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求職季,你還會選擇自由職業嗎?不妨問自己4個問題

2020年,疫情把原本“金三銀四”的求職季衝了個手忙腳亂,又一種職業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就是“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是很多職場人夢想的生活狀態,開個網店、錄個直播、寫個公號,隨時能夠賺錢,隨時能夠歇著,即使疫情期間也不影響產出,領導的臉色、kpi的壓力、996的折磨統統不再理會,真是想想都能夠笑出聲來。

但是,有些自由職業在疫情之中體現出了最脆弱的一面,店鋪關張、沒有客戶,收入分分鐘歸零。

那麼,自由職業者的門檻究竟是什麼?真的能夠實現肉身和財富的雙重自由嗎?

不平凡的求職季,你還會選擇自由職業嗎?不妨問自己4個問題

自由職業者,真的自由嗎?

自由職業者的真實狀態

結婚那年,我第一次深度走入自由職業者的生活,他是我找的婚禮攝影師劉老師。

第一次溝通是在加了微信好友之後,劉老師的朋友圈滿足了我對自由職業者的一切設定,各種不明覺厲的專業頭銜,忙碌地穿梭於各類時尚活動,隔三差五的還要去海島進行旅拍和團建,讓我這樣的上班族怎一個羨慕了得。

可到了第一次見面,情況就不一樣了。劉老師的工作室“藏”在一個90年代的小區裡,曲徑通幽,非常難找,進了辦公室,沒有北歐系的裝潢,也沒有端上高檔咖啡,這位“藝術家”汗衫加運動褲,一把小圓凳,一杯白開水,我們就開聊了。

劉老師的要價不低,因為他的水平真的過硬,在這座城市也算是比較有名的,檔期也很難排,於是我咬咬牙就刷卡了。他說要給我們採一些外景,於是開始湊時間,助手拿出了他最近的日程表,我著實驚呆了。

如果有婚禮,劉老師的一天幾乎是從早上4:00開始的,上午兵分新郎新娘兩路,然後在酒店回合,等到禮成,隨便扒拉兩口飯,下午跟著另一對兒新人採外景,晚上回到工作室剪片子,幾乎要到剪到凌晨。

劉老師叼著建議零售價10塊的煙,皺著眉:“唉…生意不好做啊…”

定好時間,劉老師堅持要助手送我回去,我以為會是經常出現在朋友圈裡的那輛奔馳商務,就沒客氣。走到樓下,只停了一輛五菱宏光…

不平凡的求職季,你還會選擇自由職業嗎?不妨問自己4個問題

自由職業的光鮮外表,往往只是“藝術照”

事實上,自由職業,大部分時候呈現給我們的,只是擦著粉底的“藝術照”。

自由職業者需要直接和市場的波動硬鋼,所以不管成功不成功,他們必須呈現出樂觀、光鮮、自由、多金的一面,就像一個企業做的廣告一樣,只有這樣,客戶們才會給予他們足夠的信心。

同時,正是由於沒有大型組織的庇護,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波及到他們這兒的時候,都可能是狂風暴雨,那份孤獨和不安也只有自己來吞。

所以,自由職業的美好,哪些人才能享受得到呢?

如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求職季,你有這樣的困惑,不妨問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

生活中你是個自律的人嗎?

我一直覺得,從職場人到自由職業,就像是從教室走進了自習室,不管是啃書、做題,還是談戀愛、刷手機,都沒人管你,最後的成績只有你自己負責。

自由的前提,就是自律。

如果你準備選擇自由職業,一定要確保自己首先是一個自律的人。

在自由職業中,但凡做出了點兒成績的,哪一個真正放飛了自我?

前些天直播女王薇婭做客《十三邀》,因為她日程太滿,本該一氣呵成的談話常常被打斷,許知遠幾乎一直等,好完成一場“碎片式訪談”。

這個自由職業頂端的人物,一天只睡不到5個小時。

同樣,羅振宇也是自律到極致的人,當馬東在《奇葩說》中問蔡康永佩服誰時,他說:“羅振宇在我眼中是有病的,他每天要讀一本書,然後寫成十分鐘的稿子,用語音發給大家,連續十年不斷,說這話的人一定是‘瘋子’,結果他已經堅持了7年,還要堅持跨年演講…我嚇到了。”

唯有鋼鐵的紀律,才能撐得起對自由的嚮往。

所以,看上去我們離開了組織,擺脫了條條框框的束縛,其實反而要給自己裝上新的條條框框。

領導的小鞭子,還是自己的小鞭子,總要選一個

不平凡的求職季,你還會選擇自由職業嗎?不妨問自己4個問題

唯有鋼鐵的紀律,才能撐得起對自由的嚮往

2.在你的事業中,有哪些拿得出手的高光時刻?

