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1946年10月漣水之戰失利後,王必成率第6縱隊北上魯南。魯南戰役後轉移到臨沂以西休整。此時,粟裕領導的華中野戰軍與陳毅領導的山東野戰軍會合,統一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王必成的第6師改編為第6縱隊,王必成任司令員,江渭清任政委,皮定均任副司令員。

第6縱隊指戰員大部分是蘇中子弟,北上山東後,不習慣於北方生活。王必成走到哪裡,隨時都可聽到戰士們的議論。

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這個說:"怎麼搞的?天天打勝仗,天天向北跑,北方的玉米餅、小米飯實在吃不下。"

那個說:"唉!倒黴透了,反攻反攻,反到山東,一手煎餅,一手大蔥,問我有啥意見,做夢都想回蘇中。"

對於這些議論,王必成雖然覺得可以理解,但他認為,當兵打仗,不能只在家鄉周圍轉,而要樹立全局觀念,否則對打勝仗是極為不利的。於是,他一方面召開縱隊黨委會議,號召大家克服鄉土觀念,樹立在全國範圍內打運動仗的思想。另一面,他經常深入部隊,和幹部戰士們拉家常,幫助他們消除思想疙瘩。

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山東老根據地人民群眾對待子弟兵非常熱情,但對從蘇中地區來的新四軍仍較為陌生,因為兩地的生活習慣甚至語言都大不相同。山東老鄉將蘇中部隊歸納了三奇:

第一奇,講話像鳥啼,嘰裡哇啦,一句話也聽不懂,好像來了一批外國兵;

第二奇,個個留頭髮,好像來了一批學生兵;

第二奇,不少人蓋著五顏六色的綢面棉被,有人還穿著綢襯衣,好像來了一批少爺兵。

老鄉們悄悄議論起來:"這樣的部隊還能打仗?"

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年輕戰士接受新事物比較快,學了幾句山東話,加上手勢比劃,就能交流情況。山東老大爺、老大娘終於弄清了這支部隊來自出產絲綢的魚米之鄉,穿件綢衣,蓋條綢被,並不一定是地主、資產階級;習慣於留個小分頭,也不是"腐化墮落",並知道了這支部隊長期在大江南北作戰,是一支很能打仗的部隊。

對於6縱來說,地區的轉換畢竟要有一個適應過程。6縱幹部戰士長期在蘇中地區生活,吃慣了大米,在有些人的頭腦裡,麵食只是點心,高梁是釀酒的。這倒不是有"享樂思想",而是本鄉本土世世代代就是這樣生活的。猛然間要改變生活習慣,不是說一說就辦得到的。

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有趣的是,山東人民非常照顧從南方過來的子弟兵,儘量把小米供應部隊,小米在當時山東地區來說,是上好細糧。可是6縱的炊事員們不會煮小米飯,甚至不會淘小米,更不要說做出各式各樣美味的小米食品了。小米里沙粒較多,淘不乾淨嚼起來滿嘴嘎巴響。一些戰士們對遠離家鄉本來就有情緒,於是講怪話:"肚子吃得像沙包,打仗省得做工事了。"

不久,部隊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個連隊的小米飯煮得特別糟糕,簡直就像沒有淘就下鍋了。滿嘴的沙粒觸怒了一個脾氣急躁的班長,他氣呼呼地把飯倒在大路上,吼道:"沙了是鋪公路的,難道我們的肚子裡也要造公路嗎!"

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這一舉動引起了人民群眾的不滿。當晚,有人召集村民大會,連長、指導員也被邀去參加。群眾七嘴八舌地批評起來:"新四軍同志浪費了公糧!""俺們老百姓想吃小米還吃不上哩!""要是俺們一天能吃上一頓小米飯,那就夠享福了。"

青年們還責問道:"為什麼要這樣耍態度?是對俺們嗎?毛主席、朱總司令怎麼教育你們的!?"

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正在火頭上,有位自發蒼蒼的老大娘勸阻了大家,說:"這不能怪新四軍同志,南方一人不會煮小米飯,他們淘不出沙粒來,為什麼咱們不管這事呢了"

於是,好心的老大娘、老大爺都說:"咱們擁軍就要擁到實處,馬上去幫軍隊淘小米,煮好小米飯。"

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群眾當場就分工,第二天就到各連炊事房去傳授經驗。

再說連長、指導員開會同來,立即把已經睡下的戰士、幹部叫起來開會,指導員聲音顫抖地敘述了會議的經過,激動地說:"同志們,要是今晚我不全部告訴你們,那麼我一整夜就閉不上眼睛!山東的老百姓對咱們是一片真心啊!"

王必成蘇中部隊有三奇:講話像鳥啼、穿著綢襯衣、人人留分頭

那個潑小米飯的班長聽到事情的經過,雙手猛擊自己腦袋,"哇"的一聲哭開了。

從此,部隊吃到了又軟又香又沒有沙粒的小米飯。後來,部隊即使吃高粱煎餅、柿子蒂、山芋幹,豆餅末子……也沒有一句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