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耙桉小樹苗掉葉子是怎麼了?

用戶8786301826776


桉樹喜溫暖氣候,但不耐溼熱,氣候過熱生長不良;雲南主要分佈在海拔1200-2400米的地帶,耐寒性不強,僅能耐短暫時間的-7℃左右的低溫,如果在-5℃下經2-3天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凍害,輕者小枝枯死,重者會全株枯死。桉樹性喜光,稍有遮蔭即可影響生長速度。喜肥沃溼潤的酸性土。在昆明良好環境下,1年苗可達1.5-2米高,3年生高達9米,10年生高約20米,20年生高約30米,以後生長漸慢,6年生即可開花結實,15年後進入盛果期,於11-12月採種,次年春播,也可在7-8月採種,當年播種。每100千克果實可獲種子1.5千克,千粒重藍桉為2.8克、直幹桉為1.5克,種子發芽率達90%以上。

選擇土壤肥沃的菜園地做苗床地,在3月中旬播種,精細整地理墒,墒寬1.2-1.6米。將種子浸泡48小時後,用細沙拌勻種子撒播於苗床上,用細糞土覆蓋1-2釐米厚。澆足水後蓋膜,播後7-10天可出土,土壤保持溼潤、通風,防止高溫燒苗。當小苗長至5-10釐米高時,揭膜煉苗;苗長到30-40釐米高時,宜選陰雨天移栽,易成活。在滇中地區於6月上旬至7月上旬移栽最佳,營養袋育苗。營養土裝袋後,將浸泡好的種子播於袋中(每袋2-3粒),再覆蓋一層細糞,澆足水後蓋膜,注意通風和保持水分。在小苗成長期間定苗,拔出弱小苗,每個營養袋留1株。待小苗長至10-20釐米高時可以移栽,一般3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雨季進行移栽。

施肥及蟲害防治。成活後,每畝用複合肥50千克或普通過磷酸鈣40千克、尿素10千克,於塘周施用。桉樹易受黃螞蟻為害,在移栽成活後,用10%二嗪磷顆粒劑每畝500克或3%辛硫磷每畝1千克拌在化肥中,施於塘周與土壤拌勻,可防治黃螞蟻的危害,幼樹管理。成活後的幼樹林應禁止放牧,及時鏟鋤樹苗周圍的雜草,有條件的鬆土,保持土壤疏鬆。樹苗長至2-3年後,每年進行修枝1次,修除下層細弱枝,有利於通風透光,保持樹苗的成長。4年後即可採葉提取芳香油。

綜上所述,桉樹的栽培管理中壯苗的培育和移栽後1-2年的幼樹管理很關鍵,第3年後的管理主要是修剪枝條、培育樹幹成材。因此,種植桉樹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十分顯著,具有廣闊的前景。





演員周奧運


一般地,桉樹在空氣溼度大、高溫、悶熱的環境中,最易感染這種病,“一般焦枯病不會導致桉樹死亡,等到秋天空氣乾燥時,桉樹又會恢復生長,但特別嚴重的植株也會死亡。”防治這種病害的最佳時機是在發病初期,處理方法主要是噴灑農藥,並清理林地,以加強通風。現在,種植戶們應該清理桉樹林裡的枯枝落葉,便於通風。如果想提高明年的產量,應該在明年二三月施肥,若再發現類似情況,就及時噴藥。


陸luyi


春夏之際正是柑橘綠綠蔥蔥,生長旺盛的季節。春梢老熟之後進入根系生長高峰,果實也快速膨大,個別果農朋友反映自家果園裡的耙耙柑樹變黃了,落葉越來越多了,很是苦惱,又不知從何處著手處理,那麼具體是什麼原因呢?

柑橘黃化

柑橘黃化,會引起葉片失綠髮黃,光合作用能力大大減低,樹勢變差後會引起一系列問題,比如抗病能力減弱,吸收水肥的能力差,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產量低、果實品質差,讓果農的收益受到直接的損失。導致柑橘黃化的原因為:根系問題、缺素症、病蟲害、環割不當等。

根據這幾個原因和果農朋友們探討一下如何改善柑橘黃化現象,以提高柑橘產量。

柑橘類果樹黃化樹的原因

1.肥害

選用肥料不當、撒施畜禽肥。濫用非果樹類專用肥,不按果樹營養需要亂施肥料;偏施、暴施化肥。撒施未腐熟畜禽肥;忽視有機肥 、微生物肥、液肥的施用,超量施化肥和施未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料造成燒根、果樹黃化;

有機肥和土壤施肥次數較少,導致柑橘得不到連續的養分供應,容易引起落果和裂果。開溝施肥的減少,沒有引導根系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導致根系僅集中在表層(0~15cm)土壤中,根際微環境長期得不到改善,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能力差,抗擊不良氣候條件的能力弱,也容易感病,導致黃化。

2. 藥害

濫用性狀不穩定的殺梢藥物殺梢。濫用除草劑等藥物或超濃度使用烈性農藥除草、殺梢,造成幼嫩組織傷損、根系衰弱。

3. 自然災害

如寒害 、霜雪,冰雹的危害:很多地區是種柑橘的次適宜區,柑橘掛果越冬,需要的養份較多,致使樹體能量透支,且部分果農在冬季時沒有采取任何防凍措施(如噴葉面肥、下采果肥等);俗稱月子肥,果樹在採果後,養份過度透支,不及時補充營養,容易造成早衰性黃化。

