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儲"號鐵甲艦


建造背景

1865年7月4日,由於議會拒絕了海軍擴大預算的請求,國王威廉一世不得不頒佈法令,繞過議會,授權海軍購買兩艘鐵甲護衛艦。其中一艘便是"王儲"號。

當時,建造鐵甲艦最有經驗的船廠便是英國和法國。因,此海軍決定從每個國家各訂購一艘船隻。"王儲"號的合同是1866年1月13日簽訂的。四天前,另一艘鐵甲艦"弗雷德里希.卡爾"號的合同也在法國簽訂。而英國建造的"王儲"號是仿照"防禦"級和"赫克托爾"級建造的。

技術參數

"王儲"號的艦體由橫向和縱向的鐵質骨架構成,分為九個水密隔艙,還有一個佔船體長度43%的雙層底。

船體標準排水量為5767噸,滿載排水量6760噸。總長度89.44米,水線處長88.20米,艦寬15.20米;船體前部吃水深7.85米,後部吃水深7.45米。艦員編制為33名軍官和508名水兵。

船上配備了許多小艇,包括:包括一艘交通艇、兩艘大汽艇、一艘小汽艇、兩艘小快艇、兩艘小划艇和一艘救生艇。

她是一艘很好的遠洋船隻,對舵手操作反應敏捷,不過轉彎半徑有點大。

"王儲"號下水時的圖片

推進系統

這艘船的推進系統是由英國格林威治的"John Penn and Sons"公司建造的。主機為一臺臥式兩汽缸單膨脹蒸汽機,驅動一個直徑為6.50米的雙葉螺旋槳前進。船上有八座鍋爐,每座鍋爐有4個燃燒室,分成兩個鍋爐艙。鍋爐在2個標準大氣(200千帕)壓強下向發動機供應蒸汽。

推進系統的額定功率為4500馬力,設計最高航速13.5節。不過在海上測試中,"王儲"號成功地輸出了4870馬力,航速達到14.7節。船上可以儲存646噸燃煤。以10節的航速巡航時,最大航程3200海里;以14節的航速巡航時,航程為1730海里。船上還有1980平方米的帆,可以節約蒸汽機的使用。舵機由一個方向舵控制。

開火中的"王儲"號

武器裝備

完工後,"王儲"號裝備了32門72磅炮。在她回到德國後,這些火炮換成了2門210mm(8.3英寸)L/22倍徑炮和14門210mm L/19倍徑炮。較長的L/22倍徑炮的俯仰角為-5度~+13度,最大射程5900米(6500碼)。而短管的L/19倍徑炮的俯仰角範圍較寬,從-8度到14.5度,但炮口初速較低,相應地火炮射程減少到5200米(5700碼)。兩種火炮發射同一種炮彈,總共配備1656發彈藥。14門210mmL/19倍徑炮被安放在船中部的中央炮房裡,每側各7門。剩下的2門210mmL/22倍徑炮則被放在船的兩頭。

在服役生涯的後期,她又增加了6門單管37mm的哈乞開斯機關炮和5具350mm(14英寸)水上魚雷管。其中兩具佈置在船頭,兩具佈置在船舷,最後一具佈置在船尾的左舷,並被攜帶12條魚雷。

裝甲防護

"王儲"的裝甲採用熟鐵製作,後面襯著厚厚的柚木板。水線處鐵甲帶的厚度從船尾的76mm(3.0英寸)到船中部的124mm(4.9英寸)到船頭的114mm(4.5英寸)。整個裝甲帶背襯254mm厚(10.0英寸)的柚木。中央炮房由114-121mm厚的傾斜鐵板,外加254 mm厚的柚木提供保護。炮房頂部由鐵甲只有9mm厚。

1892年時的"王儲"號

服役經歷

"王儲"號於1866年在倫敦的薩穆達兄弟造船廠開工建造。著名的英國海軍設計師愛德華·裡德設計了這艘船,與當時法國建造的普魯士鐵甲艦"弗里德里希·卡爾"號類似。這艘船於1867年5月6日下水,4個月後於9月19日在普魯士海軍服役。"弗里德里希·卡爾"和"王儲"號的船員由“赫塔”號巡防艦和“美杜莎”號巡防艦護送上船。在從英國到普魯士的航程中,"王儲"號的主桅在一場風暴中丟失。10月28日,該船抵達基爾後,立即進入船塢進行改裝。修好桅杆,船上的武器裝備也進行了改裝。與"弗里德里希·卡爾"一樣,由於新炮的問題,該船的完工大大推遲。最初,艦上的新式火炮使用的是克雷納炮閂。在1867-1868年的一系列試驗中,這些炮閂故障重重。克虜伯公司重新設計這些火炮,直到1869年5月11日才再次投入使用。

普法戰爭

1869年,"王儲"號與"弗里德里希·卡爾",以及新的鐵甲艦“威廉國王”號(後者作為艦隊旗艦)一起參加了8月和9月的訓練演習。1870年5月,這三艘船和"阿爾伯特王子"號(Prinz Adalbert)聯合出訪英國。不過,"弗雷德里希.卡爾"號在大貝爾特海峽擱淺後受損。"王儲"號、"威廉國王"號和"阿達爾伯特王子"號繼續前往普利茅斯,而"弗雷德里希·卡爾"號則返回基爾進行維修。之後,"弗雷德里希.卡爾"號很快與那三艘船隻會合。艦隊於7月1日出發,前往葡萄牙亞速爾群島的法亞爾進行訓練巡航。但由於霍亨佐倫王室參選西班牙空缺王位與法國關係緊張。當艦隊沿著英吉利海峽向東航行時,普魯士人瞭解到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便把"阿達爾伯特王子"號派往達特茅斯,以便隨時瞭解情況。7月13日,該艦隊的其他船隻也加入了她的行列。隨著戰爭似乎迫在眉睫,普魯士人結束了航行,返回了祖國。"王儲"號不得不拖著"阿達爾伯特王子"號航行,因為後者的航速實在很慢。

