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元完胜了AlphaGo之后,人机大战是否迫在眉睫?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刘慈欣的思想实验室》

新技术革命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技术革命。它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先导的一种革命。

阿尔法元完胜了AlphaGo之后,人机大战是否迫在眉睫?

这一轮的新技术革命已经整体的把我们带过了一个临界点,科学技术的最新发明开始了一个人类自我抹除的过程。

新技术革命

人类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我们几乎和起点处所差无几,唯一可以确认的事实就是人总是要死的,或者说死亡这个难逾越的事实反身定义了人类生命自身。人类生命似乎只是那具脆弱易损和速朽的肉身。

阿尔法元完胜了AlphaGo之后,人机大战是否迫在眉睫?

这一轮新技术革命所从事的,正是人类自我赛博格化的努力。那么从可穿戴设备到人工器官置换,从人类基因编辑到头颅移植术,这个进程的推进之迅猛,反正大大的超出了我的预料和预期。

当2016年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Master横扫了世界围棋冠军,进而阿尔法元完胜了AlphaGo之后,一个古老话题突然再度热络,就是人机大战是否已经迫在眉睫,我感觉到有一点可笑,因为也许不是人类的创造物战胜人类,而是人类自我赛博格化的过程,将最终把我们变成了物自身。

首先,第一个我们要提出来,谁有权对人提出定义?我们现在认为最有权对人提出定义的是谁?当然是我们的第一位祖先了,对吧?像可能是20万年前或者多少年前那个石器时代初期的,他们是最早的人,第一个智人,他们最有权利定义谁是人。

如果是由已经改造的人定义人,那没有任何问题。什么时候他认为自己都是人。他的任何变化,即便他变得面目全非,即便他变成了计算机内存中的一些电信号,一些内存,他仍然认为自己是人,没有问题的。

反而他认为我们不是人。这个人类的自我认同是一种自我指向性极强的东西,他不会自己认为自己不是人。所以这个定义如果由不断发展的人类来定义的话,没有任何问题,当然除非有一天他没有自我意识了,他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那他真的就不是人。

但是如果这个定义是由我们这些没有经过技术改造的人,来去定位那些经过技术改造的人,这个问题就相当复杂了。

思维的发展

首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观察他们会发现他们越来越异化,他们身体的不同部分在异化,异化就变得越来越不像人。至于他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人了,这大概很难说。

阿尔法元完胜了AlphaGo之后,人机大战是否迫在眉睫?

就像那个“忒修斯之船”一样,它不断地修,不断的换,它什么时候就不是原来那条船了,这个我们很难说。但是这里面比较深刻的一点,就是肯定有一天,我们认为他们不是人了,那这一天的底线在哪?

按照传统的不管是科幻领域的思维,还是我们正常的思维说,传统的这个底线在大脑,就是说我们认为只要人的大脑还在,不管他的周围的其他的这个生物器官都换成机器了,只要他的大脑还在,我们就认为他还是人。

但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事情完全没有这么简单,就是说人的思维不仅仅是由大脑决定的。就像莎士比亚有一句诗,他说“爱情啊你来自何方?是大脑还是心房?”人的大脑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来构成人的人格,它不光是自己构成一个人格,它这个人格的相当一部分是由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包括我们对自身的感知来决定的。

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我们对自身的感知,相当一部分并非只由大脑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整个的生物学结构来决定的。而生物学结构90%都变了,就剩一个大脑,那这个大脑的思维方式还是原来的大脑?它还是人类的思维吗?这个现在很难说。

最后如果说真的出现那样的技术能够让人升级的话,那么最后这个阶段肯定会过去的,而那个新时代,完全被升级的人所领导的这么一个新时代,肯定会到来。这个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类的发展永远不可估量,因为人类的智力是无法用想象来描述的,社会在进步,人类也在进步。

关于主播与课程:

刘慈欣,第一个获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的亚洲人,连续12次获中国科幻文学创作最高奖“银河奖”,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其作品《三体》三部曲迈入世界科幻小说经典之列。

其影响力不局限于虚构作品中。2018年,刘慈欣获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霍金、NASA、库布里克的技术顾问也曾获得克拉克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