4. 過度環割環剝

隨意使用寬口徑刀具,在不合適的樹或在不適宜環割的天氣施行,致果樹輸導組織傷損嚴重,導篩管阻塞,根系衰弱,活力銳減造成黃化;

環割是通過切割柑橘樹幹、樹枝的韌皮部,切斷葉片製造出來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養分、植物激素等)通過韌皮部向根系輸送通道,從而累積在枝芽上,有效地促進花芽分化、成花和坐果,見效快。

因此,農民朋友很容易接受這一技術,但是環割是一把雙刃劍,只適合用於肥水充足、葉片濃綠、營養生長旺盛的柑橘果樹,而不適合應用於弱樹。

過分的環割不僅造成地上部分葉片合成的光合產物和能量不能輸送到地下部分,致使柑橘根系的生長失去了物質基礎,導致根系壞死;而且還造成柑橘的大量的開花,過多地消耗了樹體的養分,壞死根系又吸收不了養分運輸給地上部分,導致樹體養分匱乏,葉片捲曲、黃化,並出現各種缺素症狀。

5.果園積水、土壤板結造成黃化

(蒲江地區自去年9月-11月連續下雨達40多天)導致果園地下水位高,長時間淹漬水,致根系缺氧腐爛死亡。

疏於土壤管理,認為地表無水就等於無積水,造成土壤板結,現在正是新根發生第一次高峰,根系卻活躍不起來,幼果正在膨大需要大量養分而得不到,只能更多從老葉片中轉移。

6. 超負荷掛果,掠奪性生產嚴重

不按樹大小掛果能力,片面追求早投產、高產量、高效益;果實留樹時間過長;忽視投入,減負荷、補營養、強根健體。

7. 微量元素缺乏

從種樹開始,十年二十年都沒有施, 忽視微量元素的施用、補充。

中微量元素施用量少。農民主動施用中微量元素的意識差,果園中的柑橘長期處於中微量元素缺乏狀態。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使柑橘葉片出現各種黃化症狀,黃化的葉片活性和光合能力下降,合成的物質減少,輸送到根系的物質也減少,最終也會導致根系壞死,使整個樹木黃化和死亡。在柑橘產區主要缺乏的中微量元素包括:缺鈣、缺鎂、缺鋅和缺硼等,所以果農朋友要注意這些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選用翠姆螯合鈣硼鋅。

8.果園有害生物存量大

衰退病、爆皮蟲、鼠害、根線蟲、根結線蟲等病蟲交替為害,樹體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根衰弱樹發黃。

9. 輸導組織受阻

嫁接口殘留嫁接薄膜、施用含縮二脲複合肥造成導篩管阻塞,營養輸送不暢,根系老化、黃化。

10. 害蟲蛀食

天牛蛀食樹幹;溜皮蟲 , 食心蟲 等害蟲危害主支幹;

11. 病害侵染

裙腐病,根腐病,腳腐病,連作障礙致根系部位腐爛;

12. 親和力有問題

嫁接砧木親和力差;特別是高空嫁接的果園;

控制柑橘樹黃化的有效措施

改進施肥種類及方式方法

在肥料施用上要注重科學選用肥料,做到適樹適肥,合理用肥。

在肥料施用種類上必須實行三改:

①改單施複合肥為增施有機肥;少施複合肥。施用比例為1:4為宜。

②改偏施、濫施、暴施氮肥為平衡施肥。

③改施單質肥為多元複合肥、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肥、微量元素肥 。

在施用方式上實現二改

①是改穴施為溝施、有條件的可施有機液肥、水肥。

②是改近根施、埋堆施為遠根施、均勻撒施、根外施,要防止肥料直接堆施在鬚根上。 對根鬚造成灼傷。

在施用方法上:要看地力、肥力、看生長髮育需要定肥料種類;並看樹大小、看長相、看座果量定數量。對幼小樹、衰弱樹、病樹、老齡樹、枳殼砧木樹的肥料施用,要堅持量少而多次,少施、薄施,力求穩準。座果量多的樹在採果前施恢復樹勢肥。地面施肥。地面施肥宜在陰天或雨後或傍晚,並要均勻施放。(如成林樹應實行滿地施),葉面施肥要嚴格控制濃度,施肥要均勻。

結板果園地應結合施有機肥三年翻挖一次

(可解決土壤透氣、利水、保溼、利於柑根系健康正常生長)

提醒管樹先要管好根

管樹先要管好根。秋梢前和採果後的有機肥非常重要,特別是年底的有機肥,很多人因為採果晚而忽略掉。有機肥是長效肥,是果樹生長和生產的基礎,葉面肥和其他肥料只是補充,而且有機肥可以改良土壤,營造良好的根系生長的所需環境。環割等措施注意環割刀的正確使用,解決土壤透氣、利水、保溼利於柑根系健康正常生長,施肥有條件的最好施水肥一體化。



農村奔奔


應該是燒根了,要及時鬆土換土,澆水稀釋,再進行摘枝,等一段時間,看看情況會不會好點,如果能活過來就代表生新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