在7月16日,船隊回到威廉港。3天后的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弗里德里希·卡爾"號、"王儲"號和"威廉國王"號集中在北海威廉港。隨後,駐紮在基爾的"阿米尼烏斯"號炮塔艦也加入了她們的行列。

儘管法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優勢,但法國對進攻普魯士海軍設施的戰前計劃不足,並得出結論認為,只有在丹麥的援助下才有可能完成,而丹麥的援助是不可能的。

四艘戰艦在海軍中將雅赫曼的指揮下,於1870年8月初出擊。前往多格爾沙洲,儘管沒有遇到法國戰艦。但"威廉國王"號和另外兩艘鐵甲艦在此後遭遇了長期的引擎故障,這使得"阿米尼烏斯"號只能獨自執行任務。之後,"威廉國王"號、"弗里德里希·卡爾"和"王儲"號在衝突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旺格奧格島外待命。9月11日,當"阿米尼烏斯"號駐紮在易北河入海口時,3艘鐵甲艦甲再次準備行動;他們與"阿米尼烏斯"號會合,準備進入北海的另一次重大行動。同樣沒有遭遇法國海軍的阻攔,因為法國海軍此時已經打道回府了。

普魯士計劃在2月份派遣"王儲"號(Kronprinz)突襲瑟堡港。但是法國在1月28日簽署了停戰協定,結束了戰爭。

服役生涯晚期

在19世紀70年代,德國裝甲艦隊通常在夏季服役。在冬季,大多數船隻都處於備用狀態,其中一兩艘作為護衛艦,從而減少海軍支出。1871年6月,在炮艇“獨眼巨人”號和明輪船“普魯士之鷹”號的協助下,"王儲"號將一個浮式幹船塢從西波美拉尼亞拖到基爾。與此同時,巡防艦的"寧芙"號正在巴西進行海外航行;她的一些船員在巴西發生鬥毆後被捕。德軍威脅要部署"王儲"號、"弗雷德里希·卡爾"、三艘巡防艦和兩艘炮艇,這迫使巴西政府釋放這些船員。在1875年,"王儲"號和"威廉國王"號和最近建造的"凱撒"號,以及"漢薩"號鐵甲艦一起進行夏季訓練巡航。儘管這些船隻,只是在德國水域訓練。第二年,德國駐奧斯曼帝國薩洛尼卡領事遇害,鐵甲艦隊"王儲"號、"弗雷德里希·卡爾"、"凱撒"號和"德意志"號被派往地中海。德國與法國、俄羅斯、意大利和奧匈帝國軍艦一起參加了譴責這起謀殺案的國際示威。德國人在8月份返回德國。9月份到達後,就為艦隊過冬做準備。

在1878年的訓練巡遊中,"王儲"號一直處於待命狀態。在一次的意外碰撞中,全新的鐵甲艦"大選帝侯"號(Grosser Kurfürst)不幸沉沒。次年5月,艦隊重新啟用時,她重返服役。"弗雷德里希·卡爾"號(Friedrich Carl)擔任旗艦,艦隊還包括"普魯士"號(ironclads Preussen)和"腓特烈大帝"號(Friedrich der Grosse)。艦隊在巡航中訪問了挪威。1880年,"王儲"號再次轉入預備役。但在1881年,她重新取代新的鐵甲艦"薩克森"號,後者的引擎不可靠。接下來的兩年也是這樣。引擎問題一直困擾著"薩克森"號的整個服役生涯。1883年5月,"王儲"號的引擎在艦隊演習中發生故障。另外三艘鐵甲艦中的兩艘也發生故障,迫使演習取消。那一年晚些時候,訓練結束了。艦隊對基爾進行了大規模的模擬攻擊,"王儲"號和其他鐵甲艦充當了“東方”對手。由"路易斯"號和"布魯歇爾"號率領的防守者被認為取得了勝利。這是裝甲艦隊第一次完全依靠蒸汽動力作戰。

1883年底,"王儲"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她安裝了新的鍋爐,並安裝了6門哈乞開斯機關炮和6具魚雷管。到了1884年,四艘薩克森"級鐵甲艦已經完全服役,他們在那一年組成了訓練艦隊。

"王儲"號在1885年安裝了防魚雷網,這些網後來在1897年被拆除。1887年,她出席了紀念基爾運河的開工儀式。直到1901年8月22日,她一直在海軍中服役。那一年她在基爾的帝國造船廠進行改裝。船上的動力系統進行了檢修,拆除了8臺"J Penn&Sons"鍋爐,並重新安裝了兩臺"杜爾"和兩臺"桑尼克羅夫特"鍋爐。她的巴拉克帆裝減少到1409平方米(15170平方英尺)。在改裝後,"王儲"號作為一艘位於基爾的機艙人員培訓船。在1921年10月3日,以500萬馬克的價格出售給德國"波恩"拆船公司。當年晚些時候,"王儲"號在倫斯堡奧多夫被拆解廢棄。

注:本文翻譯自萬維百科英文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