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玉文化: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玉帶鉤

中國古玉文化: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玉帶鉤

導讀:中國古代玉器中,有些玉器並沒有延續至今,漸漸被邊緣直至消失。帝王們的喜好程度往往決定了一種玉器的存在與否。但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有一種玉器從新石器時代出現,直到現在都從未消失過。今天的玉器愛好者們依然喜歡它,喜歡古玉器收藏的玩家藏家們幾乎都有收藏它。它就是——玉帶鉤。

中國古玉文化: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玉帶鉤

玉帶鉤的發展史

帶鉤,即束在腰間皮帶上的鉤形物。多用青銅製,也有鐵製的、玉製的。其一端曲首,皆有圓鈕。依據發掘出土資料,可知玉帶鉤的發展概況: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春秋晚期,發現的數量少,形制也不完善,可看作是玉帶鉤的萌芽時期。

戰國至漢代,玉帶鉤數量和類型都極其豐富,是玉帶鉤的興盛期;魏晉至隋唐時期,數量銳減,造型單調,進入了玉帶鉤的衰落期;從宋、元、明、清開始玉帶鉤又有出土,而且數量很多,可能與玉器的玩賞功能有關!

玉質帶鉤是其中較為珍貴的一種,造型優美,材質獨特,凸顯玲瓏別緻。西漢時期是玉帶鉤發展的鼎盛時期,尤其西漢時期用玉之風甚盛,玉帶鉤的製作在繼承戰國時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礎上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這一時期的玉帶鉤,製作用料非常考究,刀法簡約大氣,琢磨拋光細膩,紋飾線條粗獷挺勁、簡潔精整,嫻熟自然、圓潤流暢,盡顯獨特藝術神韻。


玉帶鉤——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

造型豐富且變化多樣的玉帶鉤特別引人矚目。古代帝王將相士大夫們喜用玉帶鉤來作為裝飾品或或實用器,玉帶鉤可佩帶,可把玩,流暢洗練的形態,古樸典雅的神韻,尤令收藏者愛不釋手。

在玉帶鉤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實用功能,變成文人貴族的把玩之物,變成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不過這麼美的玉帶鉤,放在腰間也是奢侈品,無論從美學或者收藏的角度看,玉帶鉤都有著獨特的審美觀賞與收藏把玩的價值,不失為好古愛玉者值得留意之物。

下面來欣賞一下古代的玉帶鉤!

西漢玉帶鉤

西漢玉帶鉤,即1972年江蘇省銅山縣小龜山漢墓出土的古玉帶鉤,鑑定年代為西漢中期,長6.2釐米,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中國古玉文化: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玉帶鉤

西漢玉帶鉤屬青玉,部分受沁泛黃。器作長條倒鉤形,長把短鉤,形體是前圓背平,前挺後彎,鉤首作鴨頭狀,後背彎曲處帶一長方形扣鈕,整件如一伸脖曲頸的鴨子,造型美觀。

玉質帶鉤始於戰國時期,它是人們用在腰帶上的飾品,起扣攏腰帶的作用,故名帶鉤,帶鉤有以銅、鐵、玉等多種材料製成,帶鉤古時又名"師比"。

中國古玉文化: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玉帶鉤

西漢玉帶鉤

西漢玉帶鉤,西漢中期,1972年江蘇省銅山縣小龜山漢墓出土,長6.2釐米,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文物鑑賞:西漢玉帶鉤屬青玉,其中一部分受沁泛黃。器作長條倒鉤形,長把短鉤,擁有前圓背平的形體,前挺後彎,鉤首作鴨頭狀,後背彎曲處帶一長方形扣鈕,整件帶鉤宛如一隻伸脖曲頸的鴨子,造型美觀。

中國古玉文化: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玉帶鉤

:西漢玉帶鉤

1996年端午前後,巢湖市東亞梁機廠在建住宅樓的工地上。為漢代木槨墓。長約11.7釐米,寬約1.2釐米,厚約1.4釐米。

文物鑑賞:這枚玉帶鉤的玉質非常考究,用的是新疆和田玉的籽料,僅產於新疆和田縣河庫中,不僅產出稀少,且品質屬於上乘。其次,看它的刀法和造型,這玉帶鉤上的紋飾簡約大氣,整體造型規整簡潔,圓潤流暢,具有獨特的藝術神韻。

江都王劉非陵出土玉帶鉤

江都王劉非陵出土玉帶鉤之多之精,實屬罕見。有些器形也是前所未聞,如人面鉤、組合鉤,鉤鉤精彩。同時還出土一對帶扣“鮮卑頭”,更顯王者風度。


中國古玉文化: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玉帶鉤

中國古玉文化:纏繞在貴族腰帶上的“玩物”——玉帶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