面體結構,而在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是一種平面結構。

排列方式不同,使得鑽石硬,石墨軟;鑽石晶瑩剔透,石墨灰黑不透明。

人造鑽石,會終結“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神話嗎?

鑽石和石墨


天然鑽石在地球深處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然後火山爆發時被岩漿帶到地球表面。

大部分天然鑽石的形成時間都在幾十億年前,差不多與地球的年紀一樣古老。

天然鑽石在自然環境中形成時,經常會有其他元素混雜進來,使得一些天然鑽石不完全透明,且會呈現出特定的顏色。

比如有的鑽石帶一點粉紅色,有的鑽石帶一點天藍色,有的鑽石帶一點淺黃色。

而實驗室中長出的人造鑽石,比天然的鑽石雜質更少,因此純度和透明度會更高。

天然鑽石中98%都是含氮元素較多(0.1-0.3%)的鑽石(稱為Ia型鑽石),剩下的是含氮較少(稱為Ib型)或不含氮(稱為II型)的鑽石。

而人造鑽石一般都是含氮較少(Ib型)或不含氮(II型)的鑽石。

總體來說,在實驗室中長出的人造鑽石,與天然鑽石基本沒有什麼區別,連用科學儀器都很難分辨。

本質上,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其實就是一種東西,只不過它們的生成方式不同而已。




2


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那有了人造鑽石,天然鑽石的市場會受到衝擊嗎?

在過去,鑽石之所以那麼貴,主要是因為稀缺。

一般貴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因為稀缺。

那鑽石真的稀缺嗎?

在一開始,鑽石確實非常稀缺,那時候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鑽石。

到了後來,因為發現了大量鑽石礦,鑽石就變得沒有那麼稀缺了。

礦主們為了獲得更大的市場,開始瘋狂開採,瘋狂降價。

結果利潤空間變得很小,大家誰也沒撈到好處,元氣大傷。

於是,這些礦主們就化敵為友,成立了戴比爾斯集團(De Beers Group),控制了全球絕大部分的鑽石供給,來維護鑽石的稀缺性。

掌握了稀缺資源,就擁有了定價權。

所以,戴比爾斯集團就可以把鑽石賣得非常昂貴。




3


在今天這個供給過剩的時代,我們天然認為,買方永遠是強勢的,賣方永遠是弱勢的;甲方永遠是強勢的,乙方永遠是弱勢的。

賣方總得求著買方說:我的產品特別好!求求你給我個機會,讓我展示一下我的產品吧!

乙方總得求著甲方說:甲方爸爸!求求你,真的不能再改了!

但是在供給稀缺的產品上,情況並不是這樣。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甲方乙方,只有交易的雙方,掌握稀缺資源的那一方,就是強勢的一方。

我小時候,家裡想買一臺錄像機。但是那個時候,錄像機是稀缺品,你要是想買,需要到錄像機廠找領導,領導批條簽字之後,你才能買的到。

因為錄像機廠家掌握著稀缺資源,所以他是強勢的一方。

南京有一家叫鹽水鴨遠近聞名,但每天就做50只。每天早上開門之前,門口就已經排了很長的隊,開門一小時,50只鹽水鴨就賣完關門了。你要是想買,就只能第二天早早來排隊。

因為這家鹽水鴨掌握著稀缺資源,所以他是強勢的一方。

過去海爾剛剛做冰箱的時候,買冰箱都是要搶的,你能買到一臺就已經很厲害了,更別說貨比三家,和賣家討價還價了,一般情況下,你想買都買不到。

因為海爾掌握著稀缺資源,所以他是強勢的一方。

掌握了稀缺資源,就擁有了定價權,就可以把產品賣得很貴。

天然鑽石很昂貴,就是這個邏輯。

但是現在,有了人造鑽石,鑽石就會開始變得不稀缺。

這個行業就有可能遇到巨大的挑戰。

怎麼辦?




4


對於天然鑽石的產業來說,他就必須要想辦法繼續維護鑽石的稀缺性。

可是,一模一樣的東西,人造鑽石比我便宜5/6,甚至讓專家來鑑別也幾乎看不出任何區別,我還怎麼去維護稀缺性呢?

第一個辦法,提高物理上的稀缺性。

人造鑽石太純淨,而真正的天然鑽石都是有一些雜質的。

沒有雜質的鑽石不是天然鑽石。

以這個為賣點,繼續製造天然鑽石的稀缺。

第二個辦法,是營造情感上的稀缺性。

物理上的稀缺已經被打破了。

如果你是一個純理性派的人,你分辨不出人造鑽石和天然鑽石有什麼的區別。

但是,從情感上來說是不一樣的。

一個是經過了幾十億年形成的寶石,而另一個是生產線上7天的產物,它們的意義能一樣嗎?

鑽石,是用來象徵愛情的。

今天你告訴我,7天就能生產1克拉了,這東西怎麼能代表愛情呢?

所以,作為天然鑽石商家,可以從情感上來製造稀缺性。

“你必須穿越到10億年前才能見證它的誕生。”

只有花了10億年形成的天然鑽石,才是愛情真正的象徵。




5


反過來說,那人造鑽石的賣家,想要佔據更大的市場,應該怎麼辦呢?

他也可以講故事,來摧毀天然鑽石的稀缺性。

但在講故事之前,首先得給“人造鑽石”改個名字。

一旦叫“人造鑽石”,就意味著,他把自己跟“天然”對立起來了。

而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天然”才代表好,“人造”則代表廉價。

所以絕對不能直接叫“人造鑽石”。

取一個好名字,非常重要。

我舉一個反面的例子。

還記得之前沸沸揚揚的”青島大蝦事件“嗎?

一位遊客在青島一家燒烤店,點了一份蝦,點餐時菜單上標價38元。但結賬時,店老闆卻按每隻蝦38元的價格收費,一頓飯下來花了2000多。

從此,提到青島,人們就會想起”青島大蝦事件“。

“好客山東”的品牌也毀於一夕之間。

這一次,特朗普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也同樣給中國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這個把內部矛盾,指向外部敵人的陰招,果然迎來了很多民族主義者的點贊。太惡毒了。

同樣的邏輯,人造鑽石也不能直接叫“人造鑽石”。

那應該叫什麼呢?

因為雜質很少,你可以把它叫做“完美鑽石”。

或者叫做“天然生長鑽石”。

“我們的鑽石確實不是人造的,我只是創造環境讓它自己生長出來的。

只不過過去鑽石要生長几十億年,今天7天就生長完了,我只是加速了生長的過程而已。”

一定要起個好名字,打破用戶心裡“天然才代表好,人造就代表廉價”這種慣性思維。

然後,再講個故事,把幾十億年的精華凝聚在7天裡,最終交付給用戶。




最後的話

一切商業的核心價值,都源自於稀缺,和對稀缺的定價。

越稀缺,越不可替代,就越有定價權。

所謂:物以稀為貴。

商家想盡一切方式,諸如:打磨產品、開發技術、研發專利、提升服務、打造平臺等。

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為了擁有一段時間的稀缺性,從而掌握定價權。

鑽石,就是最典型的稀缺生意。

但是,當一些新東西問世的時候,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稀缺。

比如,人造鑽石。

這個時候,就會上演一場“維護稀缺”和“摧毀稀缺”的博弈。

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