自由職業,毫無疑問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但事實是,在我們沒有接觸過市場和競爭對手之前,是沒有辦法客觀比較自己的水平到底有沒有競爭力的。

你以為的特長,可能只是業餘愛好,蒙著眼衝進紅海,會死的很慘。

所以,在從事自由職業之前,一定要捋一捋自己拿得出手的高光時刻。

比如要在網上賣甜品,有沒有曾經做出過什麼爆款?只是朋友捧場可不夠;比如要運營公眾號,文章有沒有經常被大號轉載至10萬+?只是親戚說好可不算…

《奇葩說》中很多成功的辯手都創業了,第五季冠軍陳銘還成了《非誠勿擾》的情感導師,因為他們在《奇葩說》中收穫了太多高光時刻,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證明和展示,個人品牌自然就建立起來了,這才算靠譜的高光時刻。

沒錯,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個體崛起的時代,也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觀眾也只會關注那些最頂端的IP,比如papi醬,比如李佳琪,實力才是撐起個人品牌的基礎,流量不是。

不平凡的求職季,你還會選擇自由職業嗎?不妨問自己4個問題

實力才是撐起個人品牌的基礎,流量不是

3.你是一專多能的多面手嗎?

一家公司的運轉,需要人事部、市場部、技術部、銷售部等等機構的通力合作,這也意味著,每一個部門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當好螺絲釘就行。

同樣道理,一個自由職業者想要運轉自己的事業,光靠搞好專業可不行,還得分出精力去營銷、去做售後、去打包寄快遞、去和有關部門打交道,還得自己做飯打掃衛生…

看看我剛才提到的劉老師,由於需要控制成本,他只有三四個助手,所以幾乎任何事情他都需要親力親為。記得有一次我倆聊天:“幹我們這行啊,一旦閒下來就覺得心裡不踏實,總覺得有什麼事沒做到位,眼裡到處都是活,因為不做也沒人替你做…器材是不是該清潔啦?客戶關係是不是該維護一下啦?雙十一要不要策劃個活動啦?旅拍的機票是不是訂好啦?樓下的餐館最近是不是打折啊?五菱是不是該保養啦?”

任何外表的體面,都需要背後無數的雞零狗碎來支撐。儘管在別人眼裡都是老闆,也需要俯下身子,做一些髒活累活,如果看不上,那確實不適合做自由職業。

在公司裡,你只要跟著隊伍走,確保自己的環節不掉鏈子;做自由職業,你自己就必須成為一支隊伍。

不平凡的求職季,你還會選擇自由職業嗎?不妨問自己4個問題

一個人,就要成為一支隊伍

4.如果突然停工,你扛得住嗎?

一個靠譜的公司或者單位,都會把一樣東西看得很重,就是現金流,所以他們要麼廣積糧,要麼做對沖式的投資,總之,要能扛得住市場偶爾產生的波動。

自由職業者雖然成本低,但是也更經不起打擊,如果沒有心理和物質上的準備,說垮就垮了。

自媒體大號“桌子的生活觀”裡前些天有一篇推文,我印象很深。

桌子先生說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品牌都沒辦法和他們繼續合作,損失了幾十萬,收入一下子就沒了,還要負擔工作室十幾個夥伴的工資,壓了很大。

雖然他的每篇文章幾乎都是10萬+,但是評論和打賞只是光鮮的表面,背後的焦慮無人言說。桌子先生說自己寫不出東西的時候,經常凌晨兩點睡不著,情緒反覆無常,時常為了一個選題,忘記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自由職業者,往往就是走在這麼一條幽暗的隧道里,好像看見一點兒光亮,但也隨時可能被黑暗吞沒,可能是突然沒了收入,也可能是突然沒了靈感,危機來自四面八方。

幹活的時候需要死磕自己,但也千萬別拿雞蛋碰了石頭。

如果你不是迫不得已,而是自己選擇從事自由職業,請務必給自己準備一個靠譜的planB,可能是一些儲蓄、另一份職業、一份待繼承的家業(有的人真有)…當然,還有一顆大心臟。

簡而言之,在你走不下去的時候,必須為自己準備一個錦囊,裡面寫著活下去的辦法。

唯有堅實的後方,才能讓你在前線放手一搏。

不平凡的求職季,你還會選擇自由職業嗎?不妨問自己4個問題

唯有做好後備,才能放手一搏

有很多人對職場充滿了抱怨,他們會說:“大不了不幹了!去開個網店/直播/公號都比這賺錢!”

但是,看上去誰都能做的工作,也勢必競爭最為慘烈。

自由職業,不只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挑戰極高的生活方式,選不選這條路,得先把自己剝光了看清楚。

就像吳曉波說的:自由是世俗的,它不在空中,不在別處,就在地上…這不僅僅是心智或者勇敢的問題,而是一種